据新华社电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我国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效益却明显下滑。专家认为,随着“低成本优势”的消失,我国制造业“粗放增长”道路也即将走到尽头,尽快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是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今后我国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规模增长效益下滑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大企业峰会上,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2012中国制造业500强,总体规模大幅增长,营业收入总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6%;资产总额达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27%。
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8次向社会发布“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说,从规模分布看,目前仍延续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模式。
从营业收入看,500强中过万亿元的只有
中石化一家,不足百亿元的企业86家,比上年减少39家。从资产规模看,过千亿元的企业只有39家,百亿元以下的162家,主要力量仍然集中分布在中等规模企业。
企业总体效益下滑明显。制造业500强企业利润总额6304.5亿元,同比减少13.66%,亏损企业14家,比上年多8家;收入利润率2.90%,同比降低1.24%;平均资产利润率3.18%,同比下降1.22%。
“低成本优势”消失
“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我国制造业的突出优势,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这一优势在不断流失。”缪荣说,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大面积“用工荒”、工资薪酬快速上涨就是例证。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提升,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直接推动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
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大量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底层,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李锦说,以服装、机电、化工等为例,主要途径是代理品牌加工,特点是劳动密集,生产、管理简单,但能源消耗大,污染也较为严重。“技术引进上一直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问题。”他说。
一方面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加速追赶,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开始反思虚拟经济过度的弊端,把制造业作为未来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随着低成本优势的消失,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粗放型”增长也即将走到尽头。专家认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全球竞争,我国制造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李锦说,全球80%的市场已被20%的著名品牌垄断,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建议企业今后把竞争焦点由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移,加快培育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从低端产品起家,向高端产品积累和创新,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锦认为,长远看还应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议谋划新的工业化基地和园区,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推动制造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