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张涛:经济运行机制切换与经济探底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张涛

  每当经济下行,无论是对宏观层而言,还是对微观经济主体而言,都需要做一个判断,即经济下行的趋势性拐点在什么位置,会在什么时间出现。由此,就出现了一个我们经常见到的词——“经济探底”。

  可是在经济运行中究竟如何看待这个“底”字呢?

  首先,“底”有两种:

  一种是在经济上行甚至过热过程中,宏观层更多追求“软着陆”,例如1993年至1996年期间,经济增长率由17%降至10%左右,通货膨胀由27%降至5%以下,此时的“探底”更多是主动为之,因为不调整就很可能会演变成恶性通货膨胀。

  另一种是在指经济持续处于下行期,宏观层更多追求“经济回暖”,例如,1999年底、2008年底GDP增速均跌破7%,通货膨胀(CPI)出现负增长局面,即出现了总需求偏离正常水平的局面,相应需要予以需求端刺激,这个过程也是“经济探底”,但经过人为的干预,经济运行从不应有的低水平尽快回升。

  当前经济是否依然存在“探底”过程?如果存在,如何“探”?

  截至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已经降至7%,而且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九个季度处于下行期,虽然现在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但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指标CPI并没有进入负增长,所以有关总需求已经低于应有水平的证据还不十分充足。

  一个事实是经济实际增长基本符合潜在增长的轨迹。按照陆旸和蔡昉2013年的测算,2015年至2020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依次为6.86%、6.61%、6.39%、6.18%、6%和5.83%;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指出:伴随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2021年至2025年进一步降至5.41%,2026年以后低于5%,2040年之后甚至会低于4%。

  由此来看,当前经济的不断下行,几乎是无底可探,那么有关上述两种围绕“经济底”、对总需求的宏观应对可能就无计可施了。

  这一变化,无论是对中国本身,还是对全球而言,都是大事。中国持续30多年的高增长故事要结束了,这一转变对全球经济而言,无论是在资源配置、劳动成本、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长远的影响。在2012年之前,中国乃至全球一直享受着中国人口结构带来的人口红利,换而言之,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刘易斯机制,即在劳动力近似无限供给的支持下,资本报酬递减的现象根本不会发生,意味着仅仅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规模扩张,就能带来不错的增长。现在这一机制已经逐渐让出了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古典机制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当前经济运行的底,就是经济运行机制的切换,此点也是“新常态”的一个基础内容。

  在刘易斯机制下,宏观调控或者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就业人数,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2008年底近3000万的农民工返乡,这让当时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在庙堂内部没有什么实质性争议,很快就推出了,而且还强化了2008年1月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最低工资条例》(2004年)的实质落地。因为在刘易斯机制下,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的存在,改善总需求一方面要保证就业岗位数量,同时还要保证生存工资水平,而在这样的运行实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显然不是第一位的。

  如今新古典机制逐渐成为主导,意味着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相应劳动者的议价能力得到自动提升,而且在新旧机制转换过程中,由此带来的劳动争议也会快速上升,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对劳动生产效率的削弱。今年4月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新《劳动合同法》是很有弊端的,主要在于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职工可以炒雇主,但雇主不能解雇职工,很多投资人离开中国也是这个原因。推行企业集体谈判是对的,但是提出行业集体谈判和区域集体谈判,是可怕的”。

  楼继伟说的是一个客观事实,因为在新古典增长机制下,资本报酬递减的规律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如果不正视这个现象,客观看待这个规律,那么“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跨过去的坎儿,由此,就使得改善劳动生产率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首要,即要发挥劳动力最大的经济效率,所以客观上需要一个适度弹性的劳动市场;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劳动者作为社会中最重要的成员,需要受到尽可能多的保护,现在的问题就是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在制度设计上难度不小,此难题不是中国特有的,在国际上也是难题。

  但是这一难题在中国又更加复杂化,因为伴随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已经形成了超过两亿的农民工群体,此群体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社会身份的模糊,即长久以来的户籍问题,因为在户籍之上是享受公共服务的显著差异,从一定程度而言,这种差异无形中迫使这部分社会身份模糊的劳动力在其价格谈判中会自觉地将其显化到工资之中,而伴随新古典增长机制主导地位逐渐形成,这种显化的程度还会不断加深。

  所以,要说当前经济运行的探底,实际上就是在找包括化解上述几个问题办法的过程,当然问题决不止这些,但一点是肯定的,虽然我们依然要关注经济主要指标,但如今的“底”已经“形似质非”了。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zhangtaoccb.blog.sohu.com/309432329.html report 2344 每当经济下行,无论是对宏观层而言,还是对微观经济主体而言,都需要做一个判断,即经济下行的趋势性拐点在什么位置,会在什么时间出现。由此,就出现了一个我们经常见到的
(责任编辑:UF011)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