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白酒行业就已经提前四年完成了“十二五”的产量规划目标。而按照正常的进度,“十一五”末或“十二五”初制定的各种产能扩张规划,在“十二五”末将陆续转化为现实的产能,因此,2014年、2015年将是新建产能集中释放的时期。
行业低潮期,关于白酒业
的各种负面论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春节期间,本是传统的销售旺季,行业非但没有迎来期待的量价回升,反而是延续了本轮调整以来“旺季不旺”的态势,库存仍然高企,动销依旧困难。更有甚者,有消息称白酒主产区贵州仁怀有三至五成的酒厂已经停产,未来或有更多小酒厂被淘汰出局。
与此同时,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透露,2013年1月~10月,广东酒业销售额同比直降40多个亿,一些下游的烟酒专卖行被迫缩减规模或关门,并预计马年春节后20%~30%的酒行将关闭。
行业上述种种困境,都直接或间接指向了产能过剩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白酒业处于深度调整期的2014年,有观点认为,多年来形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将进一步凸显,或将集中释放出来,上千家中小规模企业面临生存的挑战。
产能过剩的“三大推手”
白酒业产能过剩的严重性毋庸置疑。2011年,行业产量达到1025.6万千升,超过行业“十二五”末规划的水平,这一数据成为佐证产能过剩的重要节点。2012年,我国白酒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和销售收入较2003年分别增长了近2.5倍和7.2倍。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认为,从总量上看,白酒行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已经非常突出。
白酒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业界公认存在三大推手:各地政府、酒企和业外资本。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在“GDP主义”的影响下,大肆推动各类项目上马,这是我国整体经济呈现产能过剩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白酒业同样如此。以全国几个白酒主要产区为例,四川省制定的白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宜宾、泸州两个白酒千亿产业基地,到2015年末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湖北省政府则提出将在宜昌、荆州和襄阳三市做大做强稻花香、枝江、白云边等优势企业,以该三市为中心,打造成鄂西北白酒“金三角”;贵州省白酒重镇仁怀市,提出要争取在2015年确保全市白酒产量(较“十一五”末)翻两番,白酒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相比于2010的水平超过4倍)。
全国多家主要酒企在过去几年也制定了跨越式的产能扩张计划。茅台和五粮液均早已制定了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2013年8月五粮液更是宣布投资2.55亿元在河北建立白酒生产基地。作为“四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明确提出要“打造百亿西凤”,为此2012年启动了投资10亿元的扩建技改工程,力争2015年股份公司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集团收入达到100亿元。稻花香集团“十二五”末白酒产业规划将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是2013年的3倍有余。此外,像水井坊、剑南春、泸州老窖、洋河股份、今世缘、江西四特、景芝等多家知名酒企和上市公司均制定了各自的产能扩张计划。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其中不少规划产能大大超出了现有的销量水平,对企业的增长速度要求更是大大超出一般水平。这些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直接推动了行业产能过剩的形成。
近几年,业外资本介入行业进行重组、并购的案例也不胜枚举。如联想控股旗下的丰联集团并购武陵酒业、河北乾隆醉、曲阜孔府家等酒企;维维股份并购贵州醇酒厂; 再如帝亚吉欧2006年底成为水井坊第二大股东,到如今水井坊已彻底变成其百分之百控股的“洋”酒。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本轮调整以来,业外资本介入白酒业的积极性似乎并没有消退。如2013年9月28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在泸州市投资120亿元建立10万千升白酒生产基地;2013年11月,娃哈哈正式宣布与贵州茅台镇金酱酒业有限公司合作;2013年12月14日,大元股份对外宣布,拟收购浏阳河酒业100%股权等,业外资本的持续进入也是助推酒企强势扩张的重要动力之一。
2014,白酒产能爆发年?
