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报道 > 要闻快报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海油60亿打造“981深海舰队” 每天耗100万美元

2012年09月12日16:57
来源:新华网
  导读:981的造价为60亿之巨,按其寿命和一定的折旧率来计算,每天的损耗在100万美元左右。有反对者称事实上租用同类型平台一天的费用也只有50~60万美元。中海油作为央企的这一举措或是为了体现国家意志。

  在公布南海9个区块招标两个月后,中海油再一次开放26个区块供外企合作。经过30年的浅海开发,中国开始将目光从蔚蓝转向深蓝。面对复杂的地缘形势和进一步加深的技术要求,中国将如何在深海耕耘?

  文 | 本刊记者 王晓夏 沈小波 实习记者 武魏楠

  2012年8月17日,第13号台风“启德”以38米/秒的速度横扫了雷州半岛及附近海域,在得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在海上的设备安然无恙之后,中海油副总经理、应急委员会副主任刘健才松了一口气,作为海上石油作业的最大“天敌”之一,最近密集来袭的台风,让刘健丝毫不敢松懈。

  作为中国海洋石油行业的领军者,尽管中海油已经拥有了30年的海上作业经验,也积累了很多对付台风的手段,但这些经验大多能够应付浅海领域,“总公司在稳步实施深水战略过程中,将会遇到来自安全方面的新挑战。”刘健说。

  深海对于中海油而言,是一个既让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字眼,30年前的1982年,中海油宣布成立,中国自此拉开了海上石油开发的序幕。30年后,随着海上开采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近海油气被大规模采出,走向深海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石油的战略抉择。

  “(中海油)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主要面临的是经验问题,我们装备现在没有问题。”刚刚从南海施工油井返回北京,尚带有一丝疲态的中海油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恒一,面对《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做如是肯定回答。

  在曾恒一底气十足的背后,与近期中海油“深水舰队”在南海的出色表现不无关系。除了“海洋石油981”(下称“981”)外,“十一五”期间中海油斥资150亿打造的“深海舰队”也齐聚南海,其深海作业能力已初具规模。

  中海油首次作为深水项目的作业者,981将在南海北部荔湾21-1-1区块开钻第一口接近世界纪录的超深水井,其作业水深高达2460米,而目前世界最高作业水深纪录为2700米左右。

  深水舰队“成人礼”

  “981上边有140多人,而且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一旦出问题我非要跳楼不行!”中海油工程[5.87 1.03% 股吧 研报]建设部副总经理、“海洋石油981”项目总经理林瑶生压低了声音说道。

  继第13号台风“启德”过境之后,8月22日,国家减灾委发布了第14号台风“天秤”和第15号台风“布拉万”警告。凡是带有台风一词的消息总会触动他的神经。作为981的缔造者,尽管此时他已不再管理981,但依然时时牵挂着正在南海北部作业的981平台。

  尽管说得有些吓人,但是,对于已经经历过15级台风“体检”的981而言,此时风力小很多的台风并不在话下。

  就在去年的8月,中心风力高达15级的“梅花”台风登陆上海,刚刚接近完工的981正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安装动力装置并进行调试。

  “台风来之前,所有人员撤离981,并雇了一艘号称能经得住12级台风的民船在981附近监视陪伴,但后来风力实在太大,那艘船受不了,后来也撤回来了。当时我整晚没敢睡觉,要是60亿造价的981完了,我也没法活了。”

  回想起当时的险境,林瑶生依然有些后怕。经过“梅花”的捶打,尽管981一些部件被大浪打坏,但其稳定度和抗风性得到了整个中海油高层的认可,这一些性能也恰恰是981未来部署在风大浪急的南海所必须的。

  尽管得到了认可,但981是否能否胜任南海海域的深海钻探,中海油似乎依然没底。从上海奔赴广东后,981在基地再次调试休整了两个月,期间更换钻杆并加水加油,静静等待其在南海的第一钻。

  5月9日,盛大的首钻仪式在南海荔湾6-1区块举行,千里之外的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向981钻井平台上的工程师确认现场状况后,981的钻头便一头扎入了水下1500米的海底。根据国际标准,水深超过3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定义为深水油气,1500米水深以上称为超深水。这一钻的成功,宣告中海油获得了超深水的钻井能力。

