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经济正迅速降温 是否会出现超级收缩?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商业见地网
  当前,中国经济正迅速降温。尽管中国在过去6个月里三次降息,但随着中国令人头疼的通缩进一步加剧,其实际资金成本已飙升至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会出现超级收缩?如今,中国正面临着来自欧美方面的通缩压力。美国的CPI自2014年5月的高点2.1以来不断下降,直至2015年3月的-0.1%,其中1月为-0.1%。欧洲则显示出更为严重的通缩趋势,CPI自2013年5月起就一路下滑,在2014年12月后的4个月连续为负。

  美国PPI自2011年7月开始出现下行趋势,2014年12月进入负值区间,目前已连续4个月为负。欧洲PPI自2012年1月后始终维持在0左右徘徊,其中一半的月份出现负值,2014年12月降至-1.00%以下,目前为-2.8%。

  随着全球贸易壁垒的拆除步伐不断前迈,加之套利等存在,使得国际间相同的可贸产品逐渐回归一价定律,也即同产品应有相同的价格。因此,我国物价走势和国际主要经济体趋同。

  以大宗商品为例,近一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等期货价格和国外主要交易所的相关性均在90%左右,农产品期货如棉花等期货和国外主要交易所的相关性也在90%以上。

  另一方面,中国能源、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如,当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约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最近几年均维持在50%至60%之间。因此它们价格的波动,势必传导至国内商品的价格波动上。

  由此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的前提之下,国与国之间的通胀可以实现"输入"效应。外围经济体的通胀状况低迷将势必影响中国通胀预期。

  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4月份,CPI同比上涨1.5%,涨幅较上月小幅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据测算,4月份C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为0.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0.7个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较大的原因是,猪肉和鲜菜价格涨幅因同比基数较小而大幅扩大,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而其他非食品类价格仍然很疲沓,从这里看出CPI的微涨,不能判断已经低位企稳。

  4月份,PPI同比下降4.6%,降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未能延续前两月收窄的势头。4月份PPI同比降幅中,翘尾因素为-2.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2.1个百分点。

  在PPI中,三大类生产资料的涨跌非常关键,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跌2.7%,跌幅扩大0.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1.2%,涨幅收窄4.2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由上月上涨3.7%转为下跌1.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行业开始由跌转升。

  事实上,从国际期货市场来看,不论是有色还是石油加工开采业,煤炭业等,其价格早在3月中旬就已经企稳,并开始反弹回升,但是这没有反映在PPI中。可见在现实中,这些产品的产能过剩多严重,需求萎缩多厉害。

  由于中国需求的逐渐隐退,大宗商品不可能出现普遍性的牛市,这就造成未来物价的继续低位徘徊,通缩陷阱挥之不去。

  5月20日公布的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1,较4月终值48.9略有回升;但是,小于外媒调查分析师的预估49.3,并且连续三个月在荣枯线50下方。

  尽管新订单和价格指数有所改善,带动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小幅上升,但仍处于荣枯线之下,而产出和新出口订单双双创新低,显示出中国经济内外需疲弱之际,制造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前景仍黯淡,经济下行压力犹存。

  该数据显示,中国5月制造业PMI产出分项指数跌至48.4,五个月来首度跌穿50,并且创13个月低点。

  Markit经济学家AnnabelFiddes表示,中国制造业PMI初值说明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产出指数为2015年迄今首次萎缩。而且,国内外客户需求减少,以及企业继续裁员,说明制造业至少短期内不容易扩张,因为制造企业在需求走软的情况下,会收缩生产计划。

  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通缩压力,央行再次祭出降息杠杆。

  然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当前,中国通缩成因极为复杂,既有需求端的需求萎缩型通缩,也有供给端"正向供给冲击"和供给过剩型通缩;既具有输入性特征,也具有内生性特征,须对通缩的成因、传导机制等方面有更为科学、全面地研判,非货币宽松能根本解决。

  去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GDP增速也创下了1991年以来的新低,降至7.4%,第四季度降至7.3%,不论从GDP增速、投资规模、发用电量、外贸活跃度等实体经济指标,或是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量、利率水平等金融指标,还是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先行指标来看,我国宏观经济都处在"双去"(去产能、去杠杆)叠加、"三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并存的状态。

  去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GDP增速也创下了1991年以来的新低,降至7.4%,第四季度降至7.3%。

  不论从GDP增速、投资规模、发用电量、外贸活跃度等实体经济指标,或是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量、利率水平等金融指标,还是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先行指标来看,中国宏观经济都处在"双去"(去产能、去杠杆)叠加、"三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并存的状态。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制造业投资中占比最大的9个主要行业投资的累计增速均不同程度地下滑,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速的降幅都较大,对总需求产生抑制性作用。

  自2012年以来,中国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以每年8-13个百分点的速度加速上升,远远高于过去10年来平均每年升幅4个百分点的水平。其中,中国非金融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速度最快。

  目前,中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比率已经远超90%的国际警戒线。根据2013年6月审计署公布的数据,2015年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到期1.8万亿,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到期约3200亿,总计到期债务约为2.1万亿。

