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制造2025”即将出台 三类企业投资机会看好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投资快报

  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在即。据权威人士透

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中国制造2025”规划或在月内出台

  正在举行的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主题是“融合的工业-加入网络”。此次展会的焦点是机械联网,焦点技术包括集成工厂、3D打印、协作机器人、能源效率和智能电网等。此外,德国政府将发布一个发展“工业4.0”的平台。

  事实上,去年以来“工业4.0”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而中国版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渐行渐近。

  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其中,9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等;十大重点领域包括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

  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曾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印发。此外,苏波还透露,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 - 制造业竞争力,是我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

  市场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上投摩根卓越制造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吴文哲表示,纵观2015年,制造业将成为贯穿A股一条不可忽视的投资主线。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互联网+概念风已起,将是未来牛股的摇篮。

  “如果将‘工业4.0’、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概念延伸开来,结合目前互联网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渗透、我国制造业近年来不断的升级换代,我们发现,中国‘智’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吴文哲分析指出。

  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过去,由于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些问题被部分掩盖,但随着中国“高成本时代”的悄然到来,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出台“工业4.0”发展战略规划出台迫在眉睫。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中国与德国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德国制造业的升级无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凸显出全球制造业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这对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其实,我国具备拓展工业4.0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而具备了高度灵活性,为将来实现“工业4.0”进行了有效铺垫。

  分析人士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因此,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且十分迫切,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工业4.0”时代已悄然来临。国内机器自动化率水平提升空间广阔,正驶入成长快车道,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良机。

  “估计工业4.0投资机会将贯穿全年。”广发证券指出,但是需要注意相关标的的风险,特别是并购标的的质量。工业4.0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机器人只是其中一个通用的基础平台,还包括工业软件、智能机床、传感器、机器视觉、激光和工业通讯等。

  在标的上,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博时主题基金经理蔡滨认为,投资机会主要是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进程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他看好三类企业:一、积极参与升级变革的制造业龙头;二、各行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即“卖铲子的人”;三、更多产业仍处于2.0向3.0的进程中,自动化设备及方案供应商具有阶段性机会。

  银河证券认为可从以下三主线布局。一、掌握核心技术并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如机器人、博实股份(002698)、天奇股份(002009)等。二、已掌握相关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如汇川技术(300124)、新时达(002527)。三、计划进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上海机电(600835)、锐奇股份(300126)、慈星股份(300307).

  个股点将台

  上海机电(600835)

  2月11日, 上海机电公告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合资设立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限公司。分析认为,此次减速机合作推进是公司“电梯+智能装备+参股”的发展战略又进一步,目前公司现金流充沛,智能装备平台战略明确,后续有望在海内外持续进行智能装备产业的并购整合。

  另一方面,今年是上海国企改革的重要一年, 上海机电获资产重组注入预期强。机构研报指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国企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覆盖。电气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表示未来2-3年要实现整体上市,控股股东电气股份和电气集团总公司都在执行增持上海机电A股和B股的计划。

  广发证券研报称,上海机电通过与纳博合资进入机器人减速机领域,同时母公司也有大量优质的自动化资产,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有望注入上海机电。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公司将投入大量资源进军机器人、工业4.0等领域,外延式并购是方向,未来目标是提供数字化工厂的综合解决方案。

  机器人(300024)

  公司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领军企业。分析指出,在工业4.0时代,未来机器人的主要看点在于数字化工厂与特种机器人,数字化工厂已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标志,也是未来系统集成发展的主要方向,公司作为智能平台型公司,格局很大,不断横向纵向拓展产品系列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目前已是军事自动化领域供应商,并持续获得稳定的军工订单。

  据了解,公司具备工业机器人、AGV、MES等宽厚软硬件及多行业自动化集成经验先天优势,已在印刷、石油机械、阀门、低压电器及机电设备行业的智慧工厂设计有所斩获,已接订单近10亿。而在公司优势独占的特种机器人方面,已形成了自动转载机器人系统、转载输送系统、自动装备保障系统等多类产品。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去年开始,战略逐步清晰,提升软实力,始终坚持“推动产业进步、保障国防安全、提升生活品质”的发展使命,保证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产业化。预计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长率30-40%%。考虑到未来机器人还有海外收购的可能,并且应该是有一定实力的跨国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作为工业4.0龙头和特种机器人的提供商,将享受高估值。

