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余广管理的“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以31.7%的收益率拿下主动股票型基金冠军,成为公募基金 “新一哥”。
“冠军魔咒”对新科冠军来说似乎是个轻松的话题。
余广告诉《
陆家嘴》记者:“对投资者而言,判断一个基金的优劣,业绩持续性远比是否当过冠军重要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
破解“冠军魔咒” 余广认为自己属于耐力型选手,截至2013年1月11日,余广执掌的另外一只股票型基金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其三年期业绩位居同类基金第三。
“如果冠军的获取,来源于某种偏激的手段,未来将很难摆脱"冠军魔咒"。这些偏激的手段可以表现为某个行业、板块持股的高度集中。”余广说。
资本市场非常残酷,同时也非常公平。依靠“赌一把”赢来的冠军,也会很快失去。余广认为,判断某个基金经理能否破解“冠军魔咒”,得考察他所管理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同时需要观察他的投资风格。
余广将业绩归功于“自下而上”选股,重仓股的优异表现支撑了基金业绩。他认为,绩优股在弱市中表现较好的原因在于2012年资本市场结构性特点非常明显,行情偏向高成长股。该结构性行情逐渐抛弃了炒作概念,投资者和资金转向那些有业绩支撑的高成长品种。
余广的投资风格是买入持有型,注重基本面研究,坚持自下而上选股。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并结合宏观、行业趋势以及相对估值进行个股选择。偏向于长期持股,基本不参与行业轮动和波段操作。
投资过程中,余广基本不择时,选股遵循“物美价廉”的原则,不仅要优质,还要优价。质量方面关注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的业务价值如商业模式、品牌号召力、管理团队、估值、现金流等,价格方面因素主要是估值,尤其是熊市中,所买股票估值越低,安全边际就越高,反弹市中上涨力度就越大。从结果来看, 2012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投资组合里的很多股票都赚到了一年的涨幅。
余广认为,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业绩持续性最重要。操作过程中,最好基于长线考虑。逻辑是:如果在选股以及持股方面太短线,会导致波动性比较大,某个阶段做对了,收益会很高,反之某些阶段做错了,长期收益会受到极大影响。
但坚持长线操作的基金经理是否有短期考核的压力?对此,余广认为问题不大。公募基金经理考核的期限一般是一年,在这个区间内,基于公司基本面选股的基金,基本不会跑输行业平均水平,排名不会差到哪里去。
余广自言,破解“冠军魔咒”的关键,就在于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注重基本面研究,自下而上选股,从长线角度做投资。
存在价值是创造 2012年,余广斩获偏股型基金冠军。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屡次向《陆家嘴》记者强调:“排名这东西,只是最后的结果。到年末最后一刻才知道,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做的。”
余广坚持认为,年度排名好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基金经理有着超凡能力,从三年、五年来评价一个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更加合理。如果业绩不能持续,仅仅是年度业绩好,即便拿了年度冠军,追随他的投资者很难获得理想的收益,还是要从较长时间区间来评价会比较好。相反,如果有好的方法,并始终坚持,即使有段时间排名不好,也不用担心。
2012年成为冠军,余广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但他强调,因冠军而来的光环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压力。他向《陆家嘴》记者指出:“我的目标并不是排名进前十,也并未想过去做冠军。作为主动型公募基金经理,存在的价值就是创造α(绝对收益),跑赢大盘。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目标,排名只是结果。”
余广认为,对主动型基金而言,投资者缴纳那么高的管理费,归根结底是相信基金经理创造α的能力,否则不如去买指数基金。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资产管理行业前景广阔,为持有人赚取收益是基金经理的职责所在。
在余广看来,每一位基金经理职业生涯中都会经历市场的大起大落,如何在大波动中保持理性,寻找到正确的投资方法是长期命题。就投资风格而论,市场上存在有多种投资风格,各有千秋。不能说某种风格不好,或是某种风格是好的,关键看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余广本人喜欢的投资文化是理性的价值投资。价值投资不是空洞的口号,影响市场审美偏好的情绪与预期是不确定的,而长期来看,只有真实业绩是股价的确定性驱动因素。
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海外股市还是A股,基于长远价值投资是可以取得不菲的投资回报。表面上看,到2012年似乎A股指数历经十年归零,但实际上,具体到个股,有不少优秀的公司多年来持续成长,其长期股价上涨幅度非常可观。在市场底部阶段,主要功课应该是如何选好股票并买入持有。
风险管理的精髓在于做组合管理
回顾2012年的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发,作为一个重视“自下而上”的基金经理,余广如何应对“黑天鹅”呢?
有趣的是,余广在成为基金经理之前,曾经从事过风险管理的工作。余广认为,基金风险管理的精髓在于做组合管理。所谓“黑天鹅”事件,就是发生的概率不高的事。一两只股票所遭遇的“黑天鹅”事件,本身不会对基金组合冲击太大。
许多在“黑天鹅”来袭时损失惨重的基金,都缘于事先对风险没有做好防范。有人特别看好某个行业或者板块,就会超配一大堆,或者特别看好某些个股,就特别重仓。这实际上破坏了基金构建组合以防范风险的本意。
“看好一个行业,在重配之前,要提醒自己,万一买错了怎么办。”余广告诉《陆家嘴》记者,所谓风险管理的精髓,关键在构建组合的时候有没有提前考虑风险因素,做一些适当的均衡配置。赚钱依靠组合,而不是凭借一两只个股、一两个板块,基金净值波动的幅度不会那么大。
基金经理追求收益的时候,也要注意风险。当感觉有些因素把握不大、风险可能比较大的时候,不要买那么多。不过,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组合要一味分散。有些业界公认的白马股,某些经营非常稳健的公司,多配置一些问题也不大。如果是一些偏门的公司,重配可能意味着超高风险。
谈到2012年年底横扫白酒板块的“塑化剂”事件,余广表示公募基金本身做不了空,对该领域不熟。对基金经理而言,在做行业配置的过程中,对行业要做一定的风险管理。
余广认为,基金经理最核心的能力是组合管理,要善于利用行业研究员的工作。因为基金经理可能关注的上市公司有上百家,未必有精力一一调研。相反,行业研究员对公司的跟踪比较密切。
和优秀的行业研究员协作好,自己只需要调研一些特别重要的股票,余广指出,并非所有的重仓股都需要实地调研。有些与
万科、
招行类似的白马股,同时又是大盘蓝筹,有一大堆行业分析师跟踪,并且每个月都有数据公布,透明度很高,也不用经常去找他们高管聊。在这种情况下,实地调研的意义不是很大。
对于某些公司,如果其盈利波动比较大,业务比较复杂,业界对其了解也不是很深。如果想投资此类公司,就需要重点调研。
作者:宁鹏来源《陆家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