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世纪60年代到进入本世纪前,韩国的人口生育理念和我国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我们能够从东邻的人口政策变迁中得到何种启示呢?
作者:詹小洪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4-09-11 浏览:3891 收藏阅读全文
2003~2004年,笔者曾到韩国一大学讲学一年,自此开始了对这个东邻国家的研究与写作。考察从卢武铉、李明博到朴槿惠几任总统的施政,笔者认为以下几项韩国经济社会政策之得失能给我国足够的经验教训。
大企业垄断难于破除
家族大企业集团在韩国也被称作财阀,它们有的甚至在日据时期就完成了原始积累。经过数十年发展,大企业集团早已成为韩国经济的支柱。三星、现代汽车、SK(鲜京)、LG(乐金)、乐天、浦项制铁、现代重工业、GS、韩进、韩华这十大企业集团的股票市值之和,常年占到韩国股市市值的一半以上。2011年,全韩企业净利润的30%都是由十大企业集团独占,而它们创造的就业率却不及全国总就业率的2%。
就三星集团的旗舰企业三星电子来说,2011年其销售额高达全国GDP的22%,出口额占全国出口的20%,股票市值占全国股市的25%。三星集团在韩国有“三星帝国”之称,成就3代世袭的韩国首富李健熙被称为“三星皇帝”。从其业务范围及垄断程度看,连中国的很多大型垄断国企都瞠乎其后。
尽管财阀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韩国经济发展中出力甚多,但充斥韩国主流媒体的财阀形象并不十分光彩。韩国主流媒体都承认,几乎所有的财阀企业都具有封闭性、垂直性的决策结构特征。它们往往与政商勾结(通过联姻、赞助竞选等方式)、做假账、逃税、不当关联交易、秘密继承遗产、私下取得特许经营权等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故此,金大中、卢武铉两届左翼政府都曾推出包括重组、股权稀释等一系列强硬的改革财阀计划。
然而,现代集团职业经理人出身的李明博上台后,实行“亲企业”的政策,废除了前两任总统执政时期一些限制大企业无限扩张的政策,还特赦了被诉逃税的李健熙等多位财阀高层。因此,财阀们有恃无恐,并屡屡入侵中小企业的领地。有统计显示,李明博执政期间,十大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新增了212家,资产规模扩大了56.9%。有媒体认为,财阀对中小企业的欺压是韩国社会最大的不公正。
鉴于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日仄,李明博也曾呼吁大企业要与中小企业“共生发展”,但受到来自保守阵营的抵制。韩国影响力最大,也是保守势力代表的《朝鲜日报》曾发表社论,称“要警惕以韩国社会共生发展为借口的诋毁市场经济或纵容民粹主义的行为”。
朴槿惠上台后倡导“经济民主化”,这实际上是个中性政策,即主张大企业集团要向中小企业及民众让利,但不同意韩国政坛进步派有关清算甚至推毁财阀的政策,也不认同李明博笼络财阀的政策。
2010~2013年,韩国GDP增速分别为6.3%、3.7%、2.0%和3.0%,总体颓势明显,尤其2013年十大企业集团87家上市子公司税前利润同比下滑约15%,让朴政府难于狠心拿大企业开刀,反而要拜托它们进行早期投资和扩大招聘范围,以激活韩国经济。故从短期看,垄断大企业仍将在韩国呼风唤雨,通过其控制的媒体和民间商会“韩国工业联合会”(FKI)抵制政府打压、合谋瓜分牌照或操纵行业价格。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