  新时达(002527)

  3月18日,新时达公告收购汽车机器人集成商晓奥享荣。据介绍,晓奥享荣目前在手订单(含税)5.44亿元,专业从事汽车机器人集成研发,核心客户包括一汽轿车、上海汽车、广州汽车等。分析认为,此次收购是新时达从电梯控制系统生产企业转型为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进一步举措。

  资料显示,新时达是国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且市场占有率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为国内第一。2013 年,公司公告成立机器人业务子公司,由此开展机器人业务;2014年9月完成众为兴收购,为机器人业务发展添加筹码。截止2014年底,公司陆续完成和推出6轴小型多关节机器人、控驱一体化产品等产品。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新时达构建完整产业链布局: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众为兴长于运动控制和定制化的方案解决,下游主要面向3C领域,客户涵盖富士康等。而新时达的机器人产品则主要用于焊接、装配等,下游涵盖电梯、工程机械、食品包装等制造领域。有望与晓奥享荣强大的工程实现能力形成充分互补,从而构建起公司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业务“从关键核心部件—本体—工程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格局。

  天奇股份(002009)

  公司3月19日晚公告,拟暂停原募投项目汽车制造物流装备生产线项目的实施,其中1.3亿元募集资金变更投入至“远程数据采集决策平台及智能装备成套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析认为。变更后的项目产品为应用于汽车行业的远程数据采集决策平台及智能装备成套系统研发平台,旨在为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国内汽车工业实现工业4.0助力。

  国金证券研报称,数据是工业4.0的核心,公司未来在工业4.0领域有望成为龙头企业。1)公司在传统业务汽车物流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有丰富的项目经验。2)去年5月份公司与西门子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西门子的合作,公司学习到了数据采集、分析和数据平台搭建方面的经验。3) 变更募投项目重心仍然在数据方面,未来可能以数据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装备制造的竞争实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颇值得注意的是,天奇股份是唯一参股中再交易网和二手熊猫网的企业。资料显示,二手熊猫网是我国唯一一家二手汽配B2B交易平台,是由国家各部委指导建设开发,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唯一指定的报废车零部件交易平台。中再交易网是由国家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和行业协会要求成立的行业门户网站。由此,互联网+“独家汽配和万亿循环经济”。

  相关评论>>>

  叶檀:对中国制造2025银行业作何贡献

  李毅中:“中国制造2025”应更注重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2025”风口:开启智能制造六大领域试点

  3月1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以及《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智能制造试点。根据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表述称,智能制造不仅是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切入点之一,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作为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预热,3月1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智能制造试点。根据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表述,智能制造不仅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切入点之一,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由此,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优势突出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制造强国的抓手已经明确—发展智能制造,其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预计将于近期对外颁布,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同时,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除了总文件外,未来将建立“1+X”规划体系,比如智能制造规划,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

  规划:六大领域试点行动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众多行业产业,聚焦智能制造试点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准确把握与其相关的产业投资机会。

  而根据智能制造试点通知,将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大重点行动。从中可以发现,试点中瞄准的6个方向,各具针对性。

  第一,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更准确的说是生产方式的现化化、智能化。根据通知要求,在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分别选取5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示范推广智能工厂或数字矿山运用;在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行业。

  第二,针对产品的智能化,体现在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示范。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根据通知,在包括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机器人等在内的行业中,选取10个以上智能装备和产品的集成应用项目。

  第三,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予以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方向。根据通知,在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行试点示范,比如,在家用电器、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在钢铁、食品、稀土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及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示范。

  第四,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试点,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

  第五,针对服务的智能化。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认为,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O2O)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在以上三个方面总共选取1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上述五个方面,纵向来看,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周期;横向来看,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制造业中的传统和优势项目。如果综合来看的话,我们予以重点推荐重大智能装备以及与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偏服务化制造业。