  Wind口径统计的2015年城投债到期规模约6400亿,较2014年增长68%,而即将到来的2015年二季度就是城投债大量到期的高峰。

  张茉楠表示,经济持续下行导致政府和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恶化,"去杠杆化"进程将使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收缩,资本溢价风险放大导致借贷能力下降。

  她认为,由于风险偏好的改变,"现金为王"成为人们更多的选择,这直接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造成名义利率下降,供给出清要通过价格降低来实现,因此寄希望于靠货币宽松恐难根本缓解经济紧缩和通缩压力。

  知名经济学家如松认为,中国无疑处于工业品紧缩周期,工业产能利用不足,英国在19世纪后期的几十年,连续出现工业产能利用不足、通货紧缩的情形,也是源于产能过剩。

  最近三年,随着PPI连续38个月负增长,基础工业产业持续处于收缩之中,最典型的是煤炭、钢铁和有色金属,随着人员工资的上涨,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跌形成企业的实际利率上升,两面夹击之下,企业从盈利走向亏损。

  据中国财政部公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3155亿元,同比下降6%;利润总额4997.3亿元,同比下降8%。一季度钢铁、有色、煤炭和石化四个行业亏损。

  这是企业成本不断上涨而需求不足、PPI连续负增长带来的结果。预计这些基础工业产业的颓势还会持续下去。

  基础产业是中国资产的一部分,另外更大的一部分是房地产。

  全国房地产指数从去年5月开始下跌以来,管理层可以用极度紧张来形容,去年中的时候,央行召集商业银行开会,要求商业银行支持房屋贷款,到央行9.30救市措施,再到去年11月总理办公会议要求"支持房地产消费",终于让房地产救市措施上升到了最高层面,今年,央行再次推出3.30救市措施,而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更是如火如荼。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房地产政策宽松的通道已经打开,继续宽松的可能性依然较大。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依然比较紧张,而贷款利率下调对极缺钱的开发商来说是利好消息,这意味着从银行贷款的利率更低,融资的成本下降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份70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与3月份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8个,上涨的城市有18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8%,最低为下降0.7%。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房价环比略有上涨,城市间仍呈分化局面。在3月底楼市新政出台和传统销售旺季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继续回升,部分城市房价环比略有上涨。

  据介绍,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18个和28个,分别比上月增加了6个和16个;持平和下降的城市个数均有所减少。初步测算,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上涨0.3%。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表示,除一线城市已经回暖之外,部分二线城市也开始止跌企稳,成交量有上升的趋势,房企压力将有所减缓,说明前期政策开始凑效,影响了人们购房预期。

  当前楼市区域分化现象十分明显,一线城市楼市相对坚挺,二线居中,三线、四线城市则仍然面临库存难解、去化速度慢、房企资金链压力较大等问题。

  为什么中国如此担心房价下跌?如松认为这源于如果中国的基础产业连续萎缩,而房地产一起萎缩,中国将进入全面通缩的时代,基础产业和房地产市场一起消灭流动性的威力是巨大的,所有的债务问题都会爆发,焦点是地方债务和国企债务,再加上商业银行的房贷。

  本来,土地是垄断的,只要政府持续保证面粉贵过面包,房地产市场就难以形成持续萎缩的局势,可是,地方政府有苦衷,这个苦衷就是财政,当地方财政遭受困境的时候,就要选择降价卖地,这就是财政与房地产市场的内在联系。

  土地供给过高形成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土地供给减速财政无法维持,这就形成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调整期,截至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5681万平方米,比3月末增加6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330万平方米。

  张大伟表示,目前各地楼市分化仍在加剧,不同于一线城市成交创出"新高",三四线城市成交量仍在下滑,跌幅达26%。这表明"三四线城市由于库存高企、需求不足,仍然面临去化难题。"

  如松指出,不是房企不拿地,而是库存继续上升,房地产商没法拿地。

  今年4月份,不少城市都调整了推地计划,新推出多幅"雪藏"已久的"靓地",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今年开发商拿地热情继续减退已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土地多以底价成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土地价格的平稳。在目前市场去化压力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就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开发商依旧拿地颇为谨慎。很多开发商的资金链偏紧,因此会更加理性的判断是否拿地,这也是土地市场降温的原因之一。

  据CRIC统计,20家典型房企4月拿地总额142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40%和39%;总建筑面积446万平方米,同环比分别下降34%和20%。而从1-4月的累计数据来看,20家房企新增土地规模同比亦下跌,其中新增土地建筑面积仅为去年同期半数。

  本质原因是,因为开发商的库存在持续走高,所以,拿地能力有限,加上担心现在的成交量可以保持多久的疑问,拿地就更加谨慎。

  实际上,即便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四五月也出现了土地流拍。4月武汉仅有一场土地拍卖会,挂牌出让6宗地块,其中2宗流拍,其他均底价成交。5月也只有一场土地拍卖会,5月12日,武汉举行5月份唯一一场土地拍卖会,推出的5宗地块,4宗以底价成交,一宗核心商圈地块也只溢价不到9%。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525/n413672338.shtml report 5262 当前,中国经济正迅速降温。尽管中国在过去6个月里三次降息,但随着中国令人头疼的通缩进一步加剧,其实际资金成本已飙升至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中国
(责任编辑:UF03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