  但这并不是981的第一钻,此前981早已在更北边的流花29-2-1区块完成了真正的第一钻——成功完成了作业深度为800米的钻探。这一钻,让周边区块的外国作业者大为吃惊,因为981的作业时效高于他们租用的钻井平台。通常而言,对于一艘还处于磨合期的新平台而言,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工作时效只能达到50%-60%,但981的工作时效却高达90%以上。

  “这说明它(981)非常适合南海的海况和地质结构。”为981的设计建造操劳了近8年之久的林瑶生略带兴奋地说道。在他看来,这样的成绩归功于此前的工程质量控制。

  在获得成功实证后,981才前往荔湾6-1区块进行钻探,得到信心保证的中海油为此在北京举行了正式的开钻仪式。

  目前,981在南海已经连续钻了三口井,作业水深分别800米、1500米和700米。正在处于施工阶段的荔湾3-1项目区块的作业者——加拿大哈斯基石油公司已经向981发出了邀请,9月份981将奔赴荔湾3-1区块进行完井作业。

  “此前,他们(哈斯基)都不太愿意用,因为不知道你到底行不行,我们自己试用了证明了可以,现在他们都争着要用981”,林瑶生不无得意地说道。但是,981作为中海油“深水舰队”的旗舰,太过抢眼,它所获得巨大成功遮蔽了伙伴们的光彩。事实上,其他深水工程船只在南海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其中,“海洋石油201”号深水铺管起重船已经成功完成了第三次试航的试铺管工作,并且已经通过磨合试航阶段,拥有了深水项目的作业能力;“海洋石油720”号12缆深水物探船也早已投产,此前在东海进行了勘探作业,目前正在南海海域作业;“海洋石油681”号深水三用工作船尽管还没有经历“实战”,但在深圳赤湾港休整的它,每天都在进行模拟训练。

  中海油南海“深水舰队”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这并不是全部,中海油后继“造舰计划”,依然在扩大着这支舰队的规模。7月3日,中海油服[17.06 0.95% 股吧 研报]投资建造的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兴旺”号于烟台正式开工,计划于2014年下半年交付,其最大作业水深也达1500米。此前建造的三座钻井平台,有两艘还在建造过程中,其中一艘已经越洋奔赴欧洲北海作业,其最大作业水深也达到了750米。

  在“十二五”期间,中海油还将投入更大的资金建造第二批重大装备,其中包括多功能动力定位船、饱和潜水支持船(DSV)、深水潜具(HOV)、5万吨半潜式自航工程船、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等,所有这些工程作业船只和装备都将在不久的未来陆续加入“深水舰队”的序列。

  为中海油未来在深海油气领域提供了新可能的“深海舰队”,也为中海油提供了自信的源泉。尽管,曾恒一院士毫不怀疑“中国海油已经具备300米-1500米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总体方案研究和概念设计能力”,但在他看来,中海油在具备了深水装备的同时,依然需要在深水技术领域继续进行突破。

  “合同延期”的背后

  “原先(中海油)跟我们签的合同期已经到期了,但今年又签了一份补充合同,合同期限延长至工程结束为止。我们也很不愿意,但也没办法,作为第一个自营深水油气项目,中海油也是第一次作为作业方,他们也很谨慎。”参与荔湾21-1-1区块项目的一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向《能源》杂志记者透露道。

  事实上,981原计划分别先后钻探流花29-2-1、荔湾6-1-1和荔湾21-1-1这三个自主区块的深水井,但在完成前两个项目的钻探后,因为作业水深为2460米的荔湾21-1-1项目准备不够充分,所以被迫放弃,后北上折返参与了白云-13区块的钻探。

  “荔湾21-1-1项目延期,并非981没有钻探能力,而是工程的其他方面可能还存在风险,毕竟这口井预算1.2亿美金,如果钻探失败或是期间发生重大事故,中海油都将蒙受巨大损失。一方面说明中海油深水经验不足,另外可能是某些关键技术还存在问题”,上述第三方技术服务商负责人继续说道。

  对于中海油而言,尽管拥有可炫目的深海舰队,但在合同延期的背后,依然可以看出中海油在一些关键技术依然需要沉淀。

  “我们(中海油)已经能够胜任南海东部所有油田的生产管理,但在深水勘探的技术和管理上我们还差得很远。”一位中海油派驻对外合作项目的代表更是向记者直言不讳道。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家希望开发海洋油气的公司而言,首先需要搞清楚哪里有油气,而且需要判断值不值得开采。这需要石油公司掌握诸如勘探理论、地质资料、深水钻井装备和专业团队等等。对于一家试图开采海洋油气的公司而言,其地质部门通过公开资料分析可能储藏油气的地质构造,然后派遣物探船队对相关海域进行各种技术手段的勘探。

