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证监会最新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在审企业情况,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从8月31日到9月13日,罕见地未有任何IPO企业获得发行批文。这意味着来自IPO的资金分流压力短期内大大降低,也显示出IPO的三大重要关口预披露、发审会、发行批文已全面收紧。
从证监会披露
的流程来看,在审企业状态一般分为“初审中”、“落实反馈意见中”、“已预披露”、“已通过发审会”、“已核准”、“中止审查”、“终止审查”。对于申报IPO的企业来说,随着流程一步步走下去,一般最终有两种结果,或是“已核准”,或是“终止审查”。“已核准”即意味着企业已获得发行批文。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从证监会每周五披露的截至周四的IPO在审企业情况表来看,从7月以来,除7月27日至8月2日未有企业新获得发行批文外,一般每7天均有2至4家已通过发审会审核的企业被放行进入发行环节。截至昨日,在IPO的各道门槛上,从预披露环节来看,主板、创业板已分别有65天、62天未有新增预披露企业,仅有主板企业进行补充预披露;从发审会审核环节来看,已经空窗超过一个月,主板、创业板已分别有51天、47天未审核任何IPO申请。此次IPO发行批文空窗两周,更是显示出IPO的三大重要关口预披露、发审会、发行批文已全面收紧。
不过IPO的大门并未就此关闭,仍有企业进入IPO在审行列。从9月7日到9月13日,河南蓝天燃气的IPO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此外,上海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IPO申请则于9月11日终止审查,此前其处于中止审查状态。
IPO审核空窗期或超过50天
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信息,自7月底以来,截至9月14日,证监会一直未召开IPO发审工作会议,IPO审核空窗期已达45天。如无特殊情况,IPO审核空窗期可能延续至下周五,或超过50天。截至9月13日,IPO排队企业已达754家。
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的信息,创业板发审委自7月31日召开2012年第64次会议以来,截至9月14日,再也没有发布召开创业板IPO发审会会议的消息。主板发审委自从7月27日召开IPO发审会后,截至9月14日,再也没有发布召开IPO发审会会议的消息。在此期间,创业板发审委及主板发审委都没有公布IPO发审会工作会议召开公告。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规定:“发审会召开5天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会议公告,公布发审会审核的发行人名单、会议时间、参会发审委委员名单等。”因此,如无特殊情况,如果下周仍无IPO发审会会议召开,IPO发审会会议空窗期将超过50天。
在IPO排队方面,根据9月14日公布的IPO审核进度表,截至9月13日,在审拟上市企业达754家,其中,上交所申报企业133家,深交所申报企业621家(含创业板申报企业299家).
在预披露方面,自7月中旬以来,证监会没有披露新的招股说明书,截至9月14日,分别有63天和60天没有公布新的主板拟上市公司和创业板拟上市公司预披露材料,期间只公布个别企业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的补充预披露材料。从今年2月证监会实行新的预披露政策以来,这是预披露未更新的最长时间。(中国证券报)
A股IPO再现造富效应 今年催生561位富翁
虽然A股在2012年走出了一个尴尬的“M”型,然而在IPO这个链条上,除了退无可退的股民之外,其他相关各个环节仍在分食着巨大的财富“盛宴”。截至9月12日,沪深两市今年首发新股共145只,诞生了561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股市值1335.21亿元,人均财富数高达2.38亿元。在这561位新晋富翁中,有236位身家过亿,其中28位顶尖富豪更是在今年的IPO盛宴中收获了超过10亿元的财富。值得关注的是,身上还贴着“天马行空”标签的“80后”,造富效应已然愈加显著,他们的身影已经不仅仅是活跃在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甚至还进入了管理层。A股造富的递增效应,以及新生代富豪的年轻化,又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哪些改变?