  看好这两大板块,一是基于政策考量。3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多属于此类,此外,今年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就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开展论证。二是基于可能性而言,中国在智能装备上已有一定基础,同时新业态新模式的制造业是顺应“互联网+”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

  现状:仅10%企业实现高水平智能制造

  就中国智能制造的现状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相比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已经晚了几十年。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仅有10%左右的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尚有90%的企业智能化程度未成熟。苗圩在两会期间公开的数据表明,智能制造应用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线上比重较大。近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到30%,上述两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

  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发布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

  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21世纪宏观研究院梳理发现,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 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此外,上市公司机器人、博实股份等也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航天科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知名产学研计23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智能制造试点通知中,也提到将探索设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智能制造发展基金,对于国产化能力不强的机器人行业而言,有望享受到政策扶持,此前设立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资金便是先例。

  突破: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

  一般来说,智能制造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不难发现,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发达国家制造升级的过程中,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作为抓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也不例外,机器人不再是简单代替人工作业,实际上是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帮助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

  一方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继201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后,2014年中国继续蝉联这一桂冠。国际机器人协会(IFR)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6万台左右,增长54%,远高于全球工业机器人27%的销量增速。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亦是针对机器人产业出台多项政策,在智能制造的大势下,政策红利有望继续释放。

  另一方面,90%尚未实现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将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在市场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等细分行业,但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百分之五六十以上,所以,自动化升级所衍生的需求也应实现供给的多元化。

  这一判断,是基于对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对于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中小型企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能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进行再设计,根据收场灵活动态调整方向,从而实现贴近客户需求,智能化生产的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制造2025“的路线图日渐清晰

“中国制造2025”即将出台 三类企业投资机会看好

  用30年时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全球第一方阵,这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依靠创新驱动,推广智能制造,做大“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呼之欲出,其“点将”的10大领域不仅已成为股市关注的热点,也令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升级的方向更为清晰。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不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不管是夯实工业基础还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领域发展,让中国10年内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智能制造

  造什么怎么造

  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美国 、德国等制造强国纷纷提出了制造业升级的思路和规划。而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苗圩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认为,智能制造包括生产装备、生产线和生产组织的智能,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制造活动各个环节。“首先要计算机化,然后要可联网,两者缺一不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总结说。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已具备一定基础。经过“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等探索,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已快速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54%。机器人应用也从汽车行业为主,走向电子信息业、纺织业等多个工业行业。

  “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终端和载体,但机器人也要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能感知能反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元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表示。

  苗圩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有些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只是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并没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现过有人在修理机器人的时候,因为忘记关闭电源而被伤害。中国在高端传感器、重大操作系统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工信部日前通知,今年将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到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镓垠表示,智能制造对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要求非常高,而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通过试点慢慢推广智能制造。

  “互联网+”

  加什么怎么加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这不是把互联网与制造业简单相加。”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强调,而是要发挥“乘”法的效果,让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来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周宏仁则强调,“互联网+”要想加的行业必须要数字化,要有基础信息系统,才能被“加进来”。

  目前,我国物联网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移动互联网应用站在世界前列,以4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重塑世界行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为智能制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两者的融合却远远不够。

  对此,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举例说,德国一家企业接受哈雷摩托车的定制化订单,在完成线上支付后,24小时内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哈雷摩托就能配送到用户家门口。而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却几乎不能实现在线定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不够。一旦结合起来,很快就能实现附加值增加,大大提升竞争力。”历军说,曙光公司日前宣布要构建覆盖全国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服务网络,完成了向“云计算+大数据”的第三次转型,也正是看准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中国互联网发展有着人口红利的优势。”龚晓峰认为,与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基础虽弱,但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却更有优势,要利用中国市场多层次、规模大的特点,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中国制造业。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把“互联网+”到工业领域,构建工业互联网。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还有很大空间。

