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业原来是搞房地产的或者做其余行业,感到挖掘机投资回报不错,挖人,买图纸,征块地,建个厂房,就可以搞出个挖掘机品牌”
这个季节,本来是建筑工地最为热火朝天的日子。可如今,房地产开发商不愿开工,制造企业也无意造新厂房,而重启铁路和核电建设的
消息也难以坐实。7月,全国纳入统计的汽车起重机开机率为75%。而从4到6月,这个数字是83.3%、77%和79%。
除了起重机,还有混凝土搅拌车、装载机、挖掘机紧盯建筑工地的是中国庞大的工程机械行业:原本人们估计其产值在2012年可达5000亿元以上,但7月,中国的摊铺机、压路机、挖掘机和推土机销量同比下降都在36%至47%之间。
连《华尔街日报》也刊登了一篇文章,专门讲述“中国建筑设备制造商的生死赌局”。它引用了三一重工副总裁梁林河的话:混凝土设备竞争到了最后的疯狂。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是2011年4月以来中国工程机械结束“黄金十年”、出现大逆转的原因之一。对于业内而言,危机似乎早可预料。比如詹纯新,另一家工程机械行业巨头中联重科的董事长,在2009年就预测说,产能过剩即将到来。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即使中国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工程机械的产能过剩仍会严重。
过去10年,工程机械行业年均增速在30%以上。而这只是中国庞大的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体经济的一角。自90年代中国经济迈入快车道之后,特别是最近4年,众多企业一直在高速扩大生产。
为了保证市场份额,在需求紧缩的情况下企业仍不得不继续维持较高的产能。而如今能解决这些“超级行业”困境的,似乎只有更高层面的政策举措。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路径,也到了深刻思考的时刻。
扩张冲动
以混凝土机械行业为例,中国工程机械这块蛋糕自2008年底开始做大,原来主要做推土机的山推股份、原来主要做挖掘机的柳工集团都大力进军混凝土领域,徐工集团等则强化了全业务布局。
“如今的困难情况和这几年的产能扩张有很大关系。”全国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委员会主任龙国键对本刊记者说
混凝土机械并非孤例。全球挖掘机的年增需求不到40万辆,中国目前的在建产能就已达到这个数字。
柳工集团的一位副总曾在行业会议上抱怨:“有些企业原来搞房地产或者做其他行业,感到挖掘机投资回报不错,挖人,买图纸,征块地,建个厂房,就可以搞出个挖掘机品牌。”
企业家内心的冲动来自可预期的建筑高峰。2008年底发布的4万亿元投资政策中,45%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据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的统计,2009年前9个月,仅公路、铁路基础建设就投入1万亿元。
就连国际企业也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产能表达了担心。2011年底,在全球挖掘机市场领先的韩国斗山工程机械全球总裁表示,中国工程机械的产能过剩给斗山带来了很大压力,“中国市场应该更加注重整合而非扩张产能”。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工地越来越少,工程机械企业的争夺愈加激烈。比如,首付款比例开始下降。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重点联系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6%、利润下降19.85%。
另一方面,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大幅度上升:同比增长126.47%和147.62%。同时,库存同比增长12.19%。
《华尔街日报》说,现在中国各地的企业都在应对库存高企的问题,煤炭和铁矿石在中国各港口堆积如山,电子产品零售商陷入争抢客户的价格战,而光伏板公司则因产品供大于求、价格被压低而苦苦挣扎。
后遗症效应
尽管已经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吕莹认为,对下半年还不能过于乐观。
他对本刊分析说,调控可能仅能将下半年的经济增速稳定在7.5%至8%,难以较快推动经济增速反弹。“我们也不希望再出现大规模的刺激性调控,因为会带来一些后遗症。”
目前的情况是,工程机械产品库存较大,包括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还有大量的已售出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这些因素都会抵消局部新的经济调控措施带来的部分需求”。
吕莹说,由于扩张迅猛,很多企业连人才培训都无法跟上。“企业需要有个时间段来消化。”
根据刚刚发布的半年报,行业最好的7家企业中只有中联重科实现了利润正增长。而在最好的两家企业中,中联重科相对平衡,境内增幅19.78%,境外销售增幅27.31%。三一重工国外销售同比增长达到176.71%,而其国内地区营业收入下降3.89%。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6个月中国工程机械出口同比增长35.94%,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5.6%。在海外市场飞速增长的情势下,中联重科也获得了好收益。“从我们的出口情况看,比较强势的都是高端产品。”中联重科副总裁、混凝土机械公司总经理陈晓非说。
他告诉本刊记者,中联重科收购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机械企业意大利CIFA之后,利用最新欧洲技术自主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是目前世界上达到可工作、可销售状态的最长臂架泵车。
“此前这样的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龙头企业也曾尝试,一直未果,这次终于实现。”他说。
“过去的技术瓶颈逐渐被领先企业打破。”吕莹在谈及出口问题时说,中联重科等企业最近几年进行了很多大的海外并购,“用技术把国外企业都打败了,出口自然就有优势。”
企业之问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须走出去,这是行业的整体趋势。”詹纯新说,“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只有‘走出去’才能突破瓶颈,在有效整合全球资源的前提下完成国际化转型。”他说,在技术优势的帮助下,中联重科计划在2015年将海外业务比重由目前不到10%提高至30%。
然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报告在谈及行业挑战时,首先讲到的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突出表现是各自主要开发该企业没有的产品:装载机制造商开发挖掘机,挖掘机制造商开发压路机,而不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建筑工地一片欣欣向荣之时,混凝土机械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很多搅拌站实际产量不到设计产量的50%。尽管达产率不高,行业低门槛准入和发展前景仍然不断吸引投资者。
2008年底以来,除了下游产业的扩张,装备制造业也列入十大行业振兴规划。龙国键说,当时曾希望由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牵头进行研发、给予资金支持,解决一部分高端配套零件问题。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约有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比如20吨以上挖掘机使用的液压件,一直被日本川崎一家企业掌握。
国内零部件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作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龙国键一直在全国两会提案解决企业创新问题。特别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认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事实上,自1985年中国首次提出科研体制改革以来,如何让技术人员成功从院所走进企业,一直是个难题,“国内企业因为待遇不高,留不住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宁愿去外资企业、研究院等事业单位或者考取公务员。”龙国键说。
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企业创新以及科研院所转轨成为企业,则需要来自更高层面的推动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