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将考验创业板含金量
本报讯 该来的总会来!去年10月30日,首批创业板公司迎来最后一批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的解禁,开启了创业板全流通的时代。大规模的减持潮令A股市场接连受挫,为此不少公司股东当时给出了“年内不减持”的承诺。如今,后延的限售时点陆续
到来。事实上,自去年10月30日全流通后,首批创业板公司股东套现金额已近6亿元。承诺到期减持悄至
为应对创业板解禁对股价的承压,去年包括首批28家在内的不少创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发布了延长解禁股锁定期的公告。其中,有20多家创业板公司控股股东承诺2012年年底前不减持公司股份,探路者、汉威电子、宝德股份、金亚科技等创业板公司控股股东承诺延长锁定期一年。
新年伊始,便有两家此前承诺“2012年内不减持”的首批创业板公司按捺不住减持的欲望,现身大宗交易市场。1月4日,银江股份大宗交易市场有50万股交易,成交价格12.81元,较当日成交价折价3%,成交金额640.50万元。1月7日,安科生物成交30万股,成交价格10.80元,较当日成交价折价率高达14%,成交金额324万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9日,自去年10月30日以来,首批创业板公司共现身大宗交易37次,累计成交3389.4万股,成交金额高达4.96亿元,且37笔交易中无一溢价成交的情况发生,平均折价率达6%,最高达14%。
除大宗交易市场活跃外,首批创业板公司股东在集合竞价的A股市场套现也较为强烈。数据统计,去年10月30日以来,目前发布减持公告的首批创业板公司共有10家,扣除大宗交易外,这些股东累计在二级市场共计减持614.5万股,套现金额达9584万元,且减持股东“清一色”来自身居要职的创业板公司高管。加上大宗交易减持的4.96亿元,首批创业板公司股东自去年10月30日全流通后套现金额已近6亿元。
后续减持压力不降
近6亿元的套现金额只是创业板股东减持的一小部分,许多未全流通的创业板公司股东也纷纷加入减持大军。数据显示,去年10月30日以来,未全流通的创业板公司累计发生300多笔减持交易,减持数量合计逾2亿股,套现金额逾25亿元,是已全流通创业板公司套现额的5倍多。
随着后续越来越多上市满三年的创业板公司出现,原始股股东限售期到期后可供减持的股份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3年共计有162.6亿股创业板限售股解禁,以昨日收盘价计算,市值高达2382.56亿元;2014年有112.72亿股,市值1674.26亿元;2015年少些,数量为45.27亿股,市值921.38亿元。
针对创业板解禁高峰将至的情况,深交所近日发布《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18号》,要求实际控制人应在大宗减持等出售行为2个交易日前刊登股份减持计划公告。
对此,朗科科技便尝到了“头啖汤”。1月6日,朗科科技接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邓国顺的《股份减持计划》,出于个人财务安排需要,邓国顺计划在2013年1月10日至2013年7月10日的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72.5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份的5.7822%。虽然大幅套现将影响到控制权,邓国顺依然毫不犹豫地进行减持。
全流通考验个股成色
去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启了全流通时代。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企业上市时,平均市盈率为111.03倍;而截至昨日收盘,平均市盈率只有33.02倍。也就是说,首批上市的创业板平均股价已跌去三分之二以上。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创业板逐步实现全流通的过程里,股票逐步寻找适合的定价过程,整体市场不可能存在过高的估值,给与大小非减持的机会。过去两年来创业板的下跌很重要原因也是一个解禁股抛售的下跌过程,自从2010年10月首批解禁小非出现后,大部分的创业板股票都未能继续大幅炒高,当年的吉峰农机炒作牛得很,在小非出来后都不敢炒作了,当年的题材还在,股价已非。现在,创业板巨额账单还未完,接下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解禁单,股价很可能还要向下寻找买卖的平衡点。
“创业板进入全流通时代,以自然人大股东为主体的股票是否抛售成为检验价值的第一试金石。现在公司的价值、前景等市场预期是否真实,要由大股东来下结论,他们在经营一线最有发言权。”上海一券商分析人士由此总结出,创业板的全流通将考验公司的含金量。
光大证券分析师通过研究发现,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对股价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解禁前,解禁后短期总体上会有微幅反弹,但中期表现不佳。锁定期3年及以上的限售股解禁前后股价表现总体平稳。
记者 陈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