  创新驱动

  创什么怎么创

  业界公认,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中国要用10年的时间进入第二方阵,并用30年争取迈入第一方阵。”苗圩说。

  内部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要追赶上同在升级的“德国工业4.0”,可谓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来自三资企业占比较高,真正自主创新的较少。”龚晓峰表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更为关注终端产品,而忽视了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领域的创新力和保障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

  对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要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企业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变成先进制造基础工艺技术。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突出创新驱动的原因。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规划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要让国际名牌更好地“走进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让中国制造企业对标国际名牌,从而在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全面提升。

  “加速积累是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最终仍是要落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上。”龚晓峰说。(中国经济网)

  中国制造2025将制定“X”规划 剑指科技革命

  “主要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3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印发。

  这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将突出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等10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经历了近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

  据记者了解,《中国制造2025》已经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采用“1+X”的规划体系,在现有规划之外,还将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专门制定类似于“德国工业4.0”的规划。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原本赖以发展的优势正在消失或弱化,在未来的强手竞争中,必须加大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化含量。

  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仅是第一步。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对制造业强国的顶层设计大致需要三十年。

  苏波介绍,不同于之前的产业规划战略,《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第一次从国家的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苏波透露,《中国制造2025》将采用“1+X”的规划体系,在现有规划之外,还将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专门制定类似于“德国工业4.0”的规划。对于高端领域的技术目标,将采取“两年一修订,不断深化”的动态管理方式。“主要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苏波介绍,在《中国制造2025》圈定的十个重点领域中,无论是信息技术、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还是电力装备等传统产业,创新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陈及认为,由于《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长期规划,十年间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产业调整都很难预测,所以“X规划”以及动态管理的方式,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更精准的定位。(每日经济新闻)

  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在即。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中国制造2025”规划或在月内出台

  正在举行的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主题是“融合的工业-加入网络”。此次展会的焦点是机械联网,焦点技术包括集成工厂、3D打印、协作机器人、能源效率和智能电网等。此外,德国政府将发布一个发展“工业4.0”的平台。

  事实上,去年以来“工业4.0”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表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而中国版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渐行渐近。

  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其中,9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等;十大重点领域包括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

  3月27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曾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印发。此外,苏波还透露,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第一大支出产业 - 制造业竞争力,是我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

  市场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而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今年以至未来几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上投摩根卓越制造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吴文哲表示,纵观2015年,制造业将成为贯穿A股一条不可忽视的投资主线。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互联网+概念风已起,将是未来牛股的摇篮。

  “如果将‘工业4.0’、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概念延伸开来,结合目前互联网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渗透、我国制造业近年来不断的升级换代,我们发现,中国‘智’造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必然趋势。”吴文哲分析指出。

  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过去,由于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些问题被部分掩盖,但随着中国“高成本时代”的悄然到来,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出台“工业4.0”发展战略规划出台迫在眉睫。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中国与德国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德国制造业的升级无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凸显出全球制造业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这对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其实,我国具备拓展工业4.0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而具备了高度灵活性,为将来实现“工业4.0”进行了有效铺垫。

  分析人士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因此,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且十分迫切,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工业4.0”时代已悄然来临。国内机器自动化率水平提升空间广阔,正驶入成长快车道,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良机。

  “估计工业4.0投资机会将贯穿全年。”广发证券指出,但是需要注意相关标的的风险,特别是并购标的的质量。工业4.0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机器人只是其中一个通用的基础平台,还包括工业软件、智能机床、传感器、机器视觉、激光和工业通讯等。

  在标的上,博时基金研究部副总、博时主题基金经理蔡滨认为,投资机会主要是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进程中,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他看好三类企业:一、积极参与升级变革的制造业龙头;二、各行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即“卖铲子的人”;三、更多产业仍处于2.0向3.0的进程中,自动化设备及方案供应商具有阶段性机会。

  银河证券认为可从以下三主线布局。一、掌握核心技术并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如机器人、博实股份(002698)、天奇股份(002009)等。二、已掌握相关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如汇川技术(300124)、新时达(002527)。三、计划进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上海机电(600835)、锐奇股份(300126)、慈星股份(300307).