561位富翁造富1335亿年内首发新股145只募资939.72亿
前日,创业板新股北信源(300352)上市,按其“首秀”盘中最高价33.58元计算,十大股东列表中的8位自然人股东再度上演了“一夜暴富”的戏码。其中,排名榜首的林皓持股3262.5万股,身家转眼间就达到了10.96亿元;而剩下的檀霞等7人,持股市值也从800多万到5000多万不等。也就是说,一只新股上市,就造就了至少8位富豪。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对比前两年的情况可以发现,今年以来,A股IPO步伐虽有所放缓,但仍密集发行。截至9月12日,沪深两市年内首发新股共145只,累计实募资金939.72亿元。
对已发行的新股来说,虽然“三高”有所下降,但其“造富”的能力并未有所减弱。在这张新晋富豪表上,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纸上财富无疑最受关注。如果仅以这145只新股中的60位自然人实际控制人计算,其合计身家就达578.22亿元,不仅人人身家过亿,还包含了19位十亿级别的富豪。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统计数据仅是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中的自然人为统计标的,由于资料的复杂性,一些通过公司间接持股的“隐形”富豪并未算入其中。也就是说,今年A股造富的真实数据绝对比上述数值更加庞大。
讽刺的是,截至前日,A股最新市值为21.90万亿元,相比2011年12月31日的21.35万亿元,只略微增长了0.55亿元,而这还是有145只新股上市的情况下。
如果剔除掉今年上市的新股市值,如今A股市值仅有21.35万亿元,和去年年末相比没有增长。一边是A股市值的“零增长”,一边是量产561位新晋富翁造富1335.21亿元,也难怪股民和市场人士均发出感叹,曾以围绕国有资本、致力解困国企为目的的IPO融资,现在已经几乎变成“财富孵化器”;而曾经极其单一的融资关系链,如今也已扩展成庞大的食物链,在这条链条上,除了退无可退的股民之外,其他相关各个环节在IPO过程中均分食着巨大的财富“盛宴”。
中小板成造富主力身家超10亿富豪一半来自中小板
根据前两年有关机构公布的一系列数据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是A股造富的首要平台,而今年的情况依然如此。记者统计发现,这28位身家超过10亿元的顶级富豪中,有14位来自中小板公司,恰恰占据了半壁江山;此外,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有8位,来自沪深主板的仅有6位,中小板可谓是造富“马力”全开。
即使不以整体数据,仅从单个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中小板的“财富孵化器”之名也是毫无虚名。海思科(002653)和利君股份是今年A股最具造富效应的公司,前者共有3位平均市值超过22亿元的富豪诞生。海思科上市时,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俊民、范秀莲、郑伟,三人于2000年起共同创业,并作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海思科。其中,董事长王俊民直接持有海思科16135.20万股,上市当日身家即升级到了32.24亿元,荣膺今年A股新晋富豪榜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王俊民还通过天禾广诚间接持有1757万股,总持股占比44.28%,也就是说,王俊民通过海思科上市收获的真实财富其实是高达35.75亿元。与此同时,第二大股东董事、副总经理范秀莲持有9172.80万股,占比22.9%,身家达到了18.33亿元;第三大股东董事、副总经理郑伟持有6328.80万股,占比15.8%,持股市值也达到了12.65亿元。
如果不看海思科的组建过程,投资者可能很难体会到这三位实际控制人的财富升值速度到底有多快。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到,2005年8月,海思科前身西藏康欣药业有限公司设立,自然人王秀芹、游青跃及解合江以实物和货币资金方式出资设立西藏康欣,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到了2007年10月,西藏康欣已累计亏损54.41万元,同年11月王俊民等人受让西藏康欣股权,并将注册资本由200万元减少至100万元,其中,王俊民出资51万元,范秀莲出资29万元,郑伟出资20万元。就是这样一组数据,在不到四年半的时间里升值到了35.75亿、18.33亿和12.65亿,虽然其中不排除还有其它未入资料的增资,但这个造富速度也可谓是让人叹为观止。
与海思科相比,利君股份在最高持股市值上或许有些逊色,但公司的上市却让6位自然人股东的纸上富贵迅速升值至78亿元,人均持股市值也高达13亿元,从家族造富的整体情况看也不遑多让。此外,首航节能(002665)也是今年颇具造富效应的上市公司之一,虽然单独个体的造富效应并不突出,但由于股权分散于家族内成员,首航节能反而是今年诞生亿万富豪人数最多的IPO公司。
此外,还有奥康国际(603001)、慈星股份(300307)、百隆东方(601339)等公司,其造富效应也颇为引人注目。
“80后”造富效应显著
新生代富豪将如何改变上市公司令投资者关注。
