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李伟:经济低迷时企业应乐观 否则踏空成本很高

来源:搜狐财经

  【提要】: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长江中国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日前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当前中国经济不光是短期的经济波动问题,更大的原因很可能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改革,而改革方向应该是有效的小政府加有效的大市场模式。

  以下为

李伟教授现场演讲内容:

  李伟:在介绍首先介绍一下长江商学院的BCI,我刚刚回到中国,看中国经济有很多数据,有些数据不太准确,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收集一些数据,长江商学院既然是一个商学院,有很多校友和同学,他们在企业都是做高管的,从他们那边找及时的企业运行状况的信息,可以编制出非常好、非常及时有用的宏观层面的数据。已经做了几年,这个数据还是比较成熟的,正式和大家见面。首先感谢在座的校友和同学,你们都是我们这个数据的贡献者,也希望大家帮助我们一起把这个数据继续做好。

  因为时间关系,有的地方讲的快,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请来的嘉宾,都是非常了解中国经济,对中国经济非常有独特看法的,希望多多利用他们的时间和经验时讲到,。数据告诉了我们中国经济这次大部分经济下行的原因不光是短期的经济波动问题,还包括了中国经济这次大部分经济下行的原因很可能是结构性问题,意味着怎么去改革,这方面最后我提出一些看法,也希望大家多批评。

  经济放缓主要是结构性问题

  第一,BCI的问题与结构。我们从2011年开始做数据,看到波动非常大,2012年的时候经济比较低迷。今天回到那个时间段的境况,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尽管经济是属于低迷下行的状态,依然显示了我们的企业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这个数据在分水岭之上,是50,其他的数据已经跌破50了。原因在哪里?长江商学院的企业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比平均要好。读这个数据的时候最好看趋势。从进入2014年开始经济处于低迷,随着股市上升,长江商学院企业做得不错,有不少金融,随着股市的上升企业的业绩确实做得很好,随着企业业绩的下跌他们很快扭转,股市对我们实体经济的影响,从数据里看到比其他地方更明显。主要是从销售利润库存融资的难以程度度量,可以看到分子数的运营情况,企业的利润已经跌破分水岭,利润下降比较大。

  融资环境,长江商学院企业大部分是属于民营企业,在中国这样一个金融环境里融资比较困难,可以看到蓝线融资的环境指数很多时候低于分水岭。在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增长力最强的企业,融资的环境可能是最差的,这方面反映在数据里。另一方面,企业最近的库存也在增加,指数是低迷的时候企业的库存是要的,不是去库存的过程,是累积库存的过程。既然经营状况是低迷的,企业成本端是不是有所缓解?从数据来看,成本端是有所缓解,但是缓解的幅度我认为不够。企业从有数据以来成本端都是处于高位增长,所谓高位增长是低位的两位数,或者是高位单位数的增幅。用工成本的增长,总成本的增长,这两个增长吻合程度非常高。企业尽管经济形势不是很好,但是他们成本端还是在上升,这一点经济学里叫做中国正在经历的所谓的真实汇率升值,成本端在上升,尽管名义汇率不变,实际汇率不断上升。能不能把上升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或者是转嫁到下游企业,这是我们要问的第二个问题。

  (价格端指数)这是比较蓝的,如果我们的企业是生产消费品,价格基本上处于低位通胀,非常低。填表的企业是生产工业中间品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中间品,他们的价格其实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些企业无论是生产中间品的,还是生产消费者的,都没有办法把上升的成本转嫁给下游,或者是转嫁给消费者。这样的企业能够持续多久,能够持续多久时间让你的成本不断增长,却不能把成本的上涨转嫁到下游。对这个问题经过和企业访谈进一步分析,显示的结构性的问题,就是中国目前很多行业都是处于产能过剩,包括长江商学院所处的行业,教育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一般来讲企业不愿意,或者说不敢把上升的成本转嫁到下游,价格一提高在行业的销售份额会下降,非常谨慎,不会随意提高价格,但是成本还在涨,我们看到的利润会下降。

  这是属于不可长期持续的,企业怎么样朝更长远的未来看,前面一些指数都看的是未来6个月,企业未来6个月投资和招工的情况怎么样?从这个指数来看,企业还是有很强的扩张动力,这点让我们感到吃惊,一是因为现在的经济状况是属于低迷的,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讲,大家开始比较谨慎,该投资的投资,不该的缓一下。企业基本上保持高位投资和招工,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是属于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一会儿和大家仔细分享。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确实是高于行业平均的,可以想象光看数目,不看趋势会觉得中国的经济会非常好,从我们的数据里可以感到,的确无论在什么时候,中国经济在什么状况下,好的企业的经营,即使在比较差的经济环境下,也会是比较好的。