  物探结束后,相关物探数据和图像信息再被送回“油公司”的地质部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锁定最佳钻探位置。这一过程如同医生通过X光照片检查病症位置一样,在对油气储藏完成“诊断”后,需要进行海上钻探来确认。在这一过程中,981的钻头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可以深入海底来验证地质部门的诊断结果。

  如果勘探井验证了诊断的准确性,确定了油气储藏的准确位置、地质结构和储量。最终将由“油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来判断,这一储藏开采后是否能够盈利。

  “由于深海钻探成本代价巨大,往往勘探井,也要被当作生产井来加以利用。”中国石油[8.93 0.22% 股吧 研报]大学高德利教授对此向《能源》杂志记者评述道,但这一结果取决于地质勘探部门更加精准的“诊断结果”。而这必须依靠各种测量分析技术和目标识别手段,并将对各种技术手段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估,其中高精度地震拖缆采集装备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直到2011年“海洋石油720”号12缆深水物探船服役正式投产前,中海油深海勘探领域的能力还相当有限。尽管,720号在服役后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至今已累计完成11860平方公里的三维物探采集,相当于中海油2011年三维采集作业量的一半。由此可见720对中海油勘探能力的提升,以及此前勘探能力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海况气候和地质的复杂性已经超过了墨西哥湾、西非、巴西这三大世界深水油气开发的主要海域。这意味着深海勘探虽然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深水区和南海北部陆架区的成功经验,但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中海油需要自己去摸索,找到规律。另外,南海海底复杂的地形、海上航线纵横、火山活动频繁、天气和海况本身又会影响到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

  除了关键技术因素,中海油在深海领域的经验缺失也成为其进军深海无法逃避的现实。

  “整个海洋石油工业国外已经经历一百多年历史,中国起步也就30多年,至于深水油气领域,国外已经走了四五十年,而中国也只有四、五年。对于深海油气开发的风险和认识,我们才刚刚开始。”曾经担任中国海洋石油[14.90 1.36%](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周守为院士向《能源》杂志记者坦言道。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海上油气作业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而这一差距仍然需要通过对外合作来弥补。

  “深水破冰”之路

  中国南海海域达到300万平方公里,九段线内大约200万平方公里,传统疆界的油气储量在350亿吨左右,相当于中国陆地储量的约三分之一。事实上,由于中国在南海勘探工作相对较少,数据并不全面。

  就南海资源分布而言,并不是均匀的,中南部的资源相当于北部资源的2.6倍,但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深水区域。目前中国的勘探开发都只局限在面积为20万平方公里的南海北部,分别由东部的深圳分公司和西部的湛江分公司分别执掌。

  不久前,中海油刚刚为制定“南海战略”举行了规划会,会议上要求对南海北部全部开采,而且立即展开。因为,首先这一海域没有外交争议,此外能够马上形成产量和规模,并且通过对外合作进行学习,最终让南海北部成为后期南海南部海域勘探开发的“跳板”。

  “20万平方公里就相当于五、六个渤海的面积,其中三分之一用来对外招标,三分之二自己开发。”周守为介绍道,在他看来中海油在深海油气领域需要走一条“对外引进、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和加拿大哈斯基合作的荔湾3-1项目将成为突破口。

  荔湾3-1项目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过渡到海底的斜坡上,作业水深达到了1500米左右。目前,在荔湾3-1附近又陆续发现了储量高达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区块,荔湾3-1项目的成功开发,将带动这一海域巨大的天然气产能。

  8月28日,中海油启动了2012年第二轮招标,总计26个区块,面积共7.3平方公里的海域将进行国际招标。相比此前第一轮毗邻越南,且更具象征意义的招标而言,此轮招标南海北部区块共计22个,其中深水区块3个,占据了招标区块的大部分,同时也更具实际意义。南海北部“深海跳板”的意味越来越浓烈。

