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20日电(记者 许婧)“我觉得去民营企业就业比其他类型企业还好一些,企业比较人性化,上升空间大,还能学到更多东西。”20日,在上海市民营企业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上海海洋大学应届毕业生吴凯说出心声。
官方公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有727万高校毕业生,被称为“更难就业年”,连续几年饱和的市场以及往届未就业的“前辈”更为今年的毕业生增添几分压力。就连以往并不为大学生看好的民营企业和“私家饭碗”,如今也受到毕业生青睐。
吴凯希望找到一份与销售或技术相关的工作,“起薪三四千元人民币即可,但历练个三四年后,月薪最好能达到八九千元。”
尽管是周四,招聘会现场还是人头攒动,不少企业的招聘展位前挤满了拿着简历的大学生。即将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的高戴黛称,选择民企是因为公司与自身发展思路相契合,加之工作的复杂性,“可以学到更多”。
24岁的应云龙去年自华中师范大学毕业,以招聘培训生身份进入上海东昌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他告诉记者,好的民企发展前景很好,空间也大,今年他已成为人事经理,独立开展业务,主要负责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在应云龙看来,企业性质不是问题,“发展空间才是比较需要考虑的,大学生进入好的民企,还是蛮乐观的”。
大学生开始倾向民企,民企同样需要优质“新鲜血液”。上海高博特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负责当天招聘的部门经理陈石介绍说,公司要发展电视和电台购物,现在又要网上购物,还有APP、手机、微信等新媒体营销,“这些新媒体、新的技术结构基本上都要靠新进的大学生来掌握”。
中智上海招聘服务中心总监朱诗勃对记者说,近两年来,由于就业形势吃紧,上海地区的应届毕业生求职时目光不止投向公务员、国企等传统“铁饭碗”,时下大热的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民企集中,很多大型民企知名度上升,年轻学子对民企的观感有了较大改变;同时高科技、电子商务等行业前景看好,特别是很多民企管理层本身都很年轻,年轻人上升空间大,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也颇具吸引力。中智上海资深招聘顾问应利提醒大学生,对民企的概念要有转变,现下民企都在发生改变,一些大型优秀民企已进入大众视野甚至国际市场,“民企规模、声誉和好感上升总归是好事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