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金融评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如何看待央行降息政策

来源:全景网

   5月1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虽然市场早已预期央行将会降息,但央行在4月降准后又如此“痛快”地如市场所愿降息,反而让人略感意外。央行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降准?如何看待央行此次降息的政策含义?此次降息是否意味着今年的货币政策将会格外宽松?

  分析当前的货币环境,在经济新常态下,货币发行机制正在发生质的改变。近两年来,中国央行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PSL(信贷质押再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SLO(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常备借贷便利)及定向降准等,试图补充市场流动性。但在外汇占款急剧收缩、信用派生下降的情况下,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未起到完全对冲的作用,货币发行速度持续放缓。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M2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11.6%,低于12%的预期目标;反映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变化的M1同比只增2.9%,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从理论上看,为提振信贷需求,的确有必要下调基准利率。但若结合中国的现实,降息手段的出台则没有那么简单。

  从目前的形势看,笔者认为,央行降息与否主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经济放缓和通胀因素。可以看到,一季度GDP只增7%,CPI同比增长1.2%,凸显出经济下行与通货紧缩的双重压力。进入4月,已经公布的先行经济指标也不如预期。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2015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5%;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6%。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8个月低于2%,生产者物价指数则连续第36个月同比出现下滑,双双不及预期的数据加大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此外,汇丰PMI和官方PMI两个数据也未能如期出现反弹,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仍存。

  综合考虑当前经济放缓的形势以及通胀压力的减轻,中国打开降息窗口并不令人奇怪。事实上,由于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关注经济下行压力,笔者预期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宽松,比如降息,以促进实体经济好转,进而支撑国内经济温和复苏。此次降息靴子落地正好印证了笔者的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出台降息这种重大货币宽松政策,是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政策部门进行的主动调整。

  当然,央行此次降息除了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虽然4月份大幅度降准释放了足够的资金,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仍然较高。4月17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时就明确表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普遍在6%以上,而企业利润目前平均只有5%,扣除财务费用之后不就成负增长了吗?实体经济垮了金融怎么支撑?企业融资成本下不来,将会严重影响就业、创业,金融企业最后也会受到冲击。

  因此,短期内若想有效提振经济、减轻企业负担,除了保障总量适度的货币供给外,还需要降息等价格型政策的密切配合。3月份的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当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额为1.1816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9920亿元、占到84%。可见,当前企业融资渠道仍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虽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拥有了较强的贷款议价能力,但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对实际贷款利率的指导作用依然很强,降息将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央行在5月8日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央行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长期的调整期,各经济板块运行逐渐显示出差异和分化。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短期看,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经济面临下行调整的压力,但结构调整为中长期经济增长注入动力。基于此判断,央行对货币政策基调的描述没有发生变化,仍然继续保持“稳健”。但央行表示,既要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也要根据流动性供需、物价和经济形势等基础条件的变化进行适度调整,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关注的是,央行强调,目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的空间,能够有效调节和供给流动性,无须以量化宽松的方式大幅扩张流动性水平。

  回过头来看,央行“无须以量化宽松的方式大幅扩张流动性水平”表态其实意有所指。在央行看来,此次降息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不是中国版QE(量化宽松政策),也不是所谓的“强刺激”和“放水”, 还是沿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方向,既是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预调微调,也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言下之意,当前的货币政策仍然谨守着中性的基调,而不会像2009年那样,大规模开闸放水。事实上,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复杂,在保持货币政策基调中性的情况下,通过疏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其实也能起到降利率、将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的作用。这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货币宽松,而是通过一系列结构性的改革达成。这也是当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主要策略,守住中性的货币政策,推动各项改革持续深化。

  总之,央行货币政策调整不是一种原因单一的金融政策操作,而是综合衡量了中国经济、金融、市场、社会之后的一种综合决策过程。因此,理解央行降息政策应该更加理性和客观。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思路十分清晰,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与改革深化之间的平衡。


business.sohu.com false 全景网 https://www.p5w.net/news/gncj/201505/t20150511_1047953.htm report 2611   5月10日,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
(责任编辑:田欣鑫) 原标题:如何看待央行降息政策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