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不久,各方对于自贸区的热情仍在蔓延。
昨日是上海自贸区揭牌后的第三个工作日,在临港新城滴水湖畔,一场由上海综合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和国泰君安证券联合举办的自贸区高端研讨会,吸引了400多位上市公司高管、机构投研人士和
海外投资人士。除了园区内入驻政策咨询外,金融机构在区内的发展,以及二级市场与自贸区相关的投资机会也引起与会人士的极大关注。
券商“冷”对自贸区?
令外界颇感疑惑的是,在9月29日首批挂牌的36家企业中,银行、保险、期货、PE、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均有现身,唯独不见券商踪影,是自贸区业务发展机会对券商没有太大吸引力,还是监管部门的刻意安排?
“这并不涉及到监管机构愿意把谁放进来,而是谁更容易先进来。事实上,证券公司是自贸区内非常重要的金融服务中介。 ”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分析称,首批入驻金融机构名单中多为银行,是跟它们之前在自贸区就有分支机构有关,把原先的分支机构升级是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做法,这比申请新设机构简便和迅速。而期货等其他金融机构则是因为设立子公司在程序上比较简便。
而从已有的政策安排来看,券商似乎也并未受到冷落。
据林采宜梳理分析,从9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自贸区总体方案来看,与证券公司相关的内容主要有,“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支持股权托管交易机构在试验区内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三条。而证监会10月8日发布的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5条举措中更有4条都与证券公司有关,“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单位双向投资境内外市场”、“允许国内企业境外母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和“ 支持自贸区内的衍生品境外交易”都给证券公司拓展客户群体和业务范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允许“一批证券期货机构申请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使得证券公司客户服务的渠道和路径又有新的延伸。
在昨日的研讨会上,国泰君安证券似乎也表现出积极筹备的势头,力争成为首家入驻自贸区的券商。
国泰君安证券总裁陈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充分立足自身专业的投融资优势,整合业务资源,把握自贸政策,创新业务模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为完善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在把握自贸区业务发展机遇方面,上海本土券商将因地缘优势抢占先机。”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海通证券近日收购业内领先的金融租赁公司恒信便是备战自贸区的一个很好例证,不仅完善了公司综合金融平台的架构,有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自贸区对金融租赁业务的开放中获益。而国泰君安、东方等本土券商也都在摩拳擦掌,预计不久后券商就将在自贸区内纷纷设点,遍地开花。
券商将以何种形式进入自贸区?林采宜认为,从可操作性来说,预计大多数券商会采取在区内新设子公司的形式,并且业务开展将是综合性的,包括经纪、资产管理、投行业务等等。“由于区内的政策环境、客户结构和游戏规则都和区外有很大不同,如果是以分公司的形式来做的话,操作空间不如子公司更为灵活和开阔。”她表示。
自贸区主题投资刚开头
各界参与自贸区的热情依旧高涨,而在二级市场上却呈现下行走势。自贸区题材投资是否已经戛然而止?
昨日,前期涨幅惊人的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多数下跌,并且跌幅普遍较大,整体跌幅居前。上港集团、上海物贸、陆家嘴等前期飙涨的概念股昨日均跌幅在5%左右。
“自贸区中长期的主题投资机会才刚刚开始。”国泰君安首席分析师王稹表示,对于自贸区投资逻辑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
他认为,现阶段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入驻企业的业务扩张、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创新。从自贸区定位来看,贸易企业、金融企业、服务类企业、物流企业将会最先入驻自贸区。
根据国泰君安最新的投资策略报告,自贸区开放政策将带来融资租赁的快速发展。而游戏机生产和销售对外资开放,作为一个细节性措施,此前未被市场在政策公布前预期,也存在一定机会。另外,自贸区总部经济成长将超出预期。总部经济将贸易流形成资金流,带动自贸区内金融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自贸试验区2012年接近2.6万亿的贸易值,为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编辑:朱逸)
作者:彭洁云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