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创客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早餐 O2O——大平台的冬季,小商家的春天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36氪guest
 

  一直沉寂的早餐 O2O 市场近两日刷了屏,身边朋友纷纷将各家媒体的报道转给我。让我感到哭笑不得的是,早餐市场第一次这样集中的被关注,并不是某家公司拿到巨额投资了,而是这个市场让一个个平台巨头纷纷走下神坛。

  作为一个 2014

年 便投身早餐市场的合伙人,我在这件事上恐怕比各位记者朋友更有参与感,也有很深的了解:

  2014年8月 汁味早餐正式运营

  2014年11月 美团早餐项目启动,汁味成为该项目初始批合作伙伴,并被美团作为 “模范早餐服务商” 在全国范围内的合作中推广

  2015年3月 美团早餐项目陆续开拓北京以外的一二线城市

  2015年4月 饿了么早餐、聚美早餐相继上线

  2015年 初曾传百度外卖也要加入早餐 O2O 市场,但实际并未落地。

  切入早餐市场,意在流量入口

  2014年 美团对外宣称的数据就已超过大众点评,但是一线城市的 APP 打开率始终不容乐观。餐饮行业最后一片未被转化到线上的处女地--早餐市场,似乎可以作为一场翻身仗的杀手锏。很快,美团网用不到半年的时间敲开了全国 10 多个一二线城市早餐市场的大门,其他平台也闻风跟随,然而想象当中的美好并未发生。

  早餐消费的决策链十分短、早餐购买习惯更偏 “即时消费”;而餐饮经营前置环节很多,产能控制在早餐服务商手中,平台们不得不采用预订制来为复杂的多环节接驳腾出空间,这便产生了供需矛盾。我们在国贸片区的自提早餐数据是,从下订单到取餐完成,时间差小于 5 分钟的订单比例高达 56.7%,提前一天预订比例低于 20%。而美团的预订周期平均需要 10 天,饿了么是 7 天。预订制首先拦截了很大一部分即时性消费需求,另一部分预订的用户仅需每周打开一次。这与高频的设想出入很大。

  得产能者得天下,早餐市场揭平台之痛

  平台对接供需两端,其中环节看似简单的下单-代购-交付,实则十分繁杂。优质的早餐服务商需要根据订单量来安排员工生产(差强人意使用 OEM 采购的早餐商也需要提前向工厂订货)——第三方配送团队从分散在各处的早餐商揽货——按目的地拆分揽货餐品——配送到分散在各处的目的地——大厦分餐员 / 配送员完成最终交付。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流公司的工作, 从收单到分拣到配送集中在 2 小时全面爆发,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接驳计划全部打乱,出现晚送、漏送、送错。而由于 “早晨” 这一时段的特殊性,“迟到” 造成的体验之恶劣程度远超过正餐外卖。平台另一个难点在于产能虽然控制在上游,但餐品质量风险并未由此转移。平台以强运营的代购身份示人,餐品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都会被用户认定为平台责任。

  我们对都市早餐市场的特点归纳为 “高频”“刚需”“超高迸发性”,用户痛点无非两点 “安全性”、“便捷性”。对照这些特点,用户对于平台早餐服务的投诉集中在 “迟到” 和 “餐品质量” 两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业内人士一眼便知,只有产能在自己手中,才有基础去谈这两大弊病的解决。平台 “短平快轻” 的优势在早餐市场面前变成劣势。

  早餐市场四类玩家,出路在哪?

  有行业数据预估全国外出就餐的早餐市场 2015年 为 3000 个亿,占到 3 万亿餐饮总盘子的 10%。早餐消费是高频、刚需,却仍未被转化到线上,同时市场内没有专注的领导品牌,仍处于初级竞争阶段,这是各路玩家看中早餐市场的原因。细数早餐市场有四类经营业态,大平台(美团饿了么)、早餐品牌商(汁味等)、提供早餐服务的传统餐饮 / 零售业(711 等)、“路边摊”。在这里我斗胆分析一下这四类业态趋势:

  “路边摊”:消费全面转型升级以及监管的趋严,决定了这种长期霸占早餐市场的业态会逐步凋零。消费者不仅更加关心食品安全,消费升级中更会有马斯洛高层需求出现。

  传统餐饮 / 零售业:能够满足安全性需求,会始终占有一部分早餐市场。但因门店选址限制,无法全面满足便捷性需求,经营重点亦不在早餐时段。例如永和大王以豆浆油条著称,但仍发展成为主营正餐的快餐品牌。

  大平台:可解决安全性、便捷性,但对上游控制力有限,无法控制产能而不能满足早餐 “迸发式” 需求,预订 + 代购模式过滤掉即时性需求、亦无法保障食品安全,并非平台企业的优势领域。

  早餐品牌商:对产能有绝对控制权,能够满足即时性早餐需求;运营难度相较平台低很多,但也需要强运营来捋顺接驳调度,因而会在过程中建立很强的线下壁垒,餐饮消费升级中能够成就 1-2 家强势的早餐专注品牌。

  用户真的需要这么多平台吗?终端资源谁来做?

  2014年 底,美团早餐项目对早餐服务商的拓展计划是每个城市 10 家左右,最多不超过 30 家。一路发展中也表达过 “如果有几家产能足够大的早餐商,我们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的无奈。最终结果是在北京一个城市甚至有超过百家的早餐商在供餐,优秀餐饮品牌与街边无照小店鱼龙混杂,问题层出不穷。

  一个行业,专业服务商的数量甚至没有平台公司的数量多,这是生态的问题。用户拥有眼花缭乱的各类平台,“配置资源” 的平台们却找不到专业资源来配置。

  小的品牌在看到大平台纷至沓来时,心情喜忧掺半。一来平台的介入会快速教育市场、帮助构建大生态,二是从平台进场时,我们就判断 “短平快轻” 的大平台难以做好,当他们撤出时却容易被外界以偏概全的误读为 “早餐做不得”,反而会对行业的发展形成阻力。事实上,无论专注早餐市场的服务商,还是传统餐饮 / 零售业的早餐服务,都能够在这 3000 亿市场里分得一杯羹。

business.sohu.com fals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36kr.com/p/5036771.html report 3574  一直沉寂的早餐O2O市场近两日刷了屏,身边朋友纷纷将各家媒体的报道转给我。让我感到哭笑不得的是,早餐市场第一次这样集中的被关注,并不是某家公司拿到巨
(责任编辑:陈洋)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