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专访平安集团首席财务官姚波:平安系“互联网+”价值将浮出水面(图)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中国平安(601318.sh)已于近期发布了其2015年中报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中期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62%左右,预计规模为346.06 亿元;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121.3 亿元,同比增长18.3%。但由于受市场整体疲软等因素影响,中国平安股价表现也较为乏力。中国平安是不是值得投资 ?平安集团一直在花大力气筹划的互联网战略,如几年前成立的陆金所已经成名于“江湖”,较近的如前海征信也开始在业内崭露头角,那么这些布局又何时能够展现出更大效果?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姚波于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尽管不方便评论具体的股价,但中国平安的估值在同业中是偏低的。另外,姚波预计,平安集团所参与投资的各主要互联网业务板块的价值有望陆续得到体现。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姚波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姚波

  《第一财经日报》:毫无疑问,目前资本市场的表现是最大也是最热的话题。我感兴趣的是,平安作为国内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这段时间的操作思路是这样的?

  姚波:资本市场的这次大波动,对公司业绩是绝对会产生影响的,但作为平安集团这类型的公司来说,股票只是诸多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并且更加注重于长期。我认为,我们不会在这轮波动中有较大损失,这主要基于三点理由,第一是,我们的投资是不用杠杆的,这就不会像部分使用了杠杆的投资者那样出现爆仓;第二是,我们的持仓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第三是,我们持有的股票中多数是“大股票”,小型的、创业板的股票非常少。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整个市场的波动对平安集团这种保险机构投资者的影响还是相对会小很多。我们在股票投资中,更多的是价值投资,这在国内诸多机构投资者中也是相对比较少见的。事实上,作为平安集团来说,盈利来源具有相当的多样性,我们把85%-90%的保险资产配置在了固定收益类。我们已经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多次牛熊市,在2011年、2012年的时候,股市也是比较低迷,但我们在那时候的利润还是实现了持续增长。

  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次的快速下跌和之前的都不一样,因为了有大量的高杠杆资金参与其中,如果一个理性投资者,在看到之前上市公司出现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市盈率情况,那么自然会对这些股票退避三舍,但最终有为何没能逃离,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自己能比别人逃得快。实际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第一财经日报》:具体到中国平安的估值,有一个很“口语化”的说法是,现在的股价只体现了寿险、财险、银行等估值,集团内剩余的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和一大批互联网公司都是“白送的”,从而得出了比较咋舌的中国平安在未来的股价预期。你作为集团的首席财务官,对这一说法怎么看?

  姚波:目前平安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传统核心金融业务板块,例如包括保险、银行、资产管理这些业务,另外则是互联网金融板块。作为公司管理层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公司的价值给做出来,给投资者一个非常好的回报。

  虽然说,我们很难说一家公司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股价是合理的,但和同类主体的比较过程中,参考“参照系“的价值,还是能够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的。例如说,我们的寿险业务,就可以与市场上的已上市的纯寿险业务企业进行比照;同理,我们的证券、信托、财险各子公司也可以同已上市的同行进行比照。随后,你就很容易发现,这些业务的估值累计是要高于我们现在市值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市场判断和实际之间出现了那么大的分歧?我认为,这其中有很多种的因素夹杂在了一起。比如说,我们的流通股数比较大,以及公司的业务范围比较复杂,导致投资者或者分析师“看我们”的难度也在加大。现在有些分析师的做法是,先把保险业务给分析好了,然后把其他业务价值简单相加,再把之前说得出的估值结论“打个折”。这其实对我们来说还是会有比较大影响的。

  当前市场上大部分估值方法还是按传统业务进行,“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没有反映到股价中。平安在互联网金融上的布局其实跟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将金融融入生活场景中,并通过互联网增加与用户之间的交互频率,从而把这些用户转化成为金融客户。不久以后,这里面的价值相信就会逐步体现出来,因为我们的业务发展模式越来越清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业绩上的数据来支撑我们的观点。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给投资人很多具体的数据,这是可以让他们认同我们的。

  比如我们就可以把陆金所的情况通过数据来表述的比较清晰,截至2015年一季度,注册零售用户数已突破800万;机构注册用户超过4,000家;2015年第一季度,陆金所金融资产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近18倍,其中P2P交易规模同比上涨近3倍,保持中国P2P市场第一的地位等。这也是陆金所可能吸引到比较优质投资人的原因之一。

  我们希望有些业务成熟之后,可以把更多的业务数据展示出来,投资者可以有一个判断。

  《第一财经日报》:大家可能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互联网公司参与投资金融业往往就可以得到一个很高的估值,但金融行业投资互联网却不能那么快被市场接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姚波:我认为,传统金融机构投资互联网没有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认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市场并没有看到一个特别成功的案例。事实上,正是因为想象空间被打开之后,才可能出现比较高的估值。例如,某互联网公司在拥有足够大量的用户数后,它就能提出各种战略规划,再接着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融资。

  平安集团正在走的综合金融模式,在世界上,鲜见到比较成功的案例,在中国更是没有。我最近在看到一个数字,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数字,只是说我最近把它“拎”了出来了——在2008年后的5年时间里,平安集团的年平均利润增长率25%左右,利润增长的波动率在15%左右。

  这个指标说明的正是,平安集团在保持了比较高速的增长同时,增长率却一直比较平稳,并没有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大的波动。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这正是综合金融战略说带来的,既确保了增长,又确保了增长的平稳性。所以这当中是有一个过程的,作为管理层,我们的目标都是比较清晰的,也都试图不断通过业绩去加以证明。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也看到,现在陆金所和平安集团参与的众安保险在市场上都已经给出了“价格”。你对这些“价格”的评价是怎样的?

  姚波:现在可能大家对平安参与投的互联网企业中,你说的这两个是比较关注的。其中,陆金所完全是我们自己做的,众安保险是参投的,但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合作比较多。我也注意到,很多人认为陆金所和众安保险的价格太高了,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一个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多大,必须要通过“交易”来进行确认,也就是说,必须要让市场给出一个价格。现在,陆金所和众安保险都有过“交易”了,也推算出了整个公司的价格,那么不管是认为高了,还是低了,这个交易价格都是存在的,代表了相当部分投资人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价格不代表将来,价格变高或变低的可能性都存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有部分投资人退出,也会有新的投资人进入。不过,我认为“行业第一家”或“行业第一”的标签还是非常重要的,不一定是“唯一”,但稀缺性还是很能够推高估值的。

  因为现在创业板的市盈率很高,很多人也谈到了美国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那时候我正好在美国,也经历了当时那场互联网泡沫的破碎。现在回过头来看,的确很多互联网企业在那时候关门,但存活下来的企业中很多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有创新性,发展过程也比较踏实,同时也给股东带来了相当好的回报。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08/4664289.html report 4141 中国平安(601318.sh)已于近期发布了其2015年中报业绩预增公告,预计中期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62%左右,预计规模为346.06亿元;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保费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