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金融动态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华泰:两融新规非利空将引慢牛行情 蓝筹切换正当时(组图)

来源:财经网
  原标题:华泰金融两融新规重要电话会议:两融新规利空吗?引导蓝筹切换正当时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巴黎事件对世界金融体系有影响,但并不会很大,与911事件不可比拟。这次事件会使得各个主流国家更加团结,更加紧密结合,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另外,就算美国在201 5年12月加息,由于投资者已经充分消化,就跟13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QE一样,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利空释放,靴子落地还说不定是利好呢。这次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从50%调整到100%是一个政策正常化的过程,因为以前一直是100%,而在股灾期间才逆周期调整降到50%,现在股灾已经过去回到正常而已。市场从底部起来以后还是很多炒作型的股票,客观来说这很危险这些炒作型股票是连续拉涨停,不停的刺激没有风险识别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而这些个人投资者又喜欢把两融杠杆比例用到极致,这就进一步导致市场的炒风蔓延。如果投资者希望贷款投资的话,买蓝筹的动机将大大增强。因为杠杆的降低,将大大影响炒作股票的预期收益,反过来提升蓝筹的吸引力。所以一定要明白监管层的意图,就是要去把炒风压一压,实现真正的慢牛。我们未来五年要有30万亿的资金要进入权益市场里,这是大的判断,而最近习大大亲自把股票市场列作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去发展,可能在这个时候冒然把市场搞砸吗?不可能的。人民币国际化就买大金融我们这一轮股市改革的外因是人民币国际化,而内因则是大改革。

  从金融股来说,券商是金融子行业中资产质量最优秀,增长最确定的行业。对于银行来说很多人看到不良贷款率会提高。而保险明年的开门红很可能超预期,要重点关注,保险的行情也可能会提前,保险的费率改革包括投资领域进一步市场化,都使保险股的股价有很大空间。金融股的走势最相关的内因就是大改革,改革对股价形成明显正面刺激,自然最后时点也往往是金融股表现好的原因。尤其是今年最后这两个月和明年第一季度,我觉得风格会切回到大金融领域,不要认为金融股没有机会。从市值偏小,估值过高的股票,向中等市值,反而具有转型和改革动力的股票去切换,大资金刚刚进场。

  两融新规解读:

  (1)对于存续合约按之前规则进行,且合约可以展期。对于新增规模增速有影响,预计未来两融规模趋于稳步提升。稳步提升。

  (2)当前杠杆水平不高,风险可控,管理层调整保证金比例旨在防止投资者过度使用杠杆对小盘股的疯狂炒作,更多引导市场向理性、稳健的投资风格转换,引导大盘蓝筹股的长期投资价值。目前11月12日两融规模1.17万亿元,占流通市值2.82%;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交易比12.5%,预期后期业务将稳定发展。

  (3)从草根调研看:当前券商两融实际杠杆水平在1.2-1.3倍左右,理论杠杆下调1倍对实际两融影响并没1倍影响之大。

  (4)新规的杠杆效应有分化。投资者使用两融工具的杠杆效应来自于实际融资规模=保证金/融资标的保证金比例=(担保品市值*对应折算率)/融资标的保证金比例。

  (5)新股的市值配售利于投资者增加两融资金对“低风险+高杠杆”标的配置需求。

  (6)大金融高股息亮眼+高杠杆效应实现稳定回报。

  非银行金融行业投资策略:券商板块处于弹性较高周期,中长期板块向上空间广阔。同时,板块还有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户的催化,大资金优选流动性强、业绩好、弹性高的板块,改革和政策红利给予券商成长性,市场化给予券商活力,高成长+高弹性催化券商新机会。

  投资逻辑:

  逻辑一:投行项目充裕和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券商:新大招组合(新龙头、光大、招商)、广发证券

  逻辑二:特色化差异化长江、西南、国元和兴业证券

  逻辑三: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国投安信、东兴证券。

  逻辑四:市场高β弹性的东方、国信证券。

  逻辑五:创投股,直接受益IPO重启后的股权投资公司,鲁信创投以及园区类投资公司。

  逻辑六:券商影子股,参股优秀券商的股东标的,广发三宝。

  保险行业:投资逻辑:推荐投资能力优秀、产品设计能力强、弹性好的新华保险。其次是协同效应显著,投资能力优秀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推荐投资业绩回升,盈利不错的中国太保