  事实上,早在1996年,中海油曾和阿莫科、科麦奇两家石油公司共同开发流花11-1区块,其作业水深已经达到310米,其中采用了当时国际领先的设计和技术装备。尽管中海油当时全程参与到了这一“准深水”项目的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但并没有从中学习到太多东西。

  “很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为止,可以去操作它,管理它,利用它,却没有把它的设计制造掌握过来,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教训。”中海油一位内部人士对此评述道。

  当年参与到和外方合作的流花油气田开发,如今又参与到荔湾3-1气田的深圳分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和学习关键技术,他们在中海油内部甚至被誉为“深水开发先锋队”。

  如今,这一学习机会不仅体现在和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中,更体现在中海油自身的资本运作之中。7月间,中海油签署了151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协议,就有分析人士猜测称这不无获取尼克森深海勘探技术的意图。

  “这一收购完全可以提高中海油的技术能力。尼克森在墨西哥湾石油开采是合作人之一,而且尼克森与壳牌,雪佛龙,挪威石油公司都有合作。不过中海油要面临并购公司之后产生的文化差异的问题。”美国休斯敦大学Tyler Priest教授在接受《能源》杂志采访时说道。

  对于这一点,中海油研究院战略室主任单联文也表示赞同,“未来在某些深海项目上,作为控股方,(中海油)完全可以从尼克森调遣相关专业人员参与。”他向记者说道。尽管,目前这一收购受到内幕交易丑闻的牵连,但他对收购结果依然很乐观。

  事实上,在学习机会中,不仅能学习到技术,更重要的是公司管理。

  对作为深海区块独立作业者的“油公司”而言,其真正核心的能力是整体设计、整体布局、整体组织的能力,油公司可以不需要自己的“深水舰队”,但是需要像“火车头”一样,通过国际商业规则用合同和协议将各方机构的力量拉动在一起,共同完成项目开发。

  一般而言,一旦确定某个海洋油气区块储藏具备开采价值,油公司将会编制总体开发方案(Over Development Plan,简称ODP),并根据ODP报告进行油气开发工程的基本设计,并成立项目管理组织和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项目及关键设备器材的招标、评审、定标和合同签订。在这一大框架下,“油公司”可以将各种设计服务和施工项目通过全球招标,将各个项目外包出去交给专业的技术服务公司和工程承包商来完成,最后油公司对其进行验收。

  从大陆架到深水的跨越,所有这一过程看似大同小异,但其背后却体现着更强大的公司治理能力。因为,进入深水领域使得技术和工程的难度和复杂度加大,这使得项目成本和风险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数量级。油公司需要统筹组织全球资源,来实现深水油气开发项目的效率、成本和安全性达到最优化、利润最大化。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高度专业化的公司架构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作为支撑是无法做到的。未来中海油进军南海南部海域,将面临更大的作业水深,同时也将面临更大的技术难度,更高的风险和成本代价,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依然是个重大课题。

  对于中海油而言,自其成立之日在和境外石油公司的大量合作中,早已被合作伙伴逼上了一条“自我改造”的道路。正是基于这种改造,中海油的公司运营效率也不断提高,并在央企中名列前茅。随着“三桶油”2012年半年报的披露,中海油的人均产值已经远远超过中石油和中石化。时下,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提出的“二次跨越”战略,已经明确指出到2030年,将使中海油主要经营指标和公司软实力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长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化公司,这一目标无疑将成为中海油未来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新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公司治理,并不是忽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油公司在进行决策时,更需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能力。因为在组织全球资源时,如果不能靠自己的技术能力来甄别和评估第三方各种技术方案可行性和风险性,这将会把公司的命运拱手让出。

  “据我观察,目前很多(海洋油气开发方面的)工程技术都是壳牌先提出来的,按理说油公司没必要自己研发,完全可以交给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但很多国际石油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技术研究中心。其根本也都是为经营服务,只有真正掌控技术,才能真正准确做出专业决策。”高德利教授对此评论道。

  或许正是基于对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一些中海油人士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明确反对将大量资源浪费在外围,例如以981为代表的“深水舰队”,因为这些完全可以更经济的手段向专业服务商进行租赁。

  “981的造价为60亿之巨,按其寿命和一定的折旧率来计算,每天的损耗在100万美元左右,事实上租用同类型平台一天的费用也只有50~60万美元的费用。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建造这样平台。”对此,这位反对者如此评述道。