对于近年来的白酒产业产能大幅扩张,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12年3月21日由《华夏酒报》 主办的2012华夏论坛上就结合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尖锐地指出了当前白酒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等多重危机。“按平均水平来算,白酒行业至少将有30%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每年产能下降1%,将需要30年才能消化目前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后果,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不可回避的难题。”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1年,白酒行业就已经提前四年完成了“十二五”的产量规划目标。而按照正常的进度,“十一五”末或“十二五”初制定的各种产能扩张规划,在“十二五”末将陆续转化为现实的产能,因此,2014年、2015年将是新建产能集中释放的时期。
赛富亚洲创始合伙人阎焱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现在从大的目标范围来看,2014年中国白酒会出现拐点,2013年中国10年以上的白酒的生产能力将会成倍增加,成长的生产能力到2014年会全部爆发。”
在行业人士看来,2014年更是难以回避的一年。在2013年11月份的一次行业论坛上,泸州老窖总裁张良就表示,相比于2013年,2014年白酒行业将会更冷,届时白酒产能扩张问题将变得更加明显,而这一周期性的调整时间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所有的酒企都高估了形势,认为从2000年开始的白酒行业高速增长将会持续,并且近年来的白酒过度提价,透支了未来的利润,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产能扩张。”本报观察员赵禹认为,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时间来调理。
行业资深经理人、中国营销学会副秘书长晋育锋也认为,在过去几年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系啊,国内几个重要的白酒产区产能扩张加速,而这些产能都会在2014年集中释放,新的行业大周期即将到来。
自本轮调整以来,行业增速放缓,销量下滑,价格下降,主要酒企经济效益大幅滑坡乃至出现巨额亏损,都已是既定事实。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行业产能集中释放,企业经济效益将进一步下滑,亏损面增大,行业可能出现恶性竞争,比如恶性价格战,行业的洗牌、分化不可避免,部分企业或被淘汰出局。这一点,从其它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的钢铁、电解铝、水泥、光伏等行业可以得到印证,这些行业大都面临着全行业的亏损,大量的企业处在债务违约和破产的边缘。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波动和调整之后,行业最终才有望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重新梳理市场格局,提升行业集中度,从而重新步入正常理性的轨道。
收与放的抉择
在白酒行业多年来高速增长和近两年调整持续深入的形势下,无论从宏观经济背景还是从行业环境来看,白酒业又都面临着去产能、去库存的艰巨任务。
2013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为此,2014年被认为是去产能、去泡沫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年份。从行业自身的情况来看,在经过连续多年的疯狂扩张之后,本身也存在产能收缩和清理的必要。2014年在行业进一步调整的背景下,前几年扩张过快的一些酒企主观上也希望不释放产能。但是,不同的企业实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各异,有些酒企寄希望于逆市“超车”,有些酒企要想“刹车”还面临现实的困难。
本轮调整以来,鉴于行业形势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少企业从2013年初开始就已调低了增速目标,包括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龙头企业在内。还有些酒企的项目仍在规划之中,尚未有实际投入或未形成实际生产能力,于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停工或延期,比如水井坊暂缓其邛崃项目———实际上该项目本身是一个产能扩张项目,上马之初即广受质疑,认为未经充分论证,在目前的行业形势下项目暂缓反而有“因祸得福”之喜;再如金种子,原计划收购集团公司之全部股权,后来也宣布暂缓收购。
另有一部分酒企主观上或许并不愿意放慢脚步,比如在本轮调整中逆市增长的一些区域性名酒企。这些酒企本身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已经实现了持续的多年高增长,企业发展模式在行业低谷中也显现出一定的优势,企业理所当然会继续寻求快速扩张以实现既定的销售目标,完成对其它名酒企的赶超。
还有些酒企就难免“骑虎难下”了。比如,项目正在投产当中,酒企要想抽身必然难以全身而退;再如,有销售压力或协议在身,酒企释放产能的意图就会更加强烈,像五粮液在河北建立生产基地,就可以看作是一种通过外延式扩张应对增长压力的做法。此外像一些业外资本,与当地政府或酒企签订有投资协议,倘若觉得形势不对想要“用脚投票”也不是那么容易。以娃哈哈来为例,最近刚刚高调宣布正式进军白酒业,除有协议在身外,即便是表现出略微的退意或犹豫都会饱受市场质疑,娃哈哈在目前的行业环境下所能做的,顶多只是策略性地稳步推进而已。
实际上,应该看到,酒企一旦投产,客观上就存在产能难以“刹车”的困境。如同钢铁行业经常陷入去库存、降产能和不断投产的“进退两难”境地一样,在最近仁怀的停产风潮当中,不少酒企就面临投产———销售困难和停产———承担设备复修损失两者之间的艰难抉择。推而广之,仁怀这些中小酒厂面临的问题,一些大中型甚至知名酒企又岂能“免俗”?故而,收产能还是放产能,对酒企来说的确是一门学问,然而,又不是酒企能百分之百能掌控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