  个股点将台

  上海机电(600835)

  2月11日, 上海机电公告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合资设立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限公司。分析认为,此次减速机合作推进是公司“电梯+智能装备+参股”的发展战略又进一步,目前公司现金流充沛,智能装备平台战略明确,后续有望在海内外持续进行智能装备产业的并购整合。

  另一方面,今年是上海国企改革的重要一年, 上海机电获资产重组注入预期强。机构研报指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国企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覆盖。电气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表示未来2-3年要实现整体上市,控股股东电气股份和电气集团总公司都在执行增持上海机电A股和B股的计划。

  广发证券研报称,上海机电通过与纳博合资进入机器人减速机领域,同时母公司也有大量优质的自动化资产,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有望注入上海机电。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来看,公司将投入大量资源进军机器人、工业4.0等领域,外延式并购是方向,未来目标是提供数字化工厂的综合解决方案。

  机器人(300024)

  公司是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领军企业。分析指出,在工业4.0时代,未来机器人的主要看点在于数字化工厂与特种机器人,数字化工厂已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标志,也是未来系统集成发展的主要方向,公司作为智能平台型公司,格局很大,不断横向纵向拓展产品系列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目前已是军事自动化领域供应商,并持续获得稳定的军工订单。

  据了解,公司具备工业机器人、AGV、MES等宽厚软硬件及多行业自动化集成经验先天优势,已在印刷、石油机械、阀门、低压电器及机电设备行业的智慧工厂设计有所斩获,已接订单近10亿。而在公司优势独占的特种机器人方面,已形成了自动转载机器人系统、转载输送系统、自动装备保障系统等多类产品。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去年开始,战略逐步清晰,提升软实力,始终坚持“推动产业进步、保障国防安全、提升生活品质”的发展使命,保证公司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产业化。预计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长率30-40%%。考虑到未来机器人还有海外收购的可能,并且应该是有一定实力的跨国机器人企业,机器人作为工业4.0龙头和特种机器人的提供商,将享受高估值。

  新时达(002527)

  3月18日,新时达公告收购汽车机器人集成商晓奥享荣。据介绍,晓奥享荣目前在手订单(含税)5.44亿元,专业从事汽车机器人集成研发,核心客户包括一汽轿车、上海汽车、广州汽车等。分析认为,此次收购是新时达从电梯控制系统生产企业转型为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进一步举措。

  资料显示,新时达是国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且市场占有率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为国内第一。2013 年,公司公告成立机器人业务子公司,由此开展机器人业务;2014年9月完成众为兴收购,为机器人业务发展添加筹码。截止2014年底,公司陆续完成和推出6轴小型多关节机器人、控驱一体化产品等产品。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新时达构建完整产业链布局: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众为兴长于运动控制和定制化的方案解决,下游主要面向3C领域,客户涵盖富士康等。而新时达的机器人产品则主要用于焊接、装配等,下游涵盖电梯、工程机械、食品包装等制造领域。有望与晓奥享荣强大的工程实现能力形成充分互补,从而构建起公司运动控制及机器人业务“从关键核心部件—本体—工程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格局。

  天奇股份(002009)

  公司3月19日晚公告,拟暂停原募投项目汽车制造物流装备生产线项目的实施,其中1.3亿元募集资金变更投入至“远程数据采集决策平台及智能装备成套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析认为。变更后的项目产品为应用于汽车行业的远程数据采集决策平台及智能装备成套系统研发平台,旨在为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国内汽车工业实现工业4.0助力。

  国金证券研报称,数据是工业4.0的核心,公司未来在工业4.0领域有望成为龙头企业。1)公司在传统业务汽车物流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有丰富的项目经验。2)去年5月份公司与西门子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西门子的合作,公司学习到了数据采集、分析和数据平台搭建方面的经验。3) 变更募投项目重心仍然在数据方面,未来可能以数据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装备制造的竞争实力,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颇值得注意的是,天奇股份是唯一参股中再交易网和二手熊猫网的企业。资料显示,二手熊猫网是我国唯一一家二手汽配B2B交易平台,是由国家各部委指导建设开发,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唯一指定的报废车零部件交易平台。中再交易网是由国家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和行业协会要求成立的行业门户网站。由此,互联网+“独家汽配和万亿循环经济”。