  尽管,以公司资本的运营效率而言,这一举措确实不够明智,但作为一家“国字头”的石油央企,中海油逃避不了体现国家意志的责任。

  “国字头”的南海使命

  “981之前中国没有搞过,一切从零开始,这么复杂的平台,通过对全球资源的筛选和配置,同时主导完成了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拥有主导权,所以大量中国企业受益,而这恰恰符合国家推动和促进国内深水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意图。”对于反对声,林瑶生指出了其中原因的关键所在。

  此外,中海油拥有自己的“深海舰队”,当其在南海中南部争议海区进行勘探开发时,从技术手段上完全可以屏蔽掉来自周边国家的外交干扰。事实上,在争议海区租用第三方服务公司的钻井平台时,服务公司也会评估其中的风险。

  1993年,当克里斯通公司租赁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勘探船“实验2号”,在合同区进行地震波勘探作业时,就曾被五艘越南武装船只包围。中方勘探船只冒着越南单方面动武的危险,和越南武装船对峙了三天三夜,最后在国内指挥中心的指示下,“实验2号”才撤离南海南部万安北—21区块。从此,再也没有中国勘探或石油工程船只进入这一海域,至今中海油的船只也只活动在南海北部海域。

  这一教训说明,在专业服务市场有可能被地缘政治扭曲时,拥有自己的作业船队或许才是真正的明智之选,而这也成为国家石油公司体现国家意志的必须装备。

  随着2012年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中国南海政策转向,为中海油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

  “90年代中海油就曾经向外交部申请去南海的深水区去做物探,外交部的规定是‘一事一报’,但是我们报上去的作业申请,他们一次没有批过。即便当时我们的装备差一些,可能会成本高一些,但很多工作还是有能力做的。”曾恒一向《能源》杂志记者说道,至今他依然像很多海油人一样,为90年代初中海油和美国克里斯通能源公司签订了“万安北—21”石油开发合同至今不能实施,而暗暗懊恼。

  2012年6月份,中海油发布在南海南部9个区块的招标公告,似乎可以让不少海油人宽慰不少。因为,这次招标的区块相比90年代初的那次,更靠近越南海岸线。尽管如此,未来真正勘探开发完成这九个区块的道路依然漫长。

  “这个没法说,真正要开发的话,要弄它20年或30年,这个没那么简单。”当回答《能源》记者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完成9个区块的开发时,周守为含混地搪塞过去。在他看来,渤海是中国的近海,对其进行勘探开发尚且用了30年-40年之久,南海南部本轮公布的9个区块的面积已经相当于半个渤海,而距离中国大陆将近2000公里。

  未来,9个海区的勘探和开发,不仅面临外交争议,同时也将面临后勤补给基地困难的现实难题。而且这些难题不仅摆在作为投标者的外国石油公司身上,同时也摆在中海油身上。

  尽管,有消息称壳牌石油有意投标南海南部区块,但是从投标到后期谈判,再到勘探和开发,其过程依然漫长,而且其间充满了无数的变数。唯一能确认的是,海外石油公司最终将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而选择留下或者退出,但在国家利益的选择下,中海油必须能够随时顶替上去。

  在这一点上,中海油别无选择。

  对于中海油而言,在深海技术进行突破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管理和经营效率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未来在南海南部的深海油气开发中,只有通过安全和可盈利的经营才能真正保证中海油在这一海域扎下根来。

  而这,不仅符合中海油的公司利益,而且更是捍卫国家利益的最高体现。

  深水装备中国路径

  随着“海洋981”集群效应的逐渐显现,中国深水石油装备界正累积提升位阶的能量。壁垒和偏见来自哪里?

  文 | 本刊记者 沈小波

  坐在长条形会议桌的一边,亚星锚链[9.18 1.66% 股吧 研报]董事长陶安详点上一支烟,踌躇满志。“我们要扩大系泊链生产,争取在这个领域做到世界第一”,陶带江苏泰州本地口音,脱口而出——亚星内外,这句话他已重复多遍。

  由亚星锚链研发制造的R5级系泊链已成为一张“名片”。去年8月,“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舟山群岛附近海面调试,遭遇14级台风“梅花”正面冲击,惊涛骇浪中,全凭12根亚星牌系泊链“定”住乾坤。

  系泊链是深水石油辅助设备,此前以R4级系泊链为主,更高强度R5级系泊链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出现。早在数年前,陶安详就看中海洋装备这个市场,谋求转型。

  世界油气开采转向深水,以深水为特征海洋装备市场爆发呼之欲出。不仅中集来福士、振华重工[3.65 -0.27% 股吧 研报]、中船重工等传统海洋装备制造商加大深水业务力度,宝石机械、宏华集团[1.40 0.00%]等陆上钻井商也已进军深水。

  深水之中,蕴含财富,也暗藏风险。过去三十年间,在海洋装备制造业,中国以中低端制造为主,处于世界“第三梯队”,此次以“海洋石油981”为开端的深水装备业,能否打破欧美、韩国、新加坡主导的世界海洋装备格局,实现崛起?

