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财经 > 中国与世界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将受益于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

来源:全景网

   2015年4月,中国日均进口原油数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世界能源格局迎来十年来的首次巨变。随着中国对能源进口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富集地带,中东在中国能源政策中的地位将日益凸显。在此趋势下,沙特、伊朗等石油出口大国纷纷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的原油出口,并加强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投资合作。

  在新的能源变局下,中国将怎样确保能源安全?中东热点问题频发,中国将如何应对?伊核问题谈判将给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在伊朗和沙特同时示好的情况下,中国又该如何选择?针对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东问题资深外交官吴思科。他于2000年至2007年先后担任中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中国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家联盟全权代表,并于2009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21世纪》:今年4月,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你怎么看这个变化?

  吴思科:中国石油进口超过美国是早就可以预期到的。中国经济发展有这样的需求,而国内开采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原油进口一直在持续增长。海湾国家也看到了中国的这一趋势。美国能耗比较低,再加上页岩油气、新能源等的开发,一直在减少对石油等能源的进口。

  《21世纪》:中国在稳定增加石油储备的过程中,也在积极拓展能源进口的多样性,最终会不会彻底摆脱对中东的能源依赖?

  吴思科:是有这样的考虑,但是做起来也不容易。中东的石油存储量太大了,能源存储和出口占比很高,要被其他地区取代也不容易。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是一定的,但石油进口量也是在不断增加。中东在中国能源进口份额一直占50%以上。

  另外,中国与中东国家一直保持着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这也符合双方利益。习近平主席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思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和中东国家的合作,要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的“1+2+3”(注:“1+2+3”指中阿以能源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合作格局)的合作,其中能源合作是基础。因此,不会因为能源多样化,中东地区在中国的能源和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就会降低。

  《21世纪》:近期,沙特等国发起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行动,双方交战激烈。中东地区出现动荡加剧况,中国从这一地区进口石油等的能源安全可以得到保证吗?

  吴思科:中东地区热点集中,动荡长期持续。这四年多,中东地区的动荡和转型加剧,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场动荡后,各方都看到,动荡对谁都没有好处,民众对稳定求和的愿望是强烈的。埃及、突尼斯开始顺应民意走向稳定。

  目前来看,中东问题各方都有防范意识,知道出现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尽管发生局部的、突发的事件是可能,但还不至于打乱整个安全通道。中国需要看到威胁和危险,加强防范意识、措施和合作。

  《21世纪》:具体来说,中国应该怎么防范中东安全问题带来的能源风险?

  吴思科:防范要从多方面着手。第一,中国自身要在各个方面有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第二,中国要与中东地区各国建立合作,跟各国政府、政党、社会建立经常性联系,共享信息,一旦发生危险,能够积极采取措施。第三,在国际层面,中国要在联合国和各大国之间建立合作。比如,中国与美国有战略与经济对话,其中中东战略对话是一部分;中国与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对话机制,可以进行协调。另外,在国际层面,中国应当加强防范、开展打击恐怖暴力活动的合作。这可能是今后比较长时间的工作。

  《21世纪》:根据计划,历经12年的伊核问题谈判将于今年6月30日完成最后谈判。如果伊核问题最终通过谈判解决,是不是能够给其他中东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思路?

  吴思科:到目前为止,应该说,伊核问题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达成了框架性协议。伊核问题各方正在为6月30日之前达成全面协议而继续努力。尽管也还面临一些问题,但各方都有促成达成协议的意愿。中国一直在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为用政治谈判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树立一个很好的典范,有助于缓解地区紧张,彰显联合国决议作用,维护核不扩散条约体系。

  有的国家如以色列会有一些担心,但这是在协议达成之前。一旦协议达成,就可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至于如何消除以色列等国的不信任,一是要靠协议本身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要让各方严格履行这个协议,三是需要各方良好沟通,包括在国际社会层面及有关国家之间的对话。

  《21世纪》:伊核问题谈判框架协议刚达成不久,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就来华访问,表示希望和中国成为石油战略合作伙伴。你怎么看伊朗发出的这一信号?

  吴思科:伊朗是中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与中国又有友好关系。伊核问题的解决可以为两国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扫清障碍,有利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发展。

  伊朗发出这一信号,一方面是看到了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发展能源合作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反对在联合国之外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在美国和欧盟宣布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中方仍坚持与伊方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中国企业顶着被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压力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

  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伊朗应该记住中国在它困难的时候提供的帮助。我们双方都该坚持这样的义利观。

  《21世纪》:4月27日,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欧那密表示,愿意满足中国100%的原油需求,沙特有空间与中国进行共同能源投资。你怎么看待中国与沙特的能源合作前景?

  吴思科:中国与沙特的合作关系一直很好,经历了一世又一世的考验,沙特一直是我们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沙特明确表示,在中国能源进口不足的情况下,会补充对华能源供应。中沙战略合作关系就体现在这一点。两国之间不仅有贸易合作,还有更深的大项目合作,比如炼油厂、钻探项目等。

  在美国对中东石油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沙特这样的能源输出国会更加重视中国的能源市场。我们是一个可信的合作伙伴,从来不将贸易合作跟政治问题捆绑在一起,对沙特维护政治和主权稳定给予理解和支持。基于这样良好的政治关系、很深层次的能源合作,中沙合作前景非常好。

  《21世纪》:伊朗和沙特会不会在对华出口石油上产生竞争?

  吴思科:这要符合各国的利益,并遵循国际市场的规矩。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与两国又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不会因为跟一方的合作减轻跟另一方的合作。这一点,它们双方也是清楚的。目前,我们从沙特进口的份额更多一些。

  《21世纪》: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发展能源合作有怎样的意义?

  吴思科:在中东,能源是很重要的支柱。能源做好了之后,就会发挥带动效益,拉动基础设施、工业化和贸易的发展。同时,我们也重视跟中东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包括核能、新能源和航天,以及金融领域合作。他们有需要,我们有能力。

  中国拓展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让双方受益,也能够帮助“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实现能源安全,比如,中国在帮助巴基斯坦建设与伊朗之间的天然气管道。一旦能源管道打通,各国都可以增强联系,实现利益共同体。因此,整个沿线国家都会受益于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business.sohu.com false 全景网 https://www.p5w.net/news/gncj/201505/t20150513_1050674.htm report 3356   2015年4月,中国日均进口原油数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世界能源格局迎来十年来的首次巨变。随着中国对能源进口需求的不断增
(责任编辑:田欣鑫) 原标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将受益于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