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决定,自9月1日起,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增量气和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
这是2013年7月10日国家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后,非民用天然气价格再次上涨,显示了“国家发改委下定决心按价改 时间表进行价格调整”的决心—根据此前国家发改委的计划,2015年底前国内天然气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将实现并轨。
受此消息影响,当天中石油(00857.HK)、长春燃气(600333.SH)、中国燃气(00384.HK)等均大幅上涨,长春燃气涨幅高达4.16%。
“这是好事。”天然气市场专家杨建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选择这个时点,既彰显了天然气价格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因为国内经济不景气,今年冬季采暖季不会比去年紧张。”
他认为,强化市场的作用,实现价增量减,无疑会增加天然气资源更合理的流动,“而动存量气价格,推动增量与存量之间的价差,自然对国内天然气的市场价格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石油央企获利丰厚
继去年七月增量气实现定价改革,中国天然气定价改革如今可谓迈出第二步。2013年7月,非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涨0.4元/立方米后,此次该品种再次上涨0.4元/立方米。
天然气涨价,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供气商,即中石油、中石化(600028.SH)和中海油(00883.HK)等。
根据国家发改委实施的气价改革方案,2012年以前与中石油等供气商签署的天然气采购量被称为存量气,它将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即存量气价格)供给城市燃气供应商及一些下游用户;而2012年后再获得新的天然气资源,则适用于增量气价格。
而随着存量气价格的提升,这些供气商将肯定会每立方米多获得0.4元的收益,有关人士称,此番调整,或使三大油企每年多赚448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仅中石油旗下中哈天然气管道,就使得该公司每年不得不背负数百亿元气价倒挂亏损:2011年中石油因为进口中亚天然气开始发生巨亏,当年亏损逾200亿元,2012年随着进口量的增大,该板块亏损扩大,亏损达到了419亿元;2013年在获得政府巨额补贴后,这条管道亏损仍达400亿元以上。
“中哈天然气管道及其接驳的西二线始建于2011年前,很多资源都是存量气,这次提价无疑会是中石油获益最丰厚,其进口天然气的亏损幅度将会下降。”有跨国投行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根据此前国家发改委计划,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调整分3年实施,这次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调整是分步理顺存量天然气价格的第二步,计划2015年到位。
城市运营商或受损
然而,处于下游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及液化天然气生产工厂则将成受损一方。
“有的城市增量气门站价格已经比居民终端价格还高了,气价严重高挂。”上述跨国投行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这将极大压缩城市燃气运营商等的利润空间。”
他指出,自从气价改革启动以来,很多城市燃气运营商就是依靠自己手中巨量的存量气资源维持盈利,然而随着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的逐步靠拢,“它们的依靠没有了,必然要求政府对其补贴或终端气价的上涨,以便更好地实现成本转移”。
比如在黑龙江哈尔滨,目前存量气价格仅为2.2元/立方米,而增量气则高达2.9元/立方米,“由于用户终端的气价是一个价格,因此当地运营商就有了可调控的成本空间”,然而随着气价的逐步并轨,原有0.7元/立方米的价差空间就被压缩至0.3元/立方米,“随着明年的气价并轨,这种调控空间将彻底消失”。他说。
随着调控空间的消失,这些运营商只能依靠门站价与终端价之间的价差维持,而其庞大的员工队伍、繁复的管网建设及维护等,都不得不自己负担。
受到影响的还有生产液化天然气等的LNG液化工厂。息旺能源分析师黄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陕西,目前使用增量气的工厂多已停产。而照并轨的推进,以存量气为原料的工厂也会逐步减产、甚至停产,因为它们无利可图。”
据她介绍,今年由于下游需求不振,国内LNG需求不旺,因此仅陕西地区LNG价格从年初至今已出现了0.5元/立方米的跌幅,其中至3月跌幅竟达0.7元/立方米,因此LNG液厂本就已无利可图,“随着增量气与存量气的并轨,它们对上游中石油的天然气需求量将大大降低”。
正因如此,息旺能源认为此次调
价未必最终会达到0.4元/立方米的涨幅,“发改委也明确强调,国家调整的是最高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在不超过最高门站价格的范围内进行协商。因此ICIS预测,仍将有部分地区维持低价调整或者不调的状态。”
毕竟,中石油等的天然气资源,只有拥有市场、将资源变为销量,“它们才能盈利。”
推动天然气市场形成
事实上,在杨建红等业内专家看来,气价改革的逐步推进无疑有利于全国大市场的形成。“中国今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几年后就可能达到50%以上,如果不能早些实现气价的接轨,那么市场的扭曲、甚至萎缩将难免。”有中石油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7月22日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 6月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达211万吨,超过5月创下的200万吨纪录,同比增长28.7%,再创历史新高;同期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达134万吨,同比增长7.4%。因此,中国6月天然气的总进口量同比增长19.5%至345万吨。减去向香港和澳门出口的1.8亿立方米天然气,再加上6月中国国内生产的93.3亿立方米天然气,普氏能源指出,中国6月的表观天然气需求总量为13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9%。
“如果只让石油企业背负亏损,那么它们会越来越不愿进口。”上述中石油人士告诉记者。
他指出,现在远东天然气现货市场的价格暴跌,整个国内市场的供需有一定富裕,因此“国家发改委的适时调价,无疑对市场的形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也有人对国内气价的市场化持谨慎态度。“中国油企签署的20-25年的天然气长约订货多是在2008年前后签订的,那会儿国际油价高企,与其挂钩的进口气价也不得不高企。”上述跨国投行分析师认为,“因此近年来进口长约气价仍维持高位,简单将国内气价与国际现货气价作比较是很不现实的。”
他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中日韩等远东天然气进口商都希望以纽约气价为基础引进北美页岩气,但是受到了卡塔尔、澳大利亚原来供气商的抵制,“由于美国资源引入尚在摸索中,因此中国企业根本不敢与卡塔尔等商议调价。”
据了解,目前卡塔尔天然气中国到岸价仍高达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而纽约气价却只有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编辑 王洁)
作者:何清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