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专访浙江省省长李强:浙江的小镇与大局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张庆源

  其实我想也不用给“梦想小镇”太多的定义,发展起来后创业青年们自然会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我们政府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好我们的“制度供给”,让资本、技术和信息更好地弥漫在这个空间的空气里就好了。

  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要求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李强说,当前浙江正掀起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主动谋划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以更务实的作风积极作为,真正肩负起新时期的新使命。

  在外界看来,近两年浙江经济的新脉动颇为强劲。随着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正式揭幕,浙江筹划的100个“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点状分布、星罗棋布的小镇,托起的是浙江经济的未来与希望,浙江力求通过系列小镇建设,建立新型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引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七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带来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浙江新的比较优势。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整体上放缓的背景下,浙江省正在着力提高“制度供给”的供氧量,全力支持创业创新的提速。李强认为,这种实践秉承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八八战略”的发展思维:有怎样的优势,用怎样的举措继续发挥优势。

  李强生于温州,从1976年参加工作至今39年来,正好覆盖了改革开放的全程。当过县委书记、出任过浙江省工商局局长,曾于2002年至2004年出任中国民营经济先发地温州的市委书记,对浙江民间活力的认识深入其心。

  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没有大片黑土地,地下也几乎没有矿产,人均耕地占有量在全国位居最末,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靠的浙江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李强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浙商将继续成为中坚力量,要坚持浙商“走出去”和吸引浙商回归并重,在更大时空支撑浙江经济的未来。

  浙江如何把握“新常态”?

  浙江两年前已经突破了人均GDP一万美元这一关口,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个阶段浙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这也就是李强所说的“形势观”。浙江如何谋划下一步的发展,也对探索相对发达省份未来发展方式有着现实意义。

  《财经国家周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断,作为浙江而言,“新常态”对自身发展意味着什么?您也曾提到观察浙江经济发展的“形势观”,您如何看待经济发展速度和转型之间的辩证关系的?

  李强: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并不是按部就班的发展状态,一个“新”字就表明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变化,习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有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本质量与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将取代廉价劳动力和要素规模驱动而成为经济的新引擎,实现从“汗水式增长”到“创新式增长”的转变。

  作为浙江而言,如何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发展形势,以怎样的视角、眼光、标准来评判,这可能是体现我们对新常态认识水平的关键。正确看待浙江经济,我认为要有“三个基本的衡量标准”:新常态、稳中求进、三条底线。

  首先一个标准就是“新常态”,中国经济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运行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浙江也是从两位数增长逐步回落。1978年到2013年浙江平均增速12.6%,2005年到2013年平均增长是10.6%,2011年到2014年平均增长8%。从趋势看,近几年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一种新常态,需要保持平常心,提高容忍度,对经济增速放缓保持战略定力。虽然今年一季度浙江GDP增速达到8.2%,高于去年的7.6%,我们没有喜出望外,依然正视经济下行的压力并进一步谋划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举措。

  发展不图一时之快,也不忧一时之慢,只要不是大起大落,我认为都是可以接受的。就像一个人跑马拉松,主要不是起步多快、爆发力多强,而是保持均速、一直发力。摔倒的、撞车的,都是想跑得太快的。正如一些倒掉的企业,不是因为发展慢,而是因为太急躁,有的超常规扩张,有的脱实向虚,有的掉入多元化陷阱。

  第二个标准是“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党中央确定的近几年工作总基调。做好浙江的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以改革统领全局,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浙江明确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

  首先强调稳,它包括增速要稳、物价要稳、就业要稳、社会要稳。增速要稳就是不要像“坐过山车”一样,否则肯定要出问题。稳中求进的“进”,首先是质量和效益有“进”,这是最根本的;其次要在保持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求“进”;第三结构调整要有“进”;第四环境治理要有“进”;第五民生改善要有“进”。新常态下的“稳中求进”,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

  第三个标准就是“三条底线”。我认为,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是整个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底线。