  多元金融:租赁行业迎来发展好时机,政策红利大力支持,行业空间打开。推荐:租赁龙头、外延扩张持续、多元金融加速的渤海租赁

  多元金控:国企改革加速,央企和地方国企金控公司将受益,未来金融控股集团将承载重要作用,推荐标的:国改预期强烈、股权投资创新的鲁信创投。

  以下为研报原文:

  罗毅大家好!我是罗毅,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金融分析师,又和大家见面了,每一周可以感觉到各种政策都在频出,所以我们经常会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和大家保持沟通,我们觉得这种效率比较高。

  1.巴黎事件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如何?

  我们先说一下巴黎事件的影响,最近两天大家对巴黎事件,对于全球股市的影响有很多的解读,作为金融系统的研究一员,首先觉得巴黎事件这个事情本身是很悲惨的,我们肯定是强烈谴责IS,但也不用像很多投资者认为的巴黎事件相当于美国9·11,我觉得两者有着本质不同,不同在哪里?

  规模不一样:美国9·11死亡人数近3000人,而法国这次还没有到这个数量级。

  两者所面对的国家是不一样的:9·11挑战的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这次是法国,人口数量级也不一样,美国三亿多,法国六千多万

  国际的环境不同:9·11是当时世界的无疑的领导者美国被恐怖主义者袭击,而今天,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IS挑战的是很多主流国家而非一个国家。

  从全球政治金融领域的影响来说,对巴黎事件不应该恐慌,全球更要团结和携手并进,一起去打击IS。这次事件使得各个主流国家更加团结,更加紧密结合,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2.对美联储加息如何看?

  投资者目前比较担忧美联储加息。这个事儿我之前也有判断,在8月市场最恐慌时,我说美联储不会在9月加息,会推迟一个季度,因为我了解中美博弈的节奏。在《说一说我的心里话,为什么我现在推荐金融股》中有重点写到,2013年6月20日,伯南克还是美联储,第一次说要退出QE,引发市场一片恐慌,这是中国钱荒的外因,这么刻骨铭心的历史,大家应该不会忘记。

  但是7月初又是伯南克说退出QE没有时间表,大家松口气,也是股市从1847点开始走出向上趋势的起点。而到了13年10月份,美国才正式开始宣布准备退出QE,2014年是美国正式退出QE的一年,但中国从2000点涨到3000点附近。我们有因为美国正式退出QE而崩盘吗?结论很确定是没有的。

  就算美国在2015年12月加息,由于投资者已经充分消化,就跟13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QE一样,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利空释放,靴子落地还说不定是利好呢。别忘了我们用这一季度的推迟,做了很多的改革,而这些改革已经让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看一下外汇储备,外汇占款都在企稳回升了,而国内投资者情绪已经明显乐观。

  3.关于这次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从50%调整到100%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下,为什么两融保证金要从50%提到100%?第一:这是一个政策正常化的过程,因为以前一直是100%,而在股灾期间才逆周期调整降到50%,现在股灾已经过去回到正常而已。第二,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这两周,市场从底部起来以后,什么股票涨得最好?还是很多炒作型的股票,客观来说这很危险,为什么?这些炒作型股票是连续拉涨停,不停的刺激没有风险识别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而这些个人投资者又喜欢把两融杠杆比例用到极致,这就进一步导致市场的炒风蔓延。我们做草根调研了解到:个人投资者现在情绪正在亢奋。真正去买蓝筹的个人投资者,依然很少,尤其是有融资资格的个人投资者,他们反而更愿意去跟随炒作型股票,而这种投资者他们去买入炒作型股票用的杠杆往往会放到极致,而现在没有了HOMS系统,没有了伞形信托等场外配资体系,很多个人投资者就在利用两融的杠杆把杠杆放大到极致,尤其是在风险控制比较弱的券商那里,甚至可以对炒作型股票把杠杆放到上限。

  另外草根调研了解到,个人投资者实际买金融股不多,因为中国的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是极高的,大家往往希望买了以后第二天能有涨停板,很少能熬个一年的。

  所以说个人投资者在大金融上的杠杆比较低,而在炒作型股票上的杠杆却比较高。所以如果这次保证金调整的目的是要让杠杆回到正常水平,那么肯定意味着炒作型股票的风险会大的多。

  而且这次新政后,也是有可能部分激发投资者购买真正蓝筹股的意愿,我们说说为什么?