“80后”的身影已经不仅仅是活跃在上市公司股东名单中,甚至还进入了管理层。这些A股新生代富豪究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哪些改变?仍是目前投资者颇为好奇的问题,毕竟与一些财富前辈相比,他们的身上还贴着80后“天马行空”的标签。
以利君股份为例,公司上市后最引人关注的并不是其实际控制人何亚民,反而是其女儿何佳。利君股份在今年1月上市,实际控制人何亚民共持有利君股份1.45亿股,该股上市当日最高价为21.51元,他的持股市值达到了31.23亿元。虽然利君股份上市以来的股价一直都低于发行价25元,截至昨日该股股价已经低至了14.95元,何亚民的纸上财富也相应缩水,但利君股份的成功上市,已让整个何氏家族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何佳,利君股份第二大股东,同时也是何亚民之女,其女承父业的成功之路想来必定比许多人要平坦得多。按利君股份上市当天最高价计算,何佳持股市值高达30.20亿元,足以让她跻身2012年上市公司的女性造富榜榜首。更有甚者,即使是回顾2011年的A股造富情况,也无女性股东能够望其项背。招股书中显示,何佳目前持有的利君股份39%股份全部是由何亚民于2009年4月转让。当时,何亚民将公司39%的股权以1元/股、共作价468万元转让给女儿何佳。通过此次转让,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何亚民所占股份由此前的80%降为40.33%,但市场普遍的解读是:这样的股权转让相当于“左手换右手”,上市之后,何亚民父女俩所拥有的股权达到71.22%,仍然足以形成决议权。
据了解,何佳自2009年8月起曾在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工作,此后离职。而利君股份却是辊压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这样一家制造企业是否是何佳的兴趣所在?
这样的困扰也发生在很多新晋年轻富豪的身上。同样是于今年1月上市的万润科技(002654),其三当家李驰也是一位“80后”,由于万润科技的上市成为深圳最为年轻的亿万富豪;如果再将时间轴线拖长,一年前接棒奶奶的康乔,以30岁之龄成为海虹控股(000503)实际控制人。根据公告显示,康乔于1982年出生,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获管理专业学士学位。一次股权转让,让这位“80后”一夜间身家超过10亿元,成为新一代“80后”富豪。(扬子晚报)
人物 | 持股上市公司 | 持股数量(万股) |
王俊民 | 海思科 | 16135.20 |
何亚民 | 利君股份 | 14520 |
何佳 | 利君股份 | 14040 |
涂善忠 | 普邦园林 | 6000 |
李广元 | 明星电缆 | 21700 |
敖小强 | 雪迪龙 | 9165 |
曹世如 | 红旗连锁 | 11070 |
田明 | 美亚光电 | 12285 |
李春安 | 隆基股份 | 9716.65 |
张维仰 | 东江环保 | 4315.9 |
创新新股发行方式 改善中国股市生态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大宗商品波动剧烈。今年二季度以来我国股市亦向下展开调整,社会各界对市场诟病纷至沓来,股民对新股发行抵触性情绪不断升温,要求暂停IPO呼声此起彼伏。其实,股指处于相对低位,正是市场之手发挥作用的重要时刻,正是改善股市生态的关键时刻。
我们要理性看待新股发行问题,并以此为契机,重塑市场信心,推动资本市场高效运转,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股市生态现状
1。股市生态定义及其演化过程
生态(Eco-)源于古希腊字,通常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或者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开始用生态理论来分析社会状况,试图从循环与平衡的角度来探讨社会发展问题,并逐渐延伸至金融领域,譬如股市生态问题。
股市生态作为金融生态的子系统,学术界并没有对其做出统一表述。张勇和高缅厚(2006)认为股市生态是指股市内部运作和外部环境的整体态势,包括股市投融资功能、股市参与者结构及关系、证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律和社会信用体系、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物理环境和生存于其中的生物群落两大部分组成的。股市的功能定位、制度设计、监管政策、交易系统等相当于股市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市场中的各类参与者成为股市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价值的创造者,担当着“生产者”角色;各类投资者以获取公司红利和交易差价为目的,相当于各梯次的“消费者”;中介服务充当筹资者与投资者的桥梁和纽带。
股市生态演化主要由内部随机因素引起,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结构功能不断优化,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胡挺,2007)。当股市生态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到达极值点,股市原有运行体制进入失稳状态。此时股市生态内部要素进行排列组合,或者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内外部因素协同作用。各要素之间完成位置变换和层级更替,再经过相互适应和磨合过程,重新形成较为稳定有序的股市生态构架。
