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赵昌文:要切实改善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马克

  搜狐财经讯 (马克) 近日,就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些热点问题,搜狐财经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博士和国务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朱鸿鸣博士。

  沪指跌1000点不是股灾和金融危机

  上周,A股出现了连续暴跌,并且重创了美股中概股、港股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欧洲又传来了希腊公投反对国际救助的消息,一时间,人心惶惶,有人甚至担心金融危机再度席卷全球。

  赵昌文坚决反对所谓金融危机的提法,认为所谓危机,从时间上来说是持续的,从范围上来说是全局性,从层级上来说是系统性的,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不是说股票跌了1000点就是金融危机了。”

  当前环境与2008年有根本区别

  赵昌文判断,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与2008年差之千里,首先,全球没有当时那么严重的金融危机。从发达经济体的情况看,美国经济已经明显复苏;欧洲经济虽然和所期望的不一样,希腊问题和债务危机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但总体上比2008年好得多;日本经济在安倍的量化宽松刺激政策以后,也开始走出低谷。

  国内面临的整体经济环境也和当年不同,2008年前后,虽然也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整个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追求大投资和高增长的轨道,而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越来越成为主旋律。赵昌文称,以前各个地方比拼速度,主要考核GDP增长率,现在如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形成更加合理的以效益和质量为导向、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应该成为主要的考核指标。

  中长期看好中国股市

  赵昌文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表示乐观,所以中长期看好中国股市,称“虽然转型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但前景乐观。”

  赵昌文表示,不能只基于以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看中国,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转型必然与小的经济体有不同之处。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有巨大的内需,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内部协调整合的能力和优化能力远远大于其他经济体,这些都是以往经验中没有的。

  此外,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也完全不同,以前是工业革命时期,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社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为中国的产业和经济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转型前景,“这也是我乐观的基础”。

  对于转型,赵昌文认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还在进行中。虽然对未来有信心,但也应该看到转型中的困难和矛盾。转型不是也不可能一天两天能完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形成和旧的增长动力之间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中长期看好中国股市,赵昌文认为应推动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所谓牛市不是今天涨200点,明天跌200点,短期的大起大落。“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会认为这种市场是正常的,没有一个国家会放任自由”。赵昌文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也出手救市。”

  直接融资VS间接融资:本无所谓好坏之分

  所谓“间接融资”就是通过媒介,通过第三方,通过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而“直接融资”就是融资者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

  赵昌文认为,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之分,都有各自的适用性或优劣势。发达国家里,有些国家如美国直接融资比例比较高,但德国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就比较低。学术界的共识也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赵昌文介绍说,根据公司金融的“啄食理论”理论,股权融资并不是最优先序的融资手段,企业融资的首选是内源融资,即留存收益,没有办法时才搞外源融资。

  在两种外源融资方式中,间接融资支付利息,股权融资出让控股权,两者各有优劣。企业借钱太多的风险是负债率过高,破产风险大;出卖股权太多的风险则是控制权出让。所以,要有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

  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既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本身无所谓好坏之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呢?

  赵昌文认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是因为直接融资优于间接融资,而是在于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过于失衡,在于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体系的主导性程度太高。若按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直接融资,即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合计为13531亿元,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5.3%。

  失衡的金融结构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竞争效率,从而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金融体系的竞争不仅包括银行体系内部的竞争,更包括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银行体系并不能提供全社会所需要的所有金融服务,比如难以为不确定性很大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支持。

  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方面,通过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的竞争,推动大企业或大客户的“金融脱媒”,使银行体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客户下沉”,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风险收益结构与创新型企业更匹配的金融服务供给,解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配套问题。

  在赵昌文看来,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既要股权市场,也要发展债券市场。股权市场不仅仅是主板、创业板、新三板,还包括更广泛的风险投资市场、私募股权市场、并购重组市场等等。

  金融对实体经济有“攫取性”

  通常说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银行与实体经济是一衣带水、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赵昌文和朱鸿鸣却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认为要从矛盾论或金融竞合观的视角来观测两者之间的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既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也有相互竞争、相互排斥的关系。目前,中国金融业既存在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存在“攫取”实体经济,即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负外部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金融与实体经济利润结构严重失衡和金融业从业人员收入过高。

  据测算,2014年 金融业利润占全社会利润比重达到30.57%,金融业利润与非金融业利润之比已经达到44.02%,远高于美国同期水平。

  赵昌文指出,当前整个银行体系的净资产收益率过高,拿上市银行和非银行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相比,2013年非银行上市公司在10%左右,银行业则在20%,相差一倍。

  其次是银行从业人员的收入太高,据了解,2012年上市银行人均收入24.88万元,比非银行上市公司人均收入高14.49万元,收入差距比2008年扩大5.16万元。

  赵昌文称,收入严重失衡导致最聪明的人都往金融业跑,人才从实体经济流到金融业,最终导致资本、人才、企业家精神等所有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创新要素“脱实向虚”,源源不断流到金融业。

  银行利润和利差的不同意见

  有看法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因为商业银行尽管每年净利润有上万亿之多,但总资产也高达百万多亿,所以从资产回报率上看并不高。且目前银行业整体利润正在快速下跌,从几年前的20%、30%的年均增长率,一路下滑到目前的个位数。今年一季度五大行利润增速不足2%。

  赵昌文和朱鸿鸣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第一,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能看总资产回报率,而要看减去负债之后的净资产收益率,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是远高于实体企业的。第二,横向对比看,尽管今年一季度银行利润增速已经下降到很低水平,但实体经济利润甚至出现负增长。“攫取性是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互相比较的结果,在利润格局本就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只要金融业利润比实体经济增长更快,这种攫取性就永远存在。”赵昌文说。

  银行主要靠利差赚钱。有人认为中国银行业的利差2012年是2.61,美国是3.54,从利差看,指责中国银行业利润过高没有道理。但是在朱鸿鸣看来,两者不能简单比较。

  朱鸿鸣指出,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长期处于高位,比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高很多,由此拉低了银行业的利差。其次,利差中包含了风险溢价,风险越高,利差越高,而中国银行业的抵押贷款占很高比重,整体风险较低,不像美国银行业信用贷款比重较高,风险相对较高,所以不能简单拿两国的利差水平进行对比。

  三大因素致金融业的“攫取性”

  朱鸿鸣认为,导致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产生攫取性的因素有三点。第一是利差保护,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第二是准入限制,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不够,从1996年到2013年仅仅新设了民生银行一家存款类金融机构,导致银行业可以获取垄断“租金”。三是实质上的资产替代限制,这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所带来的客观结果。

  赵昌文表示,2008年是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的一个分水岭,随着A股在2007年的时候突破6000点,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个高点。但是,金融危机的到来使资本市场一下子跌到谷底,同时中国出台了“四万亿”的政策,加上10万亿银行贷款,放宽了流动性,最终结果导致银行业在中国金融业里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

  朱鸿鸣建议应从放开利差保护、放开准入限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着手来解决,但不认为三管齐下就一定能消灭当前中国金融业的“攫取性”。

  赵昌文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近期,他与同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朱鸿鸣博士合著了一本关于中国金融改革建议的著作——《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为观察中国的金融业的改革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715/n416862097.shtml report 4531 搜狐财经讯(马克)近日,就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些热点问题,搜狐财经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博士和国务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朱鸿鸣
(责任编辑:沈路)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