  炒作股票的折算率只有30%到40%,而蓝筹股往往是60%、70%,如果我买了一百元的股票,如果折算成30块钱,我放两倍杠杆,我才能贷出来60块钱。但是我如果一百块钱买的是金融股,如果按70%的折算率来贷款的话,就算只放一倍杠杆也可以贷70块钱。新政后,因此炒作股只能贷出来30元,而蓝筹股还是可以贷出70元,如果投资者希望贷款投资的话,买蓝筹的动机将大大增强。因为杠杆的降低,将大大影响炒作股票的预期收益,反过来提升蓝筹的吸引力。

  所以一定要明白监管层的意图,就是要去把炒风压一压,实现真正的慢牛。周五很多炒作型的小股票出现集体跌停的情况,我觉得已经在反映这个预期。再往后,随着注册制进一步临近,随着金融反腐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很多监管政策的改革、变化,我们相信在最后这两个月到明年一季度,市场的风格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一定要明白监管层是希望股市长牛,所以压一压,并不是要把市场搞砸了。

  4.为什么相信大金融还能走牛?

  有几个因素让我有信心。之前也说过,我们未来五年要有30万亿的资金要进入权益市场里,这是大的判断,而最近习大大亲自把股票市场列作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去发展,可能在这个时候冒然把市场搞砸吗?不可能的。这个资金还是要源源不断进来的,只不过资金要进的更持续,而且要想办法进入真正的好企业。现在大批资金正在找出路,房地产,高利贷,信托,互联网金融,债券领域过度沉淀的资金,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去,很大可能来股市,监管层近期应该是看到这些资金在蜂拥入市,所以才要控制下节奏。监管层的数据应该掌握得更加清楚,就算是我们自己跟踪的数据,最近两融业务上升速度也是非常迅猛,而且里面有不少的融资资金是到了炒作型股票里。

  但是券商股不用过度担心,因为目前估值和盈利增长都不错,而且因为本土大资金最喜欢的就是券商股,如果这个方向不变的话,假设明天有一个特别大幅的低开,或许这个时候反而是选择一些优秀的券商低位买入的黄金时机,尤其是错过上一轮暴涨的投资者。

  券商股里买什么呢?我也说过很多次,估值太贵的,尤其50倍动态市盈率以上的公司要小心一些,这次可能会让风格朝着价值的方向转一下。中等估值水平的券商或许受到青睐,例如长江,新大招等。

  这个时点也可以加些保险银行,例如我们主推的新国太组合,银行里面多买一些城商行或是有改革预期的股份制银行,比如宁波、光大、北京,华夏我觉得就挺不错的。

  5.人民币国际化就买大金融

  这个周末又出台一个重磅的消息,拉加德亲自说支持中国加入SDR,这个基本相当于管理层已经提了一个方案到董事会,同时董事会的主要董事都分别公开表态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都已经公开表态,那么应该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了。

  回到我们之前强调的人民币国际化就买大金融,这个不会变,和2005年7月一样,我们回顾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2005年7月就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起点,这是中国A股市场从1000点崛起的重大外部背景,而股权分置改革是内因。我们这一轮股市改革的外因是人民币国际化,而内因则是大改革。

  周末很多人看到了金融反腐又进一步,这说明下来改革也会加速。金融反腐与金融改革是并进的。

  6.GDP增速和大金融股的走势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问很多人,2014年初GDP是将近8%,到现在6.9%,但是股市从2014年初到现在是涨了70%,怎么解释?解释不了。我还是那句话,市场股价最相关的是货币因素,最近有一个很好的现象,M1的同比增速在10月最新数据是14%,明显回暖,和股市依然十分相关。《M1定买卖》还是很实用的,现在这个指标依然有效,所以盯货币更有意义。

  7.金融股的基本面到底如何?