2。我国股市生态失衡的具体表现
我国股市自诞生以来,在短短22年时间里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新兴加转轨”的基本特征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股市生态失衡表现在:
第一,投资与融资的失衡。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二级市场繁荣为一级市场股票发行提供了价格支撑;一级市场的有序发展,又为二级市场提供了新的活力。一级市场融资与二级市场投资应该高度正相关。实际情形却是,一级市场“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额超募资金”的股票发行现象频繁上演,二级市场“炒新”主动买套的行为屡见不鲜。一、二级市场间衔接不够自然、顺畅,市场化的投资市场对接的却是行政化的融资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股市设立之初,融资即被放在突出的位置,融资甚至成为股市存在的基本理由。
第二,市场与监管的失衡。我国股市有“政策市”的印记,政策与行情关联度极高,监管者与市场力量不仅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典型如市场低迷时,暂停新股发行。此外新股定价和发行时机选择背后都有监管者的影子。行政手段本来是股市的外生变量,经过市场低迷→股民抱怨→证监会暂停新股发行的多次重复博弈,基本形成一个固定套路,行政手段逐渐演化为股市的内生变量。人为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必然会阻碍排斥市场自我修复功能,延缓市场生态进化过程。
第三,风险与收益的失衡。IPO高市盈率发行,股票欠缺长期投资价值。公司治理水平不高,不重视现金分红。股市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对称,制约着股票市场长远发展。
综上,新股发行牵涉到股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投资与融资的功能配置、市场与监管的辩证关系,贯穿着风险与收益的匹配问题。改进股市生态,要从源头做起,要从新股发行改革做起。
暂停新股发行
影响股市生态演化进程
如前所述,暂停新股发行已经成为股市生态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社会各界却为此争论不止,认为暂停新股发行会推动股指上行,产生赚钱效应,提振市场信心。有鉴于此,本文借助市盈率指标,进行深入分析。
市盈率又称“价格收益比”或“本益比”,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市盈率把股价和企业盈利能力结合起来,表示投资回收年限。市盈率简单易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它做为投资者最常用的测评股价和大盘的估值指标,亦是反映投资者的信心指标。监管者对股票市场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机构投资者进行新股定价都使用该指标作为硬标尺。
1。经济增速决定市场市盈率变动方向
市场平均市盈率与GDP走势高度关联。国外经验数据表明,经济发展是基础,股市繁荣是表象。对比1929—2007年美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和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发现经济增速限定了当期平均市盈率水平,经济增长稳定程度决定了长期平均市盈率的合理范围(杨蔚,2008)。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深度反映着经济的发展趋向。
新兴经济体GDP增速与其股指市盈率相关度非常高。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上市公司业绩水涨船高,增强了市场投资信心,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推高了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反之亦然。
2000—2005年间,上证指数确实与经济增长出现严重背离,这与市场体量和股权分置的制度性障碍有关。2005年启动股改后,市盈率失真因素被剔除,市场体量也大幅增长,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与GDP增速相关系数达到83%,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效完全体现出来。
或许很多人心存疑问,我国股市是否真实反映了经济发展状况?比方说股市从2001年2245点(本文以上证指数为例,以下同)到如今跌破2132“钻石底”,似乎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而GDP在20012012年6月增长了4.26倍。