  第一条底线是百姓增收。百姓不增收,富不起来,哪怕GDP增幅再大,公路建得再好,出口数字再漂亮,照样不会得到百姓的好评,百姓增收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第二条底线是生态良好。老百姓钱再多,但门前屋后是臭水沟、垃圾河,肯定不会说政府好。环境是所有人不可或缺的生存基础,浙江实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下决心治环境,有经济倒逼的因素,但生活改善、社会稳定是首位的。在长三角,浙江的比较优势就是青山绿水。这两年省里下决心治环境,就因为生态良好是今后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长三角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将来肯定会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和影响力已经有了,但是环境的影响力还是不够的。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把生态做好了,真正的竞争优势就有了,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第三条底线是社会平安。环境再好、百姓口袋里再有钱,但房子要装几道铁门,甚至出门要带防身器械,那样的生活也毫无品质,老百姓不会要。只有同时实现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才能保住发展底线。不管浙江发展快或慢,只要三条底线守住了,浙江的发展就是健康的,这就是浙江特色。

  “浙商精神”与“一带一路排头兵”

  李强寄希望于浙商更深入地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中去,在浙江争当“一带一路”排头兵的过程中成为中坚力量,这应该成为浙商的新使命之一。

  《财经国家周刊》:最近您带队访问了白俄罗斯、以色列、西班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到浙江了要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现在各个省都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浙江的优势在哪里?怎么在浙商的自身商业意愿和服务国家大局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

  李强:这次出访,我率浙江代表团去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一个答案:浙江怎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

  要当上排头兵,我想最根本的还是要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具体而言,我认为我们的优势有三条,第一是区位优势。浙江拥有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的港口群,开辟海外交通、扩大对外贸易,自然条件优越。浙江境内的钱塘江、浙东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等内河交通与陆上交通,不仅沟通了浙江腹地,而且连接了江南、华北广大地区。浙江正在积极打造舟山江海联运中心,就是着眼于参与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二个是市场优势。浙江有遍布全球的专业商品市场,从发展潜力看,跨境电子商务将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优势。浙江电子商务起步早、发展快,已经成为全球电子商务最为活跃、集聚度最高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杭州正在积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通过与浙商传统市场网络优势相结合,这会极大地推进贸易便利化,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从中获益。

  第三个是浙商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浙籍华人华侨无疑是数量最多、实力最强的中国商人群体,在全国和全球的浙商,分别达到600多万和200多万,浙商们在浙江本土经济之外又创造了一个省外的浙江经济,这是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依靠的一支宝贵力量,我认为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应该成为浙商的新使命之一。

  根据国家规划,结合浙江实际,我们的定位是成为 “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从与沿线国家合作的角度,我们将力推三大合作任务。

  第一是经贸合作,以实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战略为契机,加快推进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等试验区建设。稳妥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打通义乌与中亚、欧洲等地区的陆路通道。继续大力发展国际营销网络,到沿线国家重点市场建立连锁超市、商场等中高端零售网点,努力形成一批浙江产品在沿线国家的分销、配送中心。同时,大力推动欧洲各国的优质产品通过义新欧班列进入中国市场。最近,义乌正在举办2015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商品云集于此,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采购商超过10万,人气非常旺。

  第二是拓展产业合作,具体要强化“三个一批”。先先是搭建一批平台。在沿线国家主要节点城市和港口布局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优势、富裕产能在境外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国际合作的创新孵化器、科技园、产业园,集聚更高层次的海外技术人才、创新团队支撑浙江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其次是做强一批企业。在汽车、电力、市政工程、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优势企业,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吉利汽车已经落户白俄罗斯明斯克州,规划产能12万辆,目前产销两旺,信心满满。此外要谋划一批项目。聚焦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聚合海外技术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在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丰富的沿线国家开展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投资项目,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深度开拓当地市场。

  第三是提升人文科技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文化相通、民心相连是基础。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友好省州往来与合作,推动推动双边留学生交流及学者互访,推进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协同推进国际创新园和国际孵化器建设。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提升“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等会展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