  “981”效应

  2012年5月9日,经历了三年的建造,“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海域打下第一口钻井。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海洋石油981”已成功在南海钻下三口井,正准备挑战荔湾 2-1-1区块2500米水深。

  “海洋石油981”是我国自主设计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环境为世界上海况最为恶劣复杂的南海海域,作业水深能力超过3000米。中海油工程[5.87 1.03% 股吧 研报]建设部副总经理、“海洋石油981”项目总经理林瑶生告诉记者,“海洋石油981”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在提升国内自主设计和装备制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石油981”成功建造、运行,中海油总体设计能力得到实践验证。来自中海油方面的资料显示,“海洋石油981”由中海油联合美国F&G(现由振华重工收购)作基本设计,中海油再作详细设计。中海油拥有船型基本设计知识产权,并自此掌握了深水半潜式平台自主设计的能力。

  “对中海油来说,掌握自主设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是最重要的”,林瑶生解释说,全球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所需的东西,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东西组合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并为你所用。

  事实上,作为国家央企,中海油建设“海洋石油981”之初,便考虑籍此机会带动国内装备业发展。“海洋石油981”选在多风浪的中国海边制造,本身就有扶持国内工业的意图。据林瑶生介绍,中海油高层多次强调要尽量选用国内设备。“981”项目组在设备选择时,会权衡国内企业的技术实力、经验,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国内产品。

  亚星锚链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生产R5级系泊链之前,亚星在系泊链生产上以R3、R4级为主。“981”项目组考虑到平台定位另有一套动力定位系统,系泊链定位纵有问题,也无大碍,便联系亚星锚链,提出技术要求,邀请对方投标。

  陶安详承认中海油促进了亚星锚链R5级系泊链的研制,“本身中海油这个项目存在对我们就是莫大的激励,我们有信心拿下。另一方面,研制虽以亚星为主,中海油专家不定期到厂考察,在技术指导上也给了不少帮助”。

  “海洋石油981”国产率大约为40%,除锚链外,平台为外高桥[7.90 1.80% 股吧 研报]造船厂制造,以及水密门、钻井泵等均由国内厂商提供,鉴于“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恶劣海况中超深水作业,这些厂商也一跃在相关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对亚星锚链来说,“海洋石油981”是一张活动的宣传“名片”。 “我已经向中海油承诺,只要我还在,亚星就会为‘981’锚链负责到底”,陶安详告诉《能源》记者,经过去年的台风考验,亚星R5级系泊链已逐渐被国际油公司所认可,仅一年间,亚星便进入了挪威石油、巴西石油、英国石油等国际石油巨头供应商名录。

  当前,亚星锚链已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0多亿元人民币,计划在镇江进一步扩大系泊链的生产能力,“亚星未来的战略重心将转向系泊链”。

  体制之变

  深水装备制造仍是海洋装备制造的一部分。过去三十年间 ,除部分关键设备外,中国在300以下水深石油装备制造上,已基本能够实现国产化。

  但制造能力并不等于市场占有。在世界海洋装备市场,欧美等国垄断着设计与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属于“第一梯队”,韩国、新加坡则从造、修船起家,在掌控大部分装备制造业务基础上,逐渐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位列“第二梯队”,而中国则处于中低端制造环节,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进行简单加工制造工作,属于“第三梯队”。

  这与我国过去海洋装备发展体制相关。改革之初,在成立中海油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同时,国家还成立了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由国家经委领头,协调各部委发展海洋装备。

  中国石油[8.93 0.22% 股吧 研报]石化设备协会副理事长赵志明是当时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他回忆,当时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通过出国考察,将海洋装备分为28个系统,分给原机械部、冶金部、航空部等相关部委各自发展。