事实上,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股票市值也同步增长4.21倍。尽管10多年间上证指数辗转回归,然而由于新股不断扩容,其市场内涵已经因指数权重的调整而明显不同。据统计,同是2200点左右的高度,2001年6月市场市盈率是56.55倍,2012年6月市场市盈率仅为11.9倍。
2。暂停新股发行不会改变市场运行趋势
宏观经济基本面决定了市场估值水平,股市市盈率是实体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是经济中的“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股市提供融资支持,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离开实体经济妄谈股市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上我国证券市场设计是外生性制度安排,股市更要以满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需求为立足点。这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股市运行有其内在规律,但最终受制于实体经济的约束。暂停新股发行不会改变宏观经济基本面,也就意味着不会对市场市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
回顾我国股市发展历史,曾经7次暂停新股发行。假设以上证指数为标的,IPO暂停起始日为基准日,影响市场变化的其他因素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影响股市市盈率的只有暂停新股发行这个因素。那么对股市而言,暂停新股发行是重大利好,恢复新股发行是重大利空。显然市场应该抓住机会,在IPO暂停区间内将上涨动能完美展示出来。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期通常为3—6个月,IPO暂停区间普遍为5—12月。考虑到市场惯性,本文将作用时间界定为IPO暂停起始日后6个月,以利于市场充分挖掘IPO暂停带来的经济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IPO暂停起始日后半年,股指3次上涨,4次下跌。新股停发都是在市场低迷期,股民对监管者怨气很大,新股停发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行趋势,停发新股之后市场强势上行主要是宏观经济增长和重大制度变革的结果。比如4万亿经济刺激举措产生效果后,出现一波上涨行情,而在新股暂停6月后股市却在下跌。这充分显示市场估值水平与行政化停发新股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
正如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所言:“2004年,停止新股发行,股指一路下跌。相反,2007年A股融资772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股指却一路上行。这说明新股发行不是影响股市涨跌的重要因素。另外,市场总是需要新鲜血液,不把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企业纳入市场,投资者就缺少新的投资机会,缺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
3。暂停新股发行严重影响股市生态进化过程
暂停新股发行负作用极大,强化了投资者非理性预期,巩固了市场无效率状态。按照适应性预期理论,微观经济主体对经济变量所作的预期是以过去预期为基础,并加入前期预测当中积累的实际经验。在监管政策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投资者根据以往政策举措不断调整预期,使得预期结果和实施政策几乎相同,进而形成路径依赖过去曾经暂停新股发行,现在也应该继续暂停IPO。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对制度的改进和优化有极强的制约作用。经济活动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一旦进入某一路径,脱身而出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沿着既定路径,制度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得以迅速优化;也有可能朝着非绩效方向继续发展,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状态而导致停滞。
股市低迷→暂停新股发行→推动股指上行,实质上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市场力量,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很少有投资者认真分析停发新股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只是觉得监管者应该为市场低迷负责。股票市场永远是少数人赚钱,大众投资者一旦有了市场低迷、新股停发的确定性预期,也就意味着失去这个投资机会,股指甚至与股民期望、政策意图逆向运行,这就形成不良循环,股市生态被锁定到一种无效率的路径依赖当中,增加了股市生态进化难度。
4。推论:稳定新股发行至关重要