  我一直认为以浙商为代表的浙江人,是浙江最为珍贵的资源,浙商精神是浙江的巨大财富。浙江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如果以全国各类资源人均拥有量指数为100,那么浙江的可利用土地为40,能源为0.5,水资源为90,矿产为5,综合起来浙江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为11.5,全国倒数第三,所以从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来看,浙江没有什么优势。

  在这样的自然资源条件下,浙江改革开放以来仍然实现了高速发展。浙江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2位跃居第4位,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跨越。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浙江靠的是什么?我认为,重要的就是靠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商人。浙江人把自身变成了资源,变成浙江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最值得总结的经验。

  我在温州工作的时候,曾将温州经济比喻为“地瓜经济”,有很强的扩张能力,也有很强的反哺能力。这个比喻也适用于浙江经济,在“一带一路”这样的大商机面前,我相信浙商会主动出击,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认为新常态下的浙商使命应该是“科学应对不确定性、积极有为引领创新”,在当下这个时点上,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浙商梦想还在、浙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还在、浙商做天下生意和产业报国的雄心还在,我相信浙商发展的机会永远都会在,我们成为“一带一路”排头兵的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梦想小镇”助浙江筑梦

  3月28日,李强省长为杭州梦想小镇揭牌。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李强4次去梦想小镇调研。以梦想小镇为代表的系列特色小镇,承载的是浙江新一轮创新创业的梦想。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将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这一点乍一听像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但我们发现这其中更多的是承载创业创新的地理空间,在各地都梦想着建设高楼、广场的大场面的情况下,浙江为什么要规划若干个“小”?梦想小镇等特色小镇对标发展的是硅谷模式吗?

  李强:我之所以给互联网创业小镇取“梦想”这个名字,是希望这里成为天下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起步的摇篮,让他们在这里做梦,也让他们的财富和人生的梦想成真。我对梦想小镇做了一些描述:应该是一个新型的‘众创空间’、一个巨型的孵化器、一个创业青年的社区、一个信息经济的新马达、一个互联网创业的生态圈,但我同时也觉得,梦想小镇刚刚诞生,其实也不用给她太多的定义,发展起来后创业青年们自然会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我们政府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好我们的“制度供给”,让资本、技术和信息更好地弥漫在这个空间的空气里就好了。

  今年我又多次去梦想小镇做了调研,目前已入驻创业项目240多个,创业人才2100多人,各类投资基金70家,管理资本逾300亿元,一大批互联网项目让人耳目一新。现在,阿里巴巴“百川计划”首个创业基地、创业先锋营等一批“众创空间”都已落户梦想小镇。梦想小镇提出,三年内要集聚大学生创业者1万名,创业项目2000个,集聚基金(管理)及相关机构300家以上,这个目标很鼓舞人心、若能实现将引爆浙江新一轮新经济创业创新大潮。

  这一批特色小镇既非行政区划概念,也非园区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的项目组合概念,是“产、城、人”三位一体的新型空间。浙江建设一系列特色小镇的目的是打造更有激情的创业系统,以有限的地理空间提供无限的创业服务,汇聚天下创客,也成为天使投资的乐园,我们希望若干年以后在这里诞生下一个马云,下一个阿里巴巴。

  梦想小镇只是我们要建设的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建设特色小镇是今年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报告中讲到了“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这也是省委、省政府在新常态下作出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比如,除在杭州余杭区的梦想小镇、上城区的山南基金小镇、西湖区的云计算小镇外,还在建设湖州吴兴区的丝绸文化小镇、南浔区的湖笔小镇等等。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是与浙江依靠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密切相关的,这一系列小镇将成为我们七大新兴产业的聚集地,成为制度供给的试验场。

  我一直强调,要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来推进特色小镇,重点是把握四点:一是明确产业定位;二要坚持企业主体,以企业化投资主体主导规划建设,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服务工作;三要抓好空间布局,每个小镇聚焦一个产业,规划面积合理控制;四要强化项目组合,围绕一个产业做好项目组合,包括一、二、三产项目的组合,生产、生活、生态项目的组合,并彰显文化内涵、创造旅游功能。

