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 > 汽车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汽车企业应回归制造本源 做渐进式创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现在大家在讲“互联网+”的时候,无论是今天聚焦于我们的汽车后市场,还是更热烈的金融板块,大家更多的是在看未来。实际上,当我们在说转型的时候,我想和大家用后视镜的角度,来看一下过去全球的车市发生了什么。

  通过对2009年~2010年之间的17家大型汽车企业的研究,法国马赛KEDGE商学院几位研究学者共同完成了一份报告。该报告从金融和经济学的角度,建立了一个评估企业可持续价值的量化评估体系。

  该体系参考的是行业平均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通过考核企业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差距之和,利用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评估一个企业的投资回报水平。

  以2010年宝马集团的效率为例,它的投资利率是4.68%,当年行业平均利率是4.08%,它就创造了0.60%的资本回报指标。同样的这个道理,可以计算它的社会、环境资本回报指标,然后让这些指标相加,也就得到了当年其所创造的一个真实的,包含了这三大价值体系的真实的数据。

  通过这17家车企的投资回报水平得出,在这12年中,企业所创造的最高投资回报水平是丰田在2006年创造的102亿欧元,但一致性做得最好、平均利润最高的是宝马集团。与此同时,现代、福特、大众都有一些恢复和追赶的趋势。相对而言,本田和丰田在最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而通用的发展数据一直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其次是菲亚特集团,也就是表明,通用和菲亚特在这期间处在粗放经营的阶段。

  这其中最具参考价值和意义的是现代企业,它开始的发展过程中确实落后于日本企业,但它却通过逐步的改造,逐渐超越日本的企业。其背后不光是在表面上的整体市场的份额的上升,同时它在三个相关考核指标方面都做得不错。

  中国的企业现在在谈转型,谈“互联网+”,我认为首先还是回归本源,“互联网+”的背后,如果没有一辆安全和质量稳定的汽车,我们的“+”何以而来?当然你可以说我们的质量很差,我们需要更好的售后维修来弥补,但这个不是我们所要的方向。

  从现代汽车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实际上,环保的约束、节能减排的约束,也可以成为汽车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原动力之一,因为它背后涉及到了发动机的提升,涉及到了变速箱的提升,涉及到了产品架构的设计等综合水平,所以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分析中国商用车销量的下跌,现象的背后,恰恰是因为商用车在过去几年的技术水平提升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没有未雨绸缪,一旦中国的(节能)标准迅速在短时间提升,他们只能临时仓促地选择新的产品,导致汽车价格的增长。

  对于乘用车企,同样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都在影响着整个汽车企业的发展,我们是在等政府出台限牌、限排的政策之后再做被动的应对?还是依然立足于本源,做好质量,提升发动机功率、规划自身企业的发展?

  我站在整车厂的角度提出这些建议,因为大家现在来看“互联网+”的背后,就是谁“加”谁的问题。如果车企不做自己迭代式的创新,客观来讲它的市场的容量会越来越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这些车企安于现状,既不做技术上的创新,也不主动拥抱互联网,那么就左手失去了技术,右手失去了互联网的翅膀,当然只能被“加”掉。

  我们的企业要应对诸多转型、诸多创新选择,是从今天开始做渐进式的创新,还是未来被动地迎来突发式的转变?

  我认为,汽车企业的主旋律和本业依然是基于整车的安全、性能和质量的这种相配套的创新,以及对节能减排的主动应对。中国互联网的创新还处在探索阶段,或者主要集中在后市场。整车企业应首先做好主业的基础上,再迭代一个所谓的互联网创新,实现技术积累。(本文根据王华在“汽车+—转型期的创新路径与机会”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作者:孙铭训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epaper.yicai.com:81/site1/html/2015-04/27/content_236339.htm?div=-1 report 1717 现在大家在讲“互联网+”的时候,无论是今天聚焦于我们的汽车后市场,还是更热烈的金融板块,大家更多的是在看未来。实际上,当我们在说转型的时候,我想和大家用后视镜的
(责任编辑:UF047) 原标题:汽车企业应回归制造本源 做渐进式创新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