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滨河路126号,看上去是一片略显陈旧的厂房区,这里曾是北京市造纸七厂的场址,如今它的大门上又挂上了一副“国际人才港”的招牌。
16日下午,一场由中国人才发展基金会主导建设的“首都国际人才港”项目推进会在这片厂房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
甬祥,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文普等近200人出席会议。
在此次会议期间,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宝力集团有限公司、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荣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入港战略合作协议。
“国际人才港”项目预计总投资263亿元,采取“社团牵头、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旨在成为高层次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
路甬祥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推进会以科技创新时代的国际人才开发为主题,重点研讨人才开发与科技产业构建、人才港建设等内容,将积极发挥官产学研的合力,大力支持首都跨越发展,这对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创新驱动等重大国家战略,国际化人才是当务之急、长远之需。开发国际人才资源,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也是破解首都“城市病”的关键。北京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是永恒的,渴望人才的大门是敞开的。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文普介绍,“首都国际人才港”前期重点布局 “一港三园”,包括建设“网络安全谷”“健康金融区”“人才产业区”等五大引领性项目。
“首都国际人才港”计划通过营造特有环境、打造特色平台、试行特殊政策、提供特有服务,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推动创投事业发展,促进科技要素流动,锻造创新创业的人才链、资本链和产业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和加速器。
马文普介绍,将先期在北京运河边、深圳前海湾、珠海大横琴山等经济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布局“国际人才港”,打造国际人才来去自由的“软口岸”,建设吸附和集散境内外创新资源的“中转站”,为国家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营造良好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在此次会议上,大型人文纪录片《人才》也举行了开机仪式。该片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联袂打造,作为中央电视台重点选题,旨在用形象的电视语言展现人才故事,用生动的古今故事反映强国密码,立足人才案例,回应现实关注,探寻未来趋向,全景式、独特地展示人才的价值与规律,弘扬创新精神,凝聚创造力量,力争对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展超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