稳定新股发行,未必会对市场产生更大冲击,影响股指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稳定新股发行还可以根除暂停新股发行的负作用,更能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体现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了突破低效路径依赖,塑造健康股市生态,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在股市低迷期不能停发新股。低市盈率发行新股其实是打通一、二级市场,培育市场化理念,进行理性投资的良机。现在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投资者更明白新股发行并非刻意打压市场,提高社会各界对新股发行正确理解。把握合理的新股发行节奏,给市场一个明确信号,稳定市场的政策预期。
创新新股发行方式
抓住机遇做好股市生态调整
股指震荡回落,处于相对低位,正是股市机能恢复的机遇期。监管层进一步放松管制,积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出台各种扶持措施,如降低交易手续费和市场监管费等。这些政策无疑对股市生态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1。低市盈率发行新股有利于一、二级市场的和谐发展
某种程度上,股票发行市场相当于批发市场,流通市场相当于零售市场。一级市场发行价格要低于二级市场流通价格,要给二级市场预留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发行市盈率与新股上市首日爆炒呈正相关关系(施泽宇,2012),发行市盈率过高对于股市整体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中石油和长江电力反、正两个案例展开阐述。
中石油(601857)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上证指数第一权重股,2007年10月A股发行价为16.7元,发行市盈率为22.44倍,而2000年香港H股发行价只有1.28港元,发行市盈率为10.9倍。A股发行价是H股发行价的13倍,发行价格完全不能反应股票的投资价值。A股上市当日开盘价飙升到48.6元,自此以后一路下滑,成为熊市的导火索,对股指向下起到拖拽作用。反观长江电力(600900)在股市低迷期的2003年上市,发行市盈率为12.97倍,远低于同期行业市盈率25.3倍的水平,上市之后犹如股市定海神针,对股市稳定运行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此外,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2月—2012年7月,创业板 (共有350只股票)有70只涨幅超越深成指的股票,63只发行市盈率低于当期创业板市场市盈率;跌幅居前的70只股票,40只发行市盈率高于当期创业板市场市盈率。
高市盈率发行新股,挤压二级市场上升空间,严重打击市场投资热情,诱发“打新”错觉公众投资者对发行市盈率只有被动接受,带来公众投资者的博傻心理,形成风险极大的扭曲性价格。低市盈率发行新股可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减轻市场炒作行为,对股市指数起到向上牵引作用,有利于推动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
2。创新新股发行方式,为股市注入活力
借鉴股改过程中市场分散决策的有益经验,针对市场参与者利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妨多管齐下,“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依据上市公司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解决方法。犹如同菜不同价一样,同样新股未必同样发行价。针对不同市场需求,采取不同市场价格,是经济生活中常用的定价方法。与发行市盈率对应的是锁定期。锁定期不同,风险容忍度自然不同。依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期望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市场风险溢价。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就像定期存款、长期存款比短期存款利率高一样,承担长期价格波动风险必然要求较高的风险收益率。
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市值管理的需要,新股发行市盈率与锁定时间挂钩,资金时间成本和未来的二级市场套利空间挂钩。发行人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不同的发行市盈率,对应不同的锁定期。新股锁定时间越长,发行市盈率越低;购买价格越低,锁定时间越长。
投资者亦可根据自身投资意愿、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要求,选择不同锁定期对应的不同发行市盈率。老股东因原始投资成本低,应拉长锁定期,鼓励新股东在低市盈率发行情况下,承诺较长锁定期,如1-6年不同时间锁定。
