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证监会掀起A股监管风暴 交易所紧盯停复牌和增减持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时光机,相信很多投资者期望回到2015年6月15日,因为从这一天开始,狂风骤雨般的连续大跌,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极大地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生态环境。频频出现的违规交易,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如今,随着市场逐渐回归正轨,A股市场掀

起了一波威力惊人的“监管风暴”,使各种各样的违规行为浮出水面。恰恰是这样的背景之下,市场各方越来越认识到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性。因为规范的内部治理,渗透着上市公司的方方面面。正因为此,《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5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活动中,“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这一榜单,体现出了其内在的含金量。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刚刚过去的6月~9月,是如此的煎熬和漫长。持续近一年牛市所培育起的雄心壮志,在这4个月中,伴随着股指的急速下挫而灰飞烟灭。如今看来,正是当时的极端行情,引发了诸多市场乱象,也恰恰是极端行情掩盖下,各种形式的违规行为虽然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但在当时行情向好的大背景下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

  正义可能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伴随着9月行情的逐步企稳,A股刮起了力度惊人的“监管风暴”,当初的各种违规行为,也随之暴露在市场的镁光灯下,违规者也必将付出相应的代价。

  证监会连环“重拳”打击违规

  对于一直关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官方微博的投资者来说,近期以来相信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监管层对于违规行为的态度越发严厉,每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上,总会曝光并处理一批违规的典型案例。

  10月9日,证监会通报了8月中旬,对25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含相关子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管理及运行安全等事项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经检查发现,部分机构不认真、不深入,存在前期自查中漏报涉嫌配资账户,或者部分产品下设子单元违规进行证券交易等问题,严重违反证监会“了解你的客户”等监管规定。对此,证监会决定:拟对3家证券公司暂停新开证券账户1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部分基金公司也受到了实施相应监管措施的处理。

  与此同时,证监会于本月9日和10日连续两天集中举行听证会,对涉嫌违法减持的11起案件进行听证。这是证监会首次对违法减持案件举行大规模集中听证会。这批听证的11宗案件包括“丹邦投资涉嫌违法减持丹邦科技(002618,SZ)”案、“郭洪生涉嫌违法减持蓝英装备(300293,SZ)案”、“王传华涉嫌违法减持阳谷华泰(300121,SZ)案等。

  实际上,上述行动仅仅是证监会近期打击违规行为的一个缩影。就在国庆大假之前的9月29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集中力量对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一致行动人及实际控制人违反法律规定减持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并对首批8宗案件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其中,涉案违法超比例减持金额最高为18323.6万元,违法减持的比例最高达3.83%,罚款总计2842万元。

  9月29日,证监会除集中作出一批行政处罚决定外,还对11宗案件调查审理完毕,已经进入告知程序。11宗案件中,包括3宗内幕交易案件、4宗操纵证券期货案件、1宗欺诈发行案件、2宗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和1宗传播虚假信息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证监会近期以来对违规行为一直保持高压态势。9月25日,证监会宣布,对9宗案件作出正式行政处罚决定(3宗内幕交易案件、2宗操纵证券期货市场案件、2宗信息披露违法案件和2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案件);9月18日对5宗操纵证券是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并透露已完成对第二批共19宗上市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一致行动人及实际控制人违反法律规定减持和短线交易案件的审理工作,进入事先告知程序。

  当然,在近期以来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证监会在9月11日通报的,对马信琪涉嫌操纵暴风科技(300431,SZ)股票价格和孙国栋涉嫌操纵全通教育(300359,SZ)、中科金财[0.57% 资金 研报](002657,SZ)、暴风科技等13只股票价格的处罚,极大地震慑了各路短炒游资。

  交易所“多管齐下”治理

  在市场逐渐回归正常轨道之后,证监会对各种违规行为的高调处罚,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与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A股市场的证监会相比,上证所和深交所的处理则显得低调很多,但是从实际的影响来看,或是处罚或是问询“多管齐下”的监管方式,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在9月26日,深交所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同时挂出一则信息,内容为对锐奇股份(300126,SZ)、东方网络(002175,SZ)相关当事人涉嫌背信行为启动处分程序,引起了市场各方广泛关注。这也将两家公司上演的“高送转闹剧”,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实在此之前的9月23日,深交所网站上的监管信息公开栏目下,就已经公布了向锐奇股份发布的《关注函》,内容正是公司在董事会在提议10转15高送转议案后,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吴明厅又在公司股东会上投出反对票一事。

  与证监会主抓“大案要案”不同,交易所层面更多关注上市公司及相关方,在日常经营和信披活动当中的一些违规行为,但恰恰是因为涉及公司数量以及事件较多,交易所公布的监管信息更加丰富,更容易让市场各方看清楚目前的监管动向。

  以上证所为例,在监管信息公开一栏中,设置了包括监管动态、监管措施、监管问询、市场检查相关纪律处分等多个栏目;深交所监管信息公开一栏也同样包括监管措施、问询函件等多个方面。引起记者特别注意的是,在9月以来,上证所就发出多达逾50份问询函,内容包括“要求公司加强停复牌管理”、“及时披露员工持股计划”等多方面的信息。同时,西藏旅游(600749,SH)、ST宏盛(600817,SH)、丰林集团(601996,SH)以及太化股份(600281,SH)等多家上市公司及相关方,受到了上证所的通报批评处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出现各种问题,或多或少都会损害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事实上,很多投资者在关注一家上市公司时,容易忽视内部治理情况。从万福生科事件来看,均体现了内部治理的重要性。因此,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5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活动,就设立了“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最具竞争优势上市公司”等八大榜单,全方位帮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甄选。

  目前,“2015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活动的投票环节已经圆满结束,组委会正在紧张统计广大普通投资者,以及上百家机构的投票情况,最终获奖名单也将产生,颁奖典礼预计将于11月初在成都举行。口碑榜期待您的继续关注与支持!