  相关评论>>>

  叶檀:对中国制造2025银行业作何贡献

  李毅中:“中国制造2025”应更注重提质增效

  “中国制造2025”风口:开启智能制造六大领域试点

  3月1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以及《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智能制造试点。根据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表述称,智能制造不仅是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切入点之一,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

  作为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预热,3月18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智能制造试点。根据今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的表述,智能制造不仅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也是工业互联网的切入点之一,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GDP增量,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由此,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优势突出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制造强国的抓手已经明确—发展智能制造,其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预计将于近期对外颁布,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同时,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除了总文件外,未来将建立“1+X”规划体系,比如智能制造规划,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

  规划:六大领域试点行动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众多行业产业,聚焦智能制造试点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准确把握与其相关的产业投资机会。

  而根据智能制造试点通知,将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大重点行动。从中可以发现,试点中瞄准的6个方向,各具针对性。

  第一,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更准确的说是生产方式的现化化、智能化。根据通知要求,在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分别选取5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示范推广智能工厂或数字矿山运用;在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行业。

  第二,针对产品的智能化,体现在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示范。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根据通知,在包括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机器人等在内的行业中,选取10个以上智能装备和产品的集成应用项目。

  第三,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予以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方向。根据通知,在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行试点示范,比如,在家用电器、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在钢铁、食品、稀土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及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示范。

  第四,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试点,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

  第五,针对服务的智能化。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认为,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O2O)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在以上三个方面总共选取1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上述五个方面,纵向来看,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周期;横向来看,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制造业中的传统和优势项目。如果综合来看的话,我们予以重点推荐重大智能装备以及与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偏服务化制造业。

  看好这两大板块,一是基于政策考量。3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多属于此类,此外,今年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就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开展论证。二是基于可能性而言,中国在智能装备上已有一定基础,同时新业态新模式的制造业是顺应“互联网+”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

  现状:仅10%企业实现高水平智能制造

  就中国智能制造的现状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相比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已经晚了几十年。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仅有10%左右的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尚有90%的企业智能化程度未成熟。苗圩在两会期间公开的数据表明,智能制造应用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线上比重较大。近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到30%,上述两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

  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发布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

  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21世纪宏观研究院梳理发现,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 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此外,上市公司机器人、博实股份等也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航天科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知名产学研计23家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智能制造试点通知中,也提到将探索设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智能制造发展基金,对于国产化能力不强的机器人行业而言,有望享受到政策扶持,此前设立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资金便是先例。

  突破: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

  一般来说,智能制造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不难发现,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发达国家制造升级的过程中,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作为抓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也不例外,机器人不再是简单代替人工作业,实际上是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帮助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

  一方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继201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后,2014年中国继续蝉联这一桂冠。国际机器人协会(IFR)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6万台左右,增长54%,远高于全球工业机器人27%的销量增速。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亦是针对机器人产业出台多项政策,在智能制造的大势下,政策红利有望继续释放。

  另一方面,90%尚未实现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将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在市场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等细分行业,但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百分之五六十以上,所以,自动化升级所衍生的需求也应实现供给的多元化。

  这一判断,是基于对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对于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中小型企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能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进行再设计,根据收场灵活动态调整方向,从而实现贴近客户需求,智能化生产的目标。(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制造2025“的路线图日渐清晰

“中国制造2025”即将出台 三类企业投资机会看好

  用30年时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全球第一方阵,这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依靠创新驱动,推广智能制造,做大“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呼之欲出,其“点将”的10大领域不仅已成为股市关注的热点,也令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升级的方向更为清晰。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不管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不管是夯实工业基础还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领域发展,让中国10年内迈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智能制造