  “当时国家走的也是引进、消化、吸收的路子” 赵志明说,各部委分到任务后,下发给下属企业,企业主要通过购买设备、引进技术来从零开始发展海洋装备。“当时的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现蓝石集团前身),所领到任务是发展钻井系统,后来是从原美国国民器材公司(现美国国民油井公司)购买的设备。”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种计划体制造成的弊病在于缺乏市场主动性,同时以满足国内海洋油气开发自用的目标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导致海洋装备难以形成规模,最终又因为没有规模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反过来又抑制企业发展海洋装备的意愿。

  以“海洋石油981”项目为契机,深水装备制造业得以在市场环境下生长。中海油基于开发深水油气的目标制造“海洋石油981”,并在国际招标 。国内深水装备则为利润所驱使,竞选投标。上述专家认为,中海油虽然在其中起组织协调作用,但国内深水装备企业基本动力仍来自市场。

  另一方面仍是如此,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业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原先由国家主导的装备研制体系已退为“引导”,主要通过税收、贷款等倾斜政策扶持。企业仍可基于市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自主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与国内陆地石油装备市场不同,中海油旗下并无实力强劲海洋装备企业,这与由石油部转化而来中石油不同。中石油旗下拥有宝石机械等一众品类齐全的装备企业。因此,中海油进行装备招标时,可以公平促进竞争。

  不过中海油总工程师曾恒一告诉《能源》记者,发展深水石油装备,紧盯国内市场还不够,国际化是必由之路。他认为,中国发展深水石油装备,技术并不是大问题,“如果国家真正下大力气去做,五年时间,中国就可以在技术上赶上世界水平”。

  按照曾恒一的逻辑,过去发展思路的短视,使得海洋装备只满足于“可用”,忽视了市场竞争力,当前国际深水装备市场非常成熟,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国内企业更没动力去发展深水装备。他认为,国内深水装备市场非常有限,要想真正发展有生命力的深水装备制造业,必须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深水装备制造业。

  后发壁垒

  但要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谈何容易。深水装备市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由国外几家企业垄断。一位国内石油装备企业负责人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发问:我们可以制造出适用于深水的设备,问题是,这些设备在国际上都对应有成熟设备,“谁来第一个吃螃蟹?”

  一般来说,国际上油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合作供应商目录,设备招标只在目录中的供应商进行。据介绍,要进入供应商目录,有自我推荐和油公司主动联系两条道路,但多数情况是,中国企业发去推荐材料,往往石沉大海,进入供应商目录中国企业少之又少。

  由于深水石油装备对技术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在深水中钻一口井,需耗资近亿美元,一旦某个设备出了问题,带来将是巨额损失。这使得国际深水石油装备市场更注重看你的资历,经验充足、安全记录高的厂家将是首选。

  “这里面有一些歧视的原因”, 陶安详解释,国际上对中国企业不信任,但关键还在于缺乏使用经验,国际不会考虑这样的设备企业。

  即便你引起了油公司的兴趣,接下来还需迎接一拨拨的专家审查。从亚星锚链[9.18 1.66% 股吧 研报]的经验来看,审查时间在半年左右,范围涉及质量体系、安全管理、社会责任、环保、技术等,甚至还会要求“遵守日内瓦人权公约,不得歧视同性恋”。

  不过得益于国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国内深水设备制造商们有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跨越之路。眼下中国海洋油气正在进军深水,中海油提出要再造一个“海上大庆”,未来将会投资更多深水设备。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在一次业内论坛上建议,南海北部的斜坡蕴含大量的油气资源,中国的深水装备、技术,要围绕这一点来开发。

  中国低人力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也能发挥作用。一些常见的情况是,国际上一些集成商拿到订单后,会转包给中国企业制造。林瑶生建议,突破国际深水装备市场可以从分包商开始。

  宏华集团[1.40 0.00%]是一家世界数一数二的陆地钻机企业,目前也已进军海洋装备。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同样遇到这种情况,谁也不愿“尝鲜”。宏华的策略是,发展自己的工程维修队伍,通过维修服务,来得到曲线使用自己产品机会,积累“资历”。

  林瑶生认为,深水石油装备进军国际市场,技术固然是重要一方面,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和文化的认同也十分重要。“国际上的企业不怕你犯错,他们欣赏的是犯错之后,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他们最怕的就是出了事瞒报”。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