  查违规 交易所紧盯停复牌和增减持

  相对于证监会的重拳出击,沪、深交易所及时公布详细的监管信息,更容易让市场各方了解到当前的监管动态。在交易所公布的一条条监管信息背后,对应着相关上市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监管进行了归纳,发现在经历了前期的极端行情之后,上市公司停复牌以及股东违规减持的行为,成为了监管的重中之重。

  “停牌钉子户”遭重点关注

  就在上周五,巴安水务(300262,SZ)公布了一则有些另类的公告。公司称收到了监管关注函,深交所对公司因筹划并购普拉克(PuracAB)等环保资产事项,停牌超过两个月,期间未披露收购事项的交易进展等情况表示关注。深交所并要求公司在10月9日前复牌,或说明停牌期间的工作进展、继续停牌的原因以及预计复牌时间等情况。

  对此,巴安水务公布了自7月20日与交易对手方签署保密协议以来的具体进程,并表示拟向深交所申请公司股票继续停牌至11月21日,若该议案未经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股票将于股东大会次日起复牌。而为充分尊重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张春霖自愿在该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回避表决。

  而相对于交易所对于巴安水务停牌的关注,ST宏盛(600817,SH)则直接因为停复牌不审慎,受到上证所的通报批评。上证所指出,ST宏盛今年1月22日起停牌,自2月5日明确筹划非公开发行事宜后,延期复牌4次。7月18日,公司披露终止原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拟启动新项目,并继续停牌至11月3日。8月3日,公司股东大会否决了公司继续停牌的相关议案。上证所指出,公司股票停复牌直接影响公司股东的交易权利,尤其是长期停牌对投资者利益影响重大。此外,上证所还指出了ST宏盛存在公司非公开发行相关公告披露内容不完整,风险揭示不充分的问题。

  实际上,上述两个案例仅仅是近期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停复牌监管趋严的一个缩影。今年6月底和7月初,伴随着股价无视任何利好的急速下挫,“停牌避险”成为了大批公司的选择。在这一波停牌潮的最高峰,竟然有一半的上市公司高挂免战牌。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公司带着各种消息复牌,但是依旧有一批“停牌钉子户”继续停牌,它们自然也就成为了交易所和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

  以上证所为例,9月份累计发出51份监管工作函,其中约有40份内容涉及了上市公司停复牌管理的问题,涉及公司包括安彩高科(600207,SH)、海南椰岛(600238,SH)、中毅达(600610,SH)和长园集团(600525,SH)等近40家上市公司。其中,上证所在9月28日发出“要求公司加强停复牌管理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紧接着在9月30日,又向通葡股份(600365,SH)发出了“要求公司审慎决策继续延期复牌事项”的监管意见函。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此前极端行情中,大批上市公司接连停牌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也说明一些特殊的市场环境,会对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市场的逐渐稳定,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也应该随之回到正轨,不符合停牌标准的公司也应该复牌,以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违规交易案例频现

  在前段时间的极端行情中,整个A股市场都陷入了一片恐慌当中,各种乱象也随之出现,除了大批上市公司集体停牌以外,种种违规交易行为也随之涌现。9月中旬,证监会公开表态,将持续对违法减持和短线交易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回顾今年7月,为了进一步稳定市场,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6个月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然而从实际情况上,依旧有部分上市公司股东“顶风作案”。由此出现了近期证监会对多起违规减持案件,进行公开处理的一幕。

  而相对于证监会的通报,交易所的公开监管信息则透露出了更为详细的信息。如深交所就近期公布了多家公司股东的违规减持行为。其中包括,荣盛发展(002146,SZ)董事兼副总裁鲍丽洁,在8月24日披露半年报之前,卖出公司股票2万股,交易金额21.54万元;奥普光电(002338,SZ)持股5%以上股东施玉庆,在5月20日至6月25日,买入56.8万股奥普光电股票后,又于7月1日卖出20.4万股,构成短线交易;仁和药业(000650,SZ)实际控制人杨文龙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减持公司股份比例达到总股本的9.99%,未在首次出售二个交易日前,披露将在连续六个月内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出售仁和药业股份超过5%的提示性公告。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仅是减持,凡是触及“红线”的增持行为,同样也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比如近期上证所就公布消息称,7月9日至9月2日,黄永飞等使用分别开立和实际控制的股票账户,增持博通股份(600455,SH)公司股票356.89万股,增持比例达博通股份已发行股份的5.71%,并迟延于9月9日对上述股票增持情况进行披露。

  据记者梳理,涉及近期通报的违规交易信息,多是涉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高管违反规定进行减持,或是出现短线交易情况。另外,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在增持达到一定标准后,没有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也受到了关注。

  9月29日,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应严格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额外的利益。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较中小股东而言,具有明显的持股优势和控制地位,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大比例减少(达到或超过5%)的事实,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属于重大信息,应当及时予以披露。在尚未披露之前,中小股东及其他投资者毫不知情,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因具有信息优势,应当依法杜绝交易,否则不仅侵害了中小股东的知情权,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证监会表示,该类案件中当事人当披露不披露,当限售仍减持的违法行为,是对法定义务和诚信准则的公然违背,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极大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必须依法受到应有的惩处。

business.sohu.com false 每日经济新闻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12/952356.html report 8008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时光机,相信很多投资者期望回到2015年6月15日,因为从这一天开始,狂风骤雨般的连续大跌,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也极大地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生态环
(责任编辑:田欣鑫)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