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新股锐减致“打新”退潮高收益理财产品遭哄抢

原标题 [新股锐减致“打新”退潮高收益理财产品遭哄抢]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自上月25日奥瑞金等两新股网上发行至今,目前可申购的新股仅有本月26日的浙江世宝一只。在新股发行“断档”的近一个月间,昔日囤积在一级市场上的数千亿“打新”资金也正在加速退潮,而金融机构正纷纷热推的短期理财产品或是其最大去处。

  “打新”节奏堪比北京机动车摇号

  在股市节节走低的当下,不仅“二级市场”人气低迷,连一向备受稳健投资者欢迎的“一级市场”,也不复当年的打新热情。

  “倒不是怕破发,现在打新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一位自2009年7月开始坚持打新的老程告诉记者,他最近基本不怎么关注新股了,因为相比以前的新股发行节奏,现在新股的新股实在太少了,打新也已经无利可图了。

  据老程回忆,前两年新股发行节奏很快,平均每周都有两三批新股,每批两三只,最高时一周可发十几只,尽管有时候会面临“中签破发”的烦恼,但一般上市日都有百分之几十涨幅,且新股“周周可申”,这都令“打新族”乐此不疲。

  在彼时,“打新”已俨然成为一门低风险生意。相比二级市场的波动风险,申购新股只需拥有一定的申购资金,并适时注意新股发行和上市节奏,就可实现8%-12%的收益率。

  而随着今年三季度以来新股发行节奏的大大放缓,打新已经从鼎盛时期的“天天可打”,变成了现在的仅可“月打”,其节奏已堪比北京机动车摇号了。

  不仅新股发行节奏明显降低,新股上市走势也并不仅人如意。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以来,已有煌上煌、东士科技、永贵电器腾新食品四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占期间上市新股的25%。

  避险资金新去处

  在打新赚钱效应已大不如前的当下,打新资金退潮也在意料之中,但长期囤积在一级市场上的数千亿打新资金,如今去向何方?

  一位长期关注打新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选择打新的投资者一般属于风险偏好较低的一类人,而从相对安全的一级市场进入风险较大的二级市场,可能性并不大。相比而言,目前银行、基金等机构正热推的各类短期理财产品或理财基金,由于其风险小,收益高且流动性强,可能会成为上述避险资金的最大去处。

  对此,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一位理财经理向记者证实,近期前来咨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很多,资金量一般都是数十万元以上,其中不少客户有打新经历。

  10月19日,工商银行面向全国推出了一款55天期、收益率在3.8%的理财产品,发行期限为当日上午9时至23日下午3时,但令投资人吃惊的是,50亿元的发行总额仅一个小时就被告知“总行额度不足”。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圈主招募ING
Ctrl+Enter快捷提交
分享评论到: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

Texte alterna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