  造什么怎么造

  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美国 、德国等制造强国纷纷提出了制造业升级的思路和规划。而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苗圩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认为,智能制造包括生产装备、生产线和生产组织的智能,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制造活动各个环节。“首先要计算机化,然后要可联网,两者缺一不可。”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总结说。

  目前,中国智能制造已具备一定基础。经过“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等探索,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已快速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54%。机器人应用也从汽车行业为主,走向电子信息业、纺织业等多个工业行业。

  “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终端和载体,但机器人也要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能感知能反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元器件高级专家施进浩表示。

  苗圩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有些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只是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并没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现过有人在修理机器人的时候,因为忘记关闭电源而被伤害。中国在高端传感器、重大操作系统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

  工信部日前通知,今年将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到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镓垠表示,智能制造对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要求非常高,而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需要通过试点慢慢推广智能制造。

  “互联网+”

  加什么怎么加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这不是把互联网与制造业简单相加。”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强调,而是要发挥“乘”法的效果,让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来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周宏仁则强调,“互联网+”要想加的行业必须要数字化,要有基础信息系统,才能被“加进来”。

  目前,我国物联网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先,移动互联网应用站在世界前列,以4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正重塑世界行业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发优势为智能制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两者的融合却远远不够。

  对此,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举例说,德国一家企业接受哈雷摩托车的定制化订单,在完成线上支付后,24小时内一辆价值10万美元的哈雷摩托就能配送到用户家门口。而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却几乎不能实现在线定制。“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不够。一旦结合起来,很快就能实现附加值增加,大大提升竞争力。”历军说,曙光公司日前宣布要构建覆盖全国的信息化、大数据管理服务网络,完成了向“云计算+大数据”的第三次转型,也正是看准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中国互联网发展有着人口红利的优势。”龚晓峰认为,与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基础虽弱,但互联网应用和创新却更有优势,要利用中国市场多层次、规模大的特点,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中国制造业。

  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把“互联网+”到工业领域,构建工业互联网。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还有很大空间。

  创新驱动

  创什么怎么创

  业界公认,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中国要用10年的时间进入第二方阵,并用30年争取迈入第一方阵。”苗圩说。

  内部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国制造业,要追赶上同在升级的“德国工业4.0”,可谓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虽然中国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来自三资企业占比较高,真正自主创新的较少。”龚晓峰表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更为关注终端产品,而忽视了制造业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领域的创新力和保障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

  对此,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指出,要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专项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企业创新能力。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变成先进制造基础工艺技术。

  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更加突出创新驱动的原因。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规划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认为,要让国际名牌更好地“走进来”,推动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让中国制造企业对标国际名牌,从而在质量、技术和服务上全面提升。

  “加速积累是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唯一路径,最终仍是要落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上。”龚晓峰说。(中国经济网)

  中国制造2025将制定“X”规划 剑指科技革命

  “主要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的是)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3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中国制造2025》将于近期正式印发。

  这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将突出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等10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经历了近3年时间制定而成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

  据记者了解,《中国制造2025》已经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采用“1+X”的规划体系,在现有规划之外,还将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专门制定类似于“德国工业4.0”的规划。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原本赖以发展的优势正在消失或弱化,在未来的强手竞争中,必须加大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化含量。

  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仅是第一步。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目前对制造业强国的顶层设计大致需要三十年。

  苏波介绍,不同于之前的产业规划战略,《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第一次从国家的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苏波透露,《中国制造2025》将采用“1+X”的规划体系,在现有规划之外,还将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专门制定类似于“德国工业4.0”的规划。对于高端领域的技术目标,将采取“两年一修订,不断深化”的动态管理方式。“主要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苏波介绍,在《中国制造2025》圈定的十个重点领域中,无论是信息技术、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还是电力装备等传统产业,创新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陈及认为,由于《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长期规划,十年间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产业调整都很难预测,所以“X规划”以及动态管理的方式,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更精准的定位。(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415/n411293668.shtml report 25999 据权威人士透露,己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将在月内正式发布;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的推进,“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
(责任编辑:UF02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