  最近,第一批特色小镇的省级创建目录已经公布,全省有37个特色小镇入围。我相信,这些融合了产业、文化与旅游功能的小镇,会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新的发动机。

  至于硅谷模式,我理解就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创新自由结合的空间,构造起来的也正是一个创业的生态系统,比如风靡美国硅谷的“车库”创业,引发了美国一波又一波新经济创业浪潮,诞生了像谷歌、英特尔等国际IT巨头。

  我们要打造的“众创空间”也正是一个新型的创业孵化生态系统,是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的创业服务社区,而绝非简单的房地产空间。“众创空间”已经逐渐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特别是像今年国务院提出的,要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

  梦想小镇要向深圳、北京的优秀“众创空间”对标学习,树立超越前人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园丁”般的优质服务,让全国甚至全球的创业青年向这里集聚,催生阿里、腾讯这样伟大的企业。

  特别是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并且永久落户那里,带动了更多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本和资源向浙江聚集,梦想小镇和乌镇之间会加强互动对接,承接更多的互联网资源落地,让乌镇、梦想小镇成为浙江互联网界的“双子星”。

  “互联网+”与浙江新经济时代

  浙江经济实现转型关键是产业选择。李强认为发展信息经济是浙江省的战略性选择,要抓住这个时间窗口,以信息经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推动浙江经济顺利转型。

  《财经国家周刊》:互联网的发展近些年在浙江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都极大提升了浙江在互联网等信息经济产业方面的曝光度。从经济结构上看,浙江如何再创发展优势?

  李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浙江省的信息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确实随着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成功举办,浙江全省正在全力打造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发展先行区,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互联网领域,发展是平的,不需要更多的自然资源。如果我们行动迟缓、东张西望,很可能错失良机,我提醒我们的干部和企业家、创业者千万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我们注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这些新业态的培育,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就是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来促进商业模式的改革,拓展市场。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这已经成为浙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除去信息经济外,还包括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共七大万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治理,都离不开互联网,任何产业只要拥抱互联网,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信息经济包括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应用产业、信息消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等内容,这是浙江扩大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优势,提升传统制造业、传统商业、传统金融业的一个很好机会。我们必须看到,信息经济崛起是一个时间窗口,抓住了就有机会成为超越者甚至引领者,要像当年抓大包干、发展乡镇企业、加入WTO那样,抢抓战略机遇,搭上“信息高铁”,拉动浙江经济“爬坡过坎”。

  德鲁克有这样一句话: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去年阿里“11·11”网络购物节全天交易额达到了571亿元(约合93亿美元),这说明消费购物在融合了“互联网+”之后,创造出来的新商业模式能量是惊人的。互联网时代下就是如此,企业竞争最底层的是产品,然后是平台,最高层的是生态圈,一个属于企业的生态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生态圈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渠道来构建的。

  产业结构与层次,取决于一个地方的人才等要素资源的结构与层次。总的来看,当下的区域间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态系统竞争阶段。今年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这四个生态系统越好,浙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走在前列的步伐就更加有力。(完)

  李强省长简历: 汉族,1959年7月生,浙江瑞安人。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曾任瑞安县马屿区机电排灌站职工,瑞安县工具三厂职工,瑞安县莘塍区团委负责人,共青团瑞安县委书记,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副处长,省民政厅农村救济处处长,省民政厅救灾救济处处长,省民政厅党组成员、人事处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金华市委常委、永康市委书记,金华市委常委、永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温州市委书记,温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秘书长,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秘书长、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等职。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business.sohu.com false 财经国家周刊 https://www.ennweekly.com/2015/0615/15752.html report 9016 其实我想也不用给“梦想小镇”太多的定义,发展起来后创业青年们自然会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描述的,我们政府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好我们的“制度供给”,让资本、技术和信息更好地
(责任编辑:UF011)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