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新常态”是个什么姿态?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刘宇翔

  2015两会系列策划——“新常态”是个什么姿态?

  “新常态”是个什么姿态?

  当曾经以8%以上速度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遭遇“三期叠加”,会发生什么?当人口红利逐渐衰竭,中国经济该怎么“换挡”?当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被“造不好一个马桶盖”所困扰,中国经济该如何转型?

  要解答这些问题,你首先得先明白什么“新常态”。

  “新常态”一词源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习近平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在2014年11月9日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这分别对应回答了文前那三个问题:中国经济怎么了?中国经济怎么办?中国经济的未来在哪里?

  “大体量的小步快跑”

  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增长了173倍。中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2014年,中国GDP增幅7.4%,低于以往的8%以上增幅。

  那么,中国经济是不是失去了增长动力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习近平在会上指出的,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他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深表赞同。他在2014年11月28日的2014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上认为:“目前不要担心经济下行,不要认为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从超高速转到中高速增长的过程。7%的增长有什么关系呢?在全世界仍然是领先的,就是过几年是6%点几的增幅,在全世界也是走在前列的。关键是结构调整好了比什么都重要,高新技术的发展比什么都重要,人才的培养比什么都重要。要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7%、6%点几都是常态。”

  毕竟,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不可能再像以往体量小的时候,那样狂奔。

  何况,中国经济还遭遇了“三期叠加”。这个概念最早源于新华社一篇关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文章,这篇文章中提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做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

  所谓“增长速度换挡期”,就是我国经济已处于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的发展时期;所谓“结构调整阵痛期”,就是说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不调就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所谓“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主要是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现在这些政策还处于消化期。基于上述判断,文章进一步提出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就是既不冲出“上限”,又不滑出“下限”。“上限”就是防止通货膨胀,“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

  其中,对中国经济短期影响最大的就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2014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上,与厉以宁并称“学界二老”的吴敬琏,在厉以宁的基础上用数字对当前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做了形象解释。他说道:“2009年的强刺激,4万亿投资、10万亿的配套贷款,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个中速拉高到10%、11%的高速,只维持了三个季度。从2009年的第二季度达到了高峰。但第三季度就开始下降,连续14个季度下降到今年的第三季度的7.3%。往前看,今年的第四季度和明年,看来还会进一步的小步下降。这说明,中国经济下降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而且这些下降的趋势是由客观的一些因素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

  他认为:“所以应该冷静的去看待,而不要增速一下降,就急急忙忙的采用强刺激的政策去把GDP的增速拉伸到期望数值。应尽一切努力来确立一个所希望见到的新常态,而这种新常态,是要速度是中速的,但效率应该是比过去高的。”

  不再搞强刺激,而是在增速降下来时,让增长质量更高。

  事实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2014年经济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这四个指标配合在一起,说明中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增长平稳。

  “傻大黑粗”变“高大上”

  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经济增长是种“帕累托改进”,解开计划经济的枷锁,释放市场经济活力,带来了澎湃的增长。根据民生证券的研究,到了本世纪,经济增长来源于主要来自两大红利的驱动。从供给端看,内部的人口红利带来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推升了储蓄率和潜在经济增速。从需求端看,外部的全球化红利带来了外需的爆炸式增长和外资的大规模涌入,奠定了外向型增长模式的基础。

  一推一拉,中国经济就“走起”了。但现在,这“推拉”不管用了,因为没了。

  内外两大红利正在加速衰退,甚至变为拖累。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迎来拐点,劳动力人口比例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占比加速上升。未来十年,计划生育对人口结构的冲击将加速显现,老龄化趋势将愈发明显,储蓄率和潜在增速将同步下滑。在外需方面,资本退潮也已拉开序幕。2014年QE逐步退出,2015年美联储加息,全球流动性拐点到来。伴随着欧美经济的“逆差纠正式”复苏,全球资本将加速回流中心国家。

  那么,中国经济该怎么办呢?

  习近平说,以目前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这就是“经济结构优化”。

  这体现在两方面:从产业机构看,去年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快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增速,服务业比重也提高到48.2%。从动力结构看,2014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重也在提高;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P2P,即网贷高速增长,电信消费、信息消费都有比较高的增长。

  这是中国经济从以往人们印象的“傻大黑粗”,变成“高大上”。告别重污染、高投入、高投资、低效率的落后产业,发展高科技、低污染、有前景的朝阳产业。

  那么问题又来了:都搞高科技了,还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吗?

