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商业评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经济转型期更应培育消费能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之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模式受到明显的瓶颈制约,消费需求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虽然我国消费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或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新兴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当前“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的大环境下,破解提振消费的路径既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又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多种因素制约了居民消费提升

  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这两者同时具备才能形成实际需求。消费意愿低可能是消费者自身没有意愿,也有可能是意愿没有被发掘。消费能力主要是消费支付能力,是收入的函数。目前,主要有六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从而造成居民消费需求未得到充分实现。

  一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丰富产品和服务种类,增加有效供给,发掘和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服务业多属劳动密集行业,等量资金投入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大于工业,由于技术差异和市场范围差异,服务业的价格和工资增长快于工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消费能力。

  二是公共服务水平低。我国将资源投入领域聚焦在经济投资领域,对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且分布不均,过多依靠商业化供给和居民个人负担。这加大了生命周期后端支出的不确定性,居民被迫提高储蓄率以备重大支出,结果压制了日常消费意愿。

  三是贫富悬殊限制消费能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收入分配力度,贫富差距不断改观,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由2009年的0.49降至2014年的0.469,但仍然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对消费能力提升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四是间接税收比重偏高。

  五是商品和服务诱导能力弱。购买意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商品的功能和特色所产生的诱惑力。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不高、特色不足、同质化程度高,创新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较少,居民的消费意愿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

  六是收入来源单一。我国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报酬,支付消费成本后的剩余收入形成了财产。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很高,很多人没有专业知识而不能将证券投资作为主要投资渠道,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门槛也很高,大部分人没有实力进入,受限于投资渠道狭窄,居民财富积累较慢,财产性收入较少。

  力促居民消费应多措施并举

  拉动居民消费需求要在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两方面下功夫,但相比较而言,消费能力是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着力点。消费能力决定于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分配等因素。基于前述成因分析,拉动居民消费就要通过发展服务业、改善收入分配、降低税收和提升商品服务诱导能力等多方面共同发力。

  一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覆盖面广、层次丰富。面向大众的低端服务业,进入门槛低,大部分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就业面广、就业率高,可较大范围地提高居民收入;面向高收入或特定群体的高端或特定服务业,具有附加值高、潜力大的特点,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也可较快提高居民收入。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假日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是应对当下消费疲软的一条节俭、快捷之路。例如,恢复“五一”假期,使居民能够在春、秋、冬季各有一次长假,每月四个双休日可由各省市自行调节安排三周单休、一周集中休。这样可使居民每月都会有一个5天的小长假。节假日的合理安排不需任何投入,但对旅游业的刺激无疑是巨大的。

  二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可通过两种方式降低基尼系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是在低收入居民与高收入居民之间调整存量收入,二是在增量收入分配中向低收入居民倾斜。无论哪种方式,通过边际递减规律的演导,都会增加总体消费。

  三是降低间接税收,增加直接税收。间接税无法根据私人的各种具体情况决定纳税能力,所有居民同等水平纳税,易造成一般收入居民税负过度,降低消费能力。因此,降低间接税可以减少一般收入居民的负担,提升其消费能力。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其征税标准的计算,可以根据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等的生活状况设置各种扣除制度以及负所得税制度等。增加直接税比重,可以促进税负公平,提升整体消费能力,扩大整体消费水平。

  四是提高商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对于传统商品和服务,要从质量、性能、特色和消费环境入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解决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问题,净化消费环境;奖优罚劣,鼓励企业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性能,突出特色,增加吸引力。结合制度和互联网技术减少和理顺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营造方便快捷的消费环境。提高对传统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还可以加快消化现有产能。

  五是增加财产性收入,建立长效的重大民生保障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针对公共服务水平低和居民收入来源单一问题,将全民所有制改革与居民收入、民生问题结合起来通盘分析,建立新的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增加居民长期的财产性收入,建立解决医疗、教育、养老和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的稳定机制,从而构架一个促进改善经济增长结构的长效体系。

  改革现有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将国家行政权力与国有资产所有权分开行使,实现真正的全民所有,将国有资产带来的收益分配到个人,增加全民财产性收入。具体来讲:

  (1)政府专职于行政职能,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提供公共产品,为经济和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并按照规则维持国家运行秩序,向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公平征税来获取行政的物质基础。

  (2)全国、省(直辖市)和县三级人代会代表全民行使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并对其经济行为及结果按照法律履行纳税义务。各级人代会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委托下设的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各级人代会行使全民财产处分权。为避免人口变化而不断调整每位公民的财产规模,可以结合我国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预留部分财产给新生人口。

  (3)全民保留收益权,每位公民持有三个财产账户(参照社保账户设置和管理),分别对应三级人代会管理的财产收益(集体所有制也可照此改革)。财产账户及附带的权利不能继承和转让。已分配收益形成的个人资产,由个人行使完全的所有权和财产权。

  (4)由于全国各省(直辖市)之间,省(直辖市)内各县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需要通过全国人代会和省(直辖市)人代会分别予以过渡性调整,逐步达到相对平衡。

  个人财产及收益用于解决个人民生问题。对于财产收益的运用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设立全国性的医疗、教育、养老和住房基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参照社保基金运行方式;个人省(直辖市)和县级财产账户中的财产归集到其全国人代会管理的财产账户中,并投资于前面四种基金;个人可以收回在四种基金中对应的投资本金和投资收益用于支付医疗、教育、养老和住房等费用。(作者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business.sohu.com tru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924/n422019237.shtml report 3529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之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发展模式受到明显的瓶颈制约,消费需求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虽然我国消费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或处于相同
(责任编辑:田欣鑫)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