  谈到结构性问题一是经济目前疲软,销售利润下滑,库存处于上升的状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成本是高企,不能把价格传导到下游,面临的结构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背后是以前投资太多,在中国的投资基本上靠借钱,也就是贷款债务完成的。产能过剩的背后就是债务,数额太高,结构可能也不合理,这是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经济低迷的时候企业应保持乐观 否则踏空成本很高

  第二,逆境中的企业投资:是喜还是忧?

  经济效率下滑,这不是我们做的研究,我们用的是清华大学我一位同事白重恩的研究,93年税负投资回报15.67%,2000年2008年基本上下落到8%—10%之间,不是特别高,但也是非常可观的。有人说你的理财收益可以达到15%,你脑袋里应该想一下,这15%是可长期持续的吗?因为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在这里。到2012年回报率已经降到2.7%,这是非常大幅度的下滑。可以看到经济状况,这次经济增速的放缓,可能背后主要因素是结构性的,而不是单纯的周期性的问题。

  企业还在扩张,企业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在逆境中保持相当强的扩张动力,这是好事,中国经济草根层面保持了进取精神,所谓的进取精神就是冒险精神,在中国企业里体现的比较强烈,这是的一面。同时也有忧的一面,企业乐观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上,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经济形势越不好,经济形势就越好,经济形势越不好我们的政府有可能推出更大幅度的经济刺激政策,推出之前你没有扩张,对不起,你就踏空了,所以企业有预期,在经济下行时,政府会推出大规模的扩张刺激政策,在政策颁布之前先走一步,那是很理想的。很多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是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担忧的是企业家形成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一旦形成了这种预期就很难打破,这个时候如果真的不出刺激政策,我们的问题会更大,因为企业还在投资,还在借钱。如果在这之前就已经紧缩了,那我们的损失会小一些,但现在的局面有一种倒逼宏观经济政策放松的意味,这是我们感到担忧的地方。

  各行各业表现出色的企业是不是在投资,这是财富中文网颁布的数据,2014年的净资本回报率,其中最好的企业是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上市企业,在经济低迷的这段时间也是高歌猛进的,投资、员工总数不断增加,业绩也是最好的,业绩好的企业大幅扩张,这是好事,他们扩张就意味着别的企业在萎缩,这是自然的替代过程。净资本回报率,扩张之前就已经开始上涨了,保持非常强劲的回报率,这个企业从财报上来讲确实做得很不错。为什么扩张才是硬道理?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大家比较熟悉的房地产行业,我们龙头企业是万科 2007年政府打压房地产,反通胀,房地产可以说是量价齐跌,我们的王石同志就抛出了“拐点论”,他说房价不会涨只会跌,房地产的冬天来了,企业要准备过冬。其他的企业并没有这么做,跟它做对比的是保利地产,保利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在2006年大概是万科的40%。2008年房价跌了,王石说的很对,但2009年又继续大幅上升了,万科2008年开始紧缩,保利认为房地产没有冬天,永远是夏天,所以大幅度扩大买地。我们可以看到万科的销售额,2007年保利和万科相比30%—40%,到2014年上升到64%,保利在这场竞争中很成功,一下子大幅缩小了与万科的差距,万科觉得自己做错了,很快改变了策略,这才保住了龙头企业的地位,净利润的表现更加明显,保利/万科在2006年是30%,2014年74%。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为什么我们的企业经济低迷的时候保持乐观境况,因为不保持乐观有可能踏空,踏空的成本是很高的。

  中国经济改革方向“有效小政府+有效大市场”

  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都是在追求GDP增长,GDP增长的主要目的是为什么,邓小平80年代初期的时候讲,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困,要改善大家的生活,要提高居民的消费,但是经济增长这么多年发现,居民消费支出在GDP的占比不到40%,我个人认为这个数字是低估了,实际上可能超过40%,但即使超过40%,那这个数字在全球同类国家中也是相当低的,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还是投资,转移到依靠消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一轮增长消费有增加,但占比依然低迷,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与这方面的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非常正确的。

