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4年无疑是新股发行改革的试验年,也是我国新股发行体制走向注册制的过渡年。2013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在这一年得以全面实施,新股发行体制在市场化进程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综观这一年IPO的市场表现,旨在遏制新股发
行“三高”(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和高超募资金)问题的新版新股发行制度成效卓著,过去备受诟病的新股发行“三高”虚火终于得到清除。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新股不败”神话又重回市场,新股上市后几乎无一不遭爆炒,出现“新三高”—高股价、高涨幅、高换手率。两害相权取其轻。记者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炒新与发行“三高”无法同时得到解决时,炒新的危害要小于发行“三高”,不能因新股炒作现象而否定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A股市场历来有“新股不败”的传统,这已不是新现象。A股是一个散户占比较高的市场,多数人对新股定价原理不甚了解,在羊群效应带动下,不管牛熊,新股上市后多数被追逐。在上一次IPO重启的2008年,桂林三金、万马股份等公司上市首日均遭爆炒,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后更是受到各路资金追捧;而即便到了2010年的熊市,新股上市遭爆炒现象也屡见不鲜。仅有在2011年、2012年的市场极端情况下,才出现新股破发潮。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IPO重启后,新股普遍发行价较低,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从而给二级市场留足了炒作的空间,很多公司即便在历经十几个涨停板的炒作之后,其动态市盈率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线下。新股上市“新三高”并未偏离正常估值水平。
如此一来,参与申购新股的投资者大获其利,对于参与炒新的投资者而言,即便是因为接“最后一棒”而“高位站岗”,也不至于亏得血本无归,就权当从“股民”转身“股东”。从长期来看,只要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不出问题,投资者风险就不大。
从资金流向来看,“三高”发行受到遏制,最为直接的影响是上市公司不再可能出现巨额超募资金。这样一来,参与申购的资金就不会大比例流向上市公司的银行账户,而留在了二级市场,尽管新股上市之后遭到爆炒,但总归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新股价值的博弈。
进一步讲,IPO市场的资产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殊不知,过去几年,“三高”发行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上市公司巨额超募资金被闲置。很多公司上市之前,小本经营,省吃俭用,上市之后面对几十亿的资金却手足无措,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多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可投,另一方面也因为上市公司短时间内无法同时兼顾多个项目运作。
同时,由于监管部门严控超募资金使用,上市公司过去几年热衷于用超募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然而,从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利率水平来看,多数产品利率水平甚至还没有余额宝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更有上市公司因此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为将超募资金使用出去,盲目扩张,最终造成投资失败、经营不善,更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当然,当前的发行制度仍有瑕疵,遏制发行“三高”有可能造成部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不足,影响募投项目正常投产开工,也不利于公司进行募投项目以外的投资。不过,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增发新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这将激励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今年以来,不少新近上市公司纷纷停牌策划重大事项,或许与此不无关系,显然二级市场股价被炒高之后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更为有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A股新股发行市场化程度仍没有境外市场成熟,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仍将继续前行。可喜的是,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证监会主席肖钢,都表态将积极推进注册制的改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