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巨头竞逐民营医院,成为近期以来资本市场一大景观。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显示,今年来有6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或成立子公司等方式布局了14家民营医院,两市相关概念股已达17只。不过,相关概念股大多冲高回落,市场泼了一瓢冷水。
近期民营医院收购案例多
11月5日,康美药业
公告称,近日已与吉林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疗产业战略合作框架意向书》,拟整体收购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和中医院等三家公立医院。据悉,康美药业预计后续对三家医院在基建、科室建设、设备购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总额原则上不少于五亿元。10月28日,独一味公告,拟收购四川邛崃福利医院100%的股权。10月9日晚间,复星医药宣布将不超过6.93亿元的价格收购佛山禅城医院60%股权。10月16日晚间,贵州百灵公告将收购贵阳市天源医院100%股权,并以超募资金2500万元对其增资。据悉,原是中药股的独一味年内已收购或拟收购4家民营医院,除上述邛崃福利医院外,投资金额为1.2亿元。目前,其旗下医院已多达5家。
而今年6月19日,康美药业拿到普宁康美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07年康美药业投资3亿元建设普宁市康美中医院,今年建成试运行时投资规模已增加至8.3亿元。
6公司年内介入14民营医院
除了并购外,上市公司模塑科技、通策医疗今年还通过子公司成立民营医院的方式布局医疗服务行业。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年内已有6家上市公司在布局民营医院方面有新的进展,共介入或成立14家民营医院。目前,加上开元投资、金陵药业、诚志股份、益佰制药、马应龙等此前已布局民营医院的概念股,目前A股共有17家上市公司已涉及民营医院。
未来,更多的医药公司或有意加入这一行列。今年4月,西南合成公告称,控股股东有意拓展医疗服务产业、医院资产战略收购。而广药集团也曾表示,将投资50亿元开拓医疗健康市场,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围猎民营医院的佼佼者复星医药,更是雄心勃勃。据悉,其旗下有连锁机构和睦家医院、济民肿瘤医院、岳阳广济医院、宿迁钟吾医院等。9月,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公开表示,未来拟透过收购增加经营医院的数量、加强拓展互联网医疗,积极拓展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医疗服务业务,包括地级市和富裕的县市。
政策画出8万亿行业蛋糕
长期以来,民营医院市场占有率并不高。那么,近年尤其是今年,为何医药类上市公司开始对布局民营医院青睐有加?
今年10月份,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等推出的《民营医院蓝皮书》称,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10166所,比2012年同期增加1302所,增长了14.69%,呈现公立医院数量在逐渐减少、民营医院迅速增加的发展趋势。不过,其诊疗人次和入出院人数仅达到全国医院的十分之一。这说明,民营医院诊疗服务能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并表示,“对出资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非公经济主体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优先按相关产业政策给予扶持。鼓励地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社会办医方面先行先试。”
概念股股价冲高回落
从年初以来的表现看,民营医院概念股整体表现突出。截至昨天,爱尔眼科年内涨幅74%,诚志股份涨62.7%,复星医药、通策医疗涨幅50%以上,康美药业也大涨48.8%,独一味涨30%。
不过,虽然步伐并未完全一致,但近期民营医院概念股整体遭遇了回落。昨天,民营医院概念股集体大跌,贵州百灵暴跌9.31%,金陵药业跌幅7.4%,爱尔眼科跌6.02%,复星医药、通策医疗、马应龙等跌幅4%以上。
国信证券分析称,公立医院处于相对垄断地位,民营资本进入从收购到后期的运营都需要一定的政府资源的支持。综合医院前期建设和设备投入大,品牌培育需要时间,因此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但医院品牌形成后,经营会趋向稳定,业绩贡献也会逐步体现。看好资本实力相对突出,收购标的优秀的上市公司。
记者手记
热衷围猎医院未必是福
继“收矿”、“收手游”、“收影视”之后,A股上市公司又有了新的“仰慕”对象—医疗机构。一时之间,医疗机构在A股上市公司心中的地位扶摇直上。
实际上,上市公司投资医院呈现加速的态势,与政策红利的释放密不可分,如果2020年左右力促健康服务业达到8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以2013年2万亿元为基数,相当于未来6年内健康服务业增长3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6%。
如此重利,上市公司岂能不动心?毕竟,长远来看民营医院的经营和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鼓励;而养老则是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相伴随的保健养生、疾病预防和治疗应该都会日益红火。而医药行业涉足医疗业又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属于上下游关系,医药行业整合医疗行业的难度总不会比某些交运设备类上市公司“消化”手游企业更高吧。
不过,“纸面富贵”是否能最终“落袋为安”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康美药业的收购对象属于公立医院,而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如何顺利融入到民营营业的企业性质,是非常严峻的挑战。其次,这些被收购的公立医院的资产质量究竟处于什么水平也存在较大疑问,至少从经验看,部分被民营资本收购的公立医院要么经营不佳、亏损严重,要么人才匮乏、负担承重,属于典型的劣质资产,收购此类医院无疑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造成拖累。最后,即便上市公司收购的是资产忧、负担轻、“易消化”的民营医院,也存在风险,毕竟这世上没有只赚不赔的生意,方正集团、平安集团以及更早的华源集团,都曾在收购、整合医疗机构的过程中碰壁。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不能不考虑,上市公司热衷收购医疗机构难道真的就仅仅是为了进军医疗行业?至少在以往上市公司控股医院的案例中,不乏将老院推倒、利用老院地皮开发地产的案例。
所以,虽然眼下上市公司收购医疗机构的热情持续高涨,可投资者还是要多个心眼。毕竟收购医疗机构对上市公司而言是福是祸?能带来多大的效益?普通投资者又能从中获得多大的实际收益?这些都还需要时间检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