  第一个是证券的基本面到底怎么样?很多人说现在券商估值高了,今年券商盈利,像主流券商盈利都在一百亿以上,明年会不会大幅的下滑,交易量跟不上就完蛋了?我给大家做一个测算,两融业务按照最新预测,明年底可能重回2万亿,因为这个市场的融资需求始终存在,而场外配资已经没有了,我们如果判断市场继续是稳步向上,明年回到4500点以上,两融金额也是稳步上升,很有可能回到前期高点。回看今年融资融券的数字:1季度1.26万亿,2季度1.98万亿,3季度1.1万亿。而如果明年底能到两万亿,那么代表两融日均余额应该在1.6万亿左右,比今年增长30%。

  明年6月底以前要推战略新兴板,注册制可能会同步,新三板分层机制马上退出,股权融资将有大幅提高,投行这块收入应该会有大幅提高。

  有人说交易量没这么大,我同意,而且一些券商的佣金率还要下降,但是经纪业务可以靠两融来支撑,同时投行业务,资管,自营做市都在高速发展,整个利润30%增长是可以预期的。主流券商的估值是多少?目前15倍的PE,2倍的PB,不算贵,因为券商是金融子行业中资产质量最优秀,增长最确定的行业。

  对于银行来说:很多人看到不良贷款率会提高。我们做了一个图,你会发现不良率和股价是一个方向变动的,不良率往下的时候银行股股价往下,不良率往上银行股往上,说明股价比银行基本面要提前,没有人看到你的数据再买股票。记得2013年很多人说银行不良贷款率会三年到10%,现在三年过去了,不良率才到1.5%,其实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别自己吓自己。

  对于保险来说:明年的开门红很可能超预期,要重点关注,保险的行情也可能会提前,保险的费率改革包括投资领域进一步市场化,都使保险股的股价有很大空间。

  8.到底金融股有没有超额收益?为什么总在最后季度发飙?

  很多人说金融股没有超额收益,其实2012、2013、2014、2015金融股都有超额收益,尤其是在最后一个季度,只不过是不同的子版块就是,为什么最后一季度发飙?理由很复杂,从资金博弈角度出发,我的判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本土公募机构往往排名是在最后两个月,最后一个季度是最关键的,调仓的动机是最弱的,因为本土公募的仓位是公开的,你买什么股票所有的机构都能看到。而又不愿意最后调仓,或许其他的大资金如果要发动行情,恰恰喜欢找本土公募持仓量最少的时机进行买入。

  近期看看龙虎榜数据,公募基金很多是在卖出金融股,这点基本上应该是比较确定的。那现在金融股持仓应该更低了,所以要小心哦,说不定又有行情了。

  第二,每年最后两个月改革都会加速,因为党的全会往往在10月或11月,因此在开完会后,会有更强的共识推动改革。同时一年的改革任务往往要在最后时点完成攻关。而金融股的走势最相关的内因就是大改革,改革对股价形成明显正面刺激,自然最后时点也往往是金融股表现好的原因。

  再次强调,大家一定要相信大金融有大机会的判断,尤其是今年最后这两个月和明年第一季度,我觉得风格会切回到大金融领域,不要认为金融股没有机会。如果大金融真的开始崛起,那么由于强大的吸金效应,小妖票没有流动性的现象可能又会重现。而我感觉,现在本土大资金刚刚进场,因此对市场整体不要太悲观,但是个股分化,风格切换不要忽视。并不是叫大家都只买金融股,而是说,最少要到标配30%,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我们的排序依然是证券、保险、银行。但是风格会有所切换,从市值偏小,估值过高的股票,向中等市值,反而具有转型和改革动力的股票去切换,这是我的判断。

  最后还是再强调下,大资金刚刚进场,记住这个大数,5年30万亿的资金要进入股市,如果周一有低开,或许也是不错加仓的时机。

  沈娟两融新规解读:11月13日沪深交易所宣布降低两融杠杆比例,将投资者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自11月23日起实施。同时,证监会宣布调整后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实施前已存续的融资融券合约仍按照调整前的相关规定执行。投资者不需要因此次调整追加保证金或平仓,已存续的融资融券合约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合同约定办理展期。

  两融保证金比例从50%提高至100%,意味着投资者的理论融资杠杆从最高上限的2倍降至1倍,相同保证金前提下,可融资买入的金额减少。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两融规模增速的速率和市场资金量的活跃度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实际上,深入解读此处政策的深层次逻辑看,此举是监管层在引导市场向理性、稳健的投资风格转换,抑制小盘股的疯狂炒作,引导大盘蓝筹股的长期投资价值。中长期来看,对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蓝筹股的价值发现是重要利好。