  当然需要啊。因为企业更多了。

  “改革红利”中包括政府的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习近平举例说,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2014年)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60%以上。

  厉以宁也建议,中国现在做的是从政策上考虑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帮它们解决各方面的困难,让它们能够创业,扩大就业。现在小微企业创业本身就解决了就业问题

  这就是以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新红利”。

  “高科技马桶盖”与新常态有什么关系?

  在春节前夕,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一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传遍社交媒体。“中国造不出一个高科技的马桶盖”成为很多人对中国制造业乃至中国经济的担忧。有评论认为——以往中国经济靠廉价取胜,经济靠房地长拉动,以至于马桶盖都造不出。吴晓波认为这是——“中国制造”所推行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后发战略已经失效了。

  果真如此吗?

  搜狐财经评论员马克指出——如果吴晓波能够到淘宝上搜一下,就会发现大量的高科技马桶盖在售,无论是国产还是外国产的,无论什么价格和性能的都能找到,这种高科技马桶盖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物。在他看来,中国人赴日扫货的原因只有一个:日元大幅贬值。一个在日本卖2000元人民币左右的马桶盖,在中国卖3000甚至五六千以上。

  那么,既然中国也能生产这产品,为什么一直价格高昂没法普及呢?除了汇率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

  其实,让我们回头看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即使是上海,今日司空见惯的抽水马桶在当时都难觅踪影。因为看似简单的抽水马桶,桶身陶瓷需要在1200摄氏度以上烧制的高温瓷才符合要求。这不仅要求使用高能量的燃料,也要有与之配套的专门窑炉及控制设备。此前,由于注浆技术、炉温技术的不足,中国只能烧制不可靠的中低温瓷。有了马桶还不行,还必须有配套的供水排水管网,所以在当时,抽水马桶是县处级以上干部的家属楼、外事部门的厕所才能用上的。

  此前,中国逐步克服了一些技术难题,但还是没法烧制出良品率高、可靠的高温瓷。转折来自改革开放,中国的卫生陶瓷工业在80年代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大规模引进浪潮。从现代化窑炉到各类注浆机、干燥器、机器人甚至全套生产线,中国均大量引进,改造国内多数落后的生产线,并在广东、唐山等地建起更多新生产线。与此同时,国内陶瓷生产装备也在80年代研制成功,一大批卫生陶瓷加工设备,尤其是微压组合注浆工艺的实现与推广将单位产量提升了最多3倍。这一系列技术的全面进步,使得中国只用了6年就使产量突破了1000万件,并在1993年取得建筑陶瓷砖和卫生陶瓷产量世界第一。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抽水马桶。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跟“新常态”有什么关系?

  当然关系重大。因为创新必须先有技术积累和门类齐全的工业、服务业,否则就是空谈。通过引进—消化—自主研发,中国在短短三十年间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马桶从少到多就说明中国经济的确有消化、创造的能力,现在需要的就是释放创新动力,让企业有动力、有能力造出高科技马桶、马桶盖时,还能企业有动力去普及产品,让产品从高高在上普及寻常百姓家。

  这是个巨大的市场,正是大有可为的地方。

  “新常态”应有“新姿势”

  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言以蔽之就是——“新常态经济是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必须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转化能力放在促进形成新常态经济的核心位置”。

  早在2013年7月,习近平分别在两院院士大会、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海汽车集团技术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等重大场合公开提出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要求加快实施创新。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新常态的重要环节。

  习近平提出四大意见,即赶超核心技术、强化激励聚人、改革体制机制、扩大开放合作,体现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求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实用”,“对而无用”的科研浪费人才、资源,损害经济效益。未来,科研考核分类化,技术方向实践化、院所去行政化、人才薪酬市场化、科技运营项目化等科技创新扶植政策将会出台。

  在新常态下,普及“实用”的“科技创新”就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这就包括各种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问题的科技产品,可别小看这些似乎不起眼的小玩意,即使是如马桶般不登大雅之堂的,可也是从石油、机械、工程控制到销售等等产业配合的。

  如果说,以往中国经济解决了“有无”的问题,现在就是面临“做强做细做深”的考验,能否迈出这临门一脚,带来产业和经济的创新跨越,就是新常态的使命,也是新常态的姿态。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227/n409206441.shtml report 5323 2015两会系列策划——“新常态”是个什么姿态?“新常态”是个什么姿态?当曾经以8%以上速度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遭遇“三期叠加”,会发生什么?当人口红利逐渐衰竭,
(责任编辑:UF020)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