  理念上来讲,有两种作为模式,一种是大政府、小市场,还有一种增长模式是小政府、大市场。小政府,必须是有效的小政府,也不能说无政府,很多失败的国家政府低效,这些国家是很被催的。在一个富强的国家中,我们看到的一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小政府,加上有效的大市场,这样就产生了世界上最强最富有的国家,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这两个国家基本上是小政府加大市场。另外一种经济增长是大政府加上小市场,或者是开始的时候没有市场,苏联的模式、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模式都属于此列,这种模式也可以有很高的经济增速,但经济增长的效率比较低下。1978年经济改革的办法就是放权、让利,把政府的权力下放,把政府应该多拿的利益转给企业和居民,所以这样激发了市场的活力,政府缩小,市场扩大,我们从1978年到2014年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策略的正确性。根据全球 经济增长的经验和国内自己三十多年来的增长经验,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有效的小政府和有效的大市场,这一点也是深化改革里要提出的,就是要让市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大幅度的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支配。

  可以期待什么改革?

  第三,利率、债务、汇率、股市土地财政。

  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有哪些改革可以做,或者说可以期望?中国目前是低利率,我们的低利率依然高于美国,但从历史上来讲我们的利率已经很低,很可能是低于通胀率。在低利率的情况下中国形成了非常高的投资率,超过了47%,新加坡、韩国和日本在战后高增长时期也曾达到20%、30%的,甚至接近50%的水平(1984年,新加坡,47%)。但这些国家的高投资率并未长时间维持,我们希望中国也这走条路,达到这个高度以后开始下降,因为我们投资太多,产能都过剩了,希望能够优化投资、提高效率。

  中国高投资的背后是高债务,所以2000年以来,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是一路上升的。这一点的话魏老师是专家,我这边就引用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那么你可以看到,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已达282%,这个占比在全球的排名已经是相当高了。债务占比高是不是一定会产生问题?不一定,韩国就很高,很多发达国家也很高。高负债率不一定就会产生问题,魏老师做的中国资产负债表可以更明确的阐述这一点。我们要关心的不光是债务总额的问题,更要关心的是结构问题。中国的债务存在两个结构性问题,一个是期限错配,很多企业是短期借贷长期投资,一旦融不到钱资金链就断了,出现流动性危机。今年中央政府将地方融资平台等实体的债务置换成期限更长、利率更低的地方政府债,就是要改善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另外一点是汇率错配,之前人民币在升值,美元的利率也比人民币利率低,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套利的机会,因此企业有很强的动力去香港等地借美元贷款。这种套利活动对企业来说是理性的,但从宏观上来说,这导致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了货币错配,一旦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这些套利的企业和个人会承担巨大的压力,甚至破产。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汇率上套利?因为2005年改革的时候说让人民币和美元不再做固定汇率了,要脱钩,稳步缓慢上升,说了这句话之后大家怎么想,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免费的午餐,缓慢稳步升值的东西就是免费的午餐,所以大家都去套利。这样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外汇储备太高,基础货币被动大量增发等,为了对冲基础货币的飙升,央行采取了诸多措施回笼货币,假如发行央票,那么央行会亏损,因为央票的利率高于美国国债的利率。为了分摊这个成本,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来让商业银行将钱冻结在央行那边。

  对商业银行来说,这加大了它们运营的成本,揽储获得的钱有一大笔要存入央行,因此商业银行干脆将资产和负债一并转出,于是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影响银行。

  问题都放在那里,关键是怎么改革。我个人认为,这次改革也要闯关,涉及的利益集团冲突比较大。1978年改革,主要是吃不饱肚子。邓小平“南巡”也是经济低迷的时候,都是倒逼出来的改革,这些成功的闯关奠定了今天的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腐败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成功“闯关”,这是唯一选择的一条路。

  改革举措,关键问题在这里,可以列出很多需要做的改革,把IPO核准制改成注册制,废除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垄断,都非常好,但所有的这些改革短期都是紧缩的,要改革的话必须有魄力,有毅力,经济低迷又要搞紧缩政策,这是很大的政治考验。好在习近平主席开展了一系列的反腐运动,削弱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减少了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再加上顶层设计和破釜沉舟,改革闯关的成功可能就会提高,再不改的话可能真的会陷入比较大、比较长期的困境。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0925/n422130187.shtml report 6903 【提要】: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长江中国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日前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当前中国经济不光是短期的经济波动问题,更大的原因很可能是结构性问
(责任编辑:UF011)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