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比了北京、伦敦、纽约、孟买的星巴克同款拿铁咖啡的价格,北京最贵27元,孟买最便宜,只有人民币14元多,中国市场价格足足比美国的贵了1/3。这样一个关于暴利的新闻最近正在发酵,央视在批评,星巴克在解释,网民在发泄。
作为消费者而言,通常不会喜欢购买让商家获取暴利的产品,在有媒体批评一种商品存在暴利的时候,通常舆论会往一边倒,跟风批评,如果这项商品因压力而降价,那么岂非坐收渔利。
只不过,这次央视的批评似乎又犯了一个忌讳,为什么说“又”,因为它之前批评苹果的维修政策,也遭到了大量观众的“反批评”。
这种看似逻辑不通的民间情绪其实也有它的逻辑,那就是借此表达对中国现实的不满,这是央视批暴利挨骂的第一个原因。
比如一个热门的微博这样反问央视:请拿出“炮轰”星巴克暴利,打击苹果,和批肯德基冰块菌落超标的劲头和力度,来质疑延长退休金缴费年限是否合理好吗?聚焦一下各地强拆民房、乱占土地的现象好吗?炮轰一下高涨的油价、房价、药价好吗?星巴克、苹果,和老百姓有多大关系?为什么更重要的问题却得不到更大力度的关注呢!
从这一段大抵就可以知道,人们并不是真的同情涉嫌暴利的星巴克咖啡,而只是发泄作为官方媒体每次总是“拣软柿子捏”的一种反弹。尤其是这个柿子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刚需产品,二是外国产品
。这种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报道最大程度避免了伤及中国本土企业与品牌,反而还给他们带来可能的市场空间。这才是引发网民情绪反弹的因素。
因为就暴利而言,中国能够沾得上边的日常商品和福利,恐怕不只是咖啡那么简单,做一个简单的百度新闻标题搜索,就可以发现电信服务、不动产、汽柴油、盐业都在其列,还有媒体将化妆品、日用品、饮料、白酒、药品、通讯、软件列为中国暴利行业前几名。
中国网民并不傻,就事论事而言,他们对于化妆品之类的暴利产品也爱有多深,就恨有多深。确实是贵,也知道这些商品的原料成本可能只有价格的几分之一,但是加上广告宣传等成本,售价当然也就水涨船高。只不过,这些商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否是个人的选择,嫌贵你可以不买。就像在星巴克咖啡的报道里,有网友表示,价格由市场做主,嫌贵可以去喝雀巢。
让这些网民真正无奈的是那些药品、通讯服务、不动产、汽柴油的价格,而央视对这类服务和商品是鲜有“暴利”批评。甚至个别网民还恶搞了央视,比如PS出“全国人民喜迎油价上涨”这类让人哭笑不得新闻播出图片。网民在星巴克暴利事件中的反应,其实是对央视“选择性的失明”的批评,或者是对官方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与服务中的表现不满。
在央视批评苹果维修门事件中,逻辑也大抵如此,因为国产的手机或者其他电器,其维修政策还不如苹果好,却没有触发央视的大规模报道。
央视挨骂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它缺乏娱乐精神
。因为在网络上揶揄央视的言论,除了个别专家是从经济学市场定价角度来分析外,还有大量与“装”有关的情绪。因为星巴克在其本土也就是一家普通的连锁咖啡店,没有任何奢侈或者上流的色彩,老少咸宜、贵贱皆可的店面。不过,它到了中国,却多多少少是在中上层路线,一些都市白领以在星巴克里坐一下午、喝杯咖啡为乐事。
正是因为这种较高价格筛选出来的消费者群体,自动地给星巴克抹上一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色彩,也就将星巴克的价格维持在一个涉嫌暴利的层面。
如果星巴克咖啡的售价和一杯路边的珍珠奶茶差不多,或许就不会有多少衣冠楚楚地白领摆着电脑或者那本书坐在店里大半天。这些每天疲于奔命的都市白领,需要的是一种咖啡的格调,一种讲究品质但是又不太昂贵的生活方式。
专家说,一杯咖啡的成本也就是5元,但是售价翻了五六倍。其实三十元一杯咖啡,坐上一个上午或者下午,这是可以接受的报价。如果星巴克把一杯咖啡拉到6块钱一杯,那这样的店面可能就会如菜市场一般的喧嚣吵闹,在里面安坐或许永远不可能。正是这种价格差异,促成了中国的都市白领的星巴克文化,甚至据此引申出一种身份认同。
可是现在央视或者专家,还有那些缺乏“国际范”的星巴克中国竞争者,都来告诉这些已经逐渐认可和接受星巴克的白领,你们自诩高端的饮料和雀巢其实差不多,或者说,你们成了“人傻、钱多”的被宰客。这无异于让白领们感受到莫大的耻辱,央视缺乏“人艰不拆”(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的娱乐精神,所以遭遇一些舆论反扑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编辑:付筱婧)
作者:禅宗七祖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