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25日
奥瑞金等两新股网上发行至今,目前可申购的新股仅有本月26日的
浙江世宝一只。在新股发行“断档”的近一个月间,昔日囤积在一级市场上的数千亿“打新”资金也正加速退潮,而金融机构正纷纷热推的短期理财产品或是其最大去处。
在股市节节走低的当下,一向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备受稳健投资者欢迎的一级市场,也不复当年的“打新”热情。“倒不是怕破发,现在参与的机会实在太少了!”自2009年7月开始坚持“打新”的老程说,他最近基本不怎么关注新股,因为相比以前的新股发行节奏,现在的新股实在太少,“打新”也已经无利可图了。
据老程回忆,前两年“打新”俨然成为一门低风险生意。申购新股只需拥有一定的申购资金,并适时注意新股发行和上市节奏,就可实现8%至12%的收益率。而随着今年三季度以来新股发行节奏的大大放缓,“打新”已经从鼎盛时期的“天天可打”,变成了现在的仅可“月打”。
根据证监会新股发行安排,今年8、9月份分别仅有12只新股发行,相比今年6、7月份发行的15只和20只新股,数量明显降低。而整个10月份,仅有一只新股浙江世宝可以申购。
不仅新股发行节奏明显降低,新股上市走势也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以来,已有
煌上煌、
东土科技、
永贵电器、
腾新食品四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占期间上市新股的25%。尽管期间亦有
洛阳钼业上市首日大涨221%的个案,但其中签率也降至0.295%的近期新低。
那么,长期囤积在一级市场上的数千亿资金,如今去向何方?有市场人士表示,选择“打新”的投资者一般属于风险偏好较低的一类人。目前银行、基金等机构正热推的各类短期理财产品或理财基金,由于其风险小、收益高且流动性强,可能会成为上述避险资金的最大去处。
在新股发行“断档”的这一段时间,一直热衷于申购新股的老程和他身边的不少“打新族”,大多开始选择将资金用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而仅有很少一部分选择去二级市场“抄底”。
10月19日,某行推出了一款55天期、收益率在3.8%的理财产品,令投资人吃惊的是,50亿元的发行总额仅一个小时就被告知“总行额度不足”。据了解,类似的银行理财产品遭哄抢并非个案。在央行两轮降息后,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比去年明显降低。尽管如此,在月末季末效应下,中小银行今年仍偶有5%以上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这部分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一旦问世,往往被资金大户抢购一空。 (来源: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