新股发行在我国还处于供不应求阶段,质地良好的企业具有比较优势,需求弹性小,拉长锁定期并不会影响长期资金的投资愿望。事实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应该有盈利或亏损出现,有赚有赔才是股市。
我国现有大量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如果市场有优质企业的低市盈率股票发行,这部分资金即可直接进入新股一级市场。同时我国各种保险基金及各种公募、私募基金均是配置型长期投资资金。低市场率发行股票即使较长时间锁定,也会吸引这部分资金长期进入市场。这样可有效解决困扰市场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平抑市场波动,推动股市持续稳定的向前发展。
3。依据市场市盈率变化,进行融资时机选择
很多企业将上市看成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欠缺市场意识和回报股东的观念,IPO后业绩大幅下滑。实际上,企业上市不仅增加融资手段,也需要履行更多义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IPO定价与时机选择,与企业内在素质和市场市盈率变化紧密关联。提高融资效率,需要技术和艺术的巧妙结合。市场市盈率是随机波动的,行政约束滞后于市场变化,要把IPO发行时机还给市场,还给上市公司,还给投资银行。市场市盈率大幅下滑,“理性发行人自然会暂停新股发行”,等待更好的发行机会。
2011年7月证监会就表示,IPO可在获得批文后6个月内由“承销商和发行人就发行日程和发行窗口的选择做更加灵活的安排”。2012年4月再次强调,“在核准批文有效期内,由发行人及主承销商自行选择发行时间窗口”。然而从4月28日至今尚无一例自行择时发行的新股。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新股发行政策正在向市场化不断迈进,同时也说明市场化新股发行新政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出台,单独出台一个政策,市场不容易接受。
完善新股发行改革思路
优化股市生态体系
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必须尊重市场客观实际,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有机统一,只要游戏规则制定的科学合理,股市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因为市场是聪明的,市场拥有自动纠偏机制,善于优化选择。《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就是要改变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塑造良性互动的利益共生体。参考行业平均市盈率确定询价价格只是第一步,其后更需要动员市场力量,群策群力,坚持推进新股发行改革,不断改进股市生态体系。
1。向市场化监管模式转变
市场化从本质上讲是规则透明化。体育比赛具有典型的开放性和交流性特征,裁判员精通规则,公正执法;运动员遵守规则,公平竞技;观众知晓规则,热情参与。我国IPO由行政审批向市场化过渡,就是由公共管理向公共治理过渡,通过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凝聚集体才智,增强政府机构的公信力,逐步实现规则透明化,程序标准化,操作简单化。逐渐由实质审核向程序化审核和形式性审核过渡与转变。
2。优化新股发行的配套改革措施
资金来源不应区别对待,散户也可以申请长期锁定。锁定时间分段执行。新股发行的询价过程中,按照不同锁定期分阶段确定发行市盈率,盈利多的投资者就要承担更大的市场责任。
个别质地优良的企业或市场低迷时,首次股票发行市盈率会受到限制,可放开发行比例,适当降低IPO发行数量。极端情况下IPO后股票可能被全部锁定,二级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发生股票交易也是上市公司。
简化股票再融资审核。由于上市公司已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并在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运行,上市公司再融资核准权应下放到交易所。利用交易所贴近市场与了解企业的信息优势,制定便捷可行的透明化规则,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实行打分制审核,达标者可实行快速融资。
3。培育市场主体责任意识
暂停新股发行,人为造成股票上市资源稀缺,抬高二级市场股市市盈率既不科学,实施效果也很不理想。恰恰相反,优质企业上市,可促进市场活跃。股票市场市盈率处于较低水平,正是让股市生态机能恢复的最佳时间段,正是市场机制展示魅力的机遇期。提倡低市盈率发行新股,并非要对新股发行市盈率实行“一刀切”。如果我国有诸多的“苹果公司”上市,又何乐而不为!某种程度上,高市盈率是市场对股市有信心的重要体现。好企业的股票锁定期越长,对公司治理作用越好,投资回报率越高。我们所期待的是股市自身属性越来越多的展现在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改革已经在向市场化迈进,我们要顺应市场化潮流,紧贴监管松绑的政策导向,大胆创新,增强责任意识,为构建和谐有序的股市生态而努力。(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