  (1)对于存续合约按之前规则进行,且合约可以展期(7月2日规定展期次数由投资者和券商协调,假设至少展期一次,则对存续融资规模的影响不大)。对于新增规模增速有影响,预计未来两融规模趋于稳步提升。

  (2)从两融当前实际运行看:因股灾影响两融担保市值从6月份的5.7万亿下降到9月份的2.86万亿,市场平均担保比例从今年6月的277%下降到9月的246%。10月市场逐步企稳,信用账户数和新增信用账户止降提升,实际使用融资融券投资者持续回升,两融担保市值从9月的2.86万亿提升到11月12日的3.89万亿元,市场担保比例280%,两融业务开展以来的2012年5月之后的最高水平,当前杠杆水平不高,风险可控,管理层调整保证金比例旨在防止投资者过度使用杠杆对小盘股的疯狂炒作,更多引导市场向理性、稳健的投资风格转换,引导大盘蓝筹股的长期投资价值。目前11月12日两融规模1.17万亿元,占流通市值2.82%;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交易比12.5%,预期后期业务将稳定发展。

  (3)从草根调研看:当前券商两融实际杠杆水平在1.2-1.3倍左右,理论杠杆下调1倍对实际两融影响并没1倍影响之大。从目前券商两融实际运行看,券商两融的杠杆都设置在政策规定的2倍理论杠杆之下,尤其是7-8月股灾下,券商都加强对两融保证金比例调整,券商给投资者提供的股票融资杠杆水平约1.7倍左右,股灾影响和市场震荡下目前券商的实际杠杆使用水平在1.2-1.3倍。

  (4)新规的杠杆效应有分化。投资者使用两融工具的杠杆效应来自于实际融资规模=保证金/融资标的保证金比例=(担保品市值*对应折算率)/融资标的保证金比例。此处调整后分母的可调整空间较小,但对于需融资的投资者可从分子—持有担保品的折算率高的标的提高实际融资金额,达到最大话杠杆效应,由于大盘蓝筹的折算率均较高,具有更大的保证金基数效应;而小盘股的折算率相对较低,基数效应较小。此处规定之后对于大盘蓝筹股的杠杆效应更强,利于引导投资者提高蓝筹股配置,发挥杠杆机制。

  (5)新股的市值配售利于投资者增加两融资金对“低风险+高杠杆”标的配置需求。IPO申购采取市值配售机制,两融融资股票市值也纳入可申请市值配售额度,大盘蓝筹股的实际杠杆效应更强,新规下投资者买入大盘蓝筹的融资效应强于小票融资效应。

  (6)大金融高股息亮眼+高杠杆效应实现稳定回报。金融股相比小盘股具有更高更稳定股息率,约在5%左右,收益率可能比不上部分小盘股,但是长期来看,金融股增加杠杆后的综合回报率却不容小觑。从风险角度考虑,金融股更大的安全边际、稳定的高股息分红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都更具吸引力。尤其是经历一轮行情洗礼后,大金融已在崛起,金融改革步伐加紧不断催化板块新机会,市场走强下券商的正循环效应持续,看好大金融的大机会。

  非银行金融行业投资策略:

  证券行业:证券行业正在赶上最好的时代,前期股灾下市场风险和部分公司的问题都充分释放,未来证券行业,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新起点。过往有很多的改革推进确实是比较慢,未来改革会加速,尤其是注册制改革将是资本市场活力的再次回归,证券公司的市场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将真正实现,未来证券公司在投行业务上不仅仅只是传统的中介通道,更多会发挥市场定价和风险控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证券公司相关的业务机会将越来越丰富,同时也会受益整个市场扩容和市场红利,传统经纪业务不再是券商最强势的业务,佣金绿是处于下滑状态,交易量很难持续维持高位,但新业务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2015年是两融业务爆发,预计明年投行业务发展将会超出市场预期,两融业务将进入比较稳定发展状态,同时资产证券化和新三板业务将在未来两至三年进入爆发的周期。整体证券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周期。资本市场正处于崛起的大市场环境下,证券公司实际上是最受益资本市场发展的板块,随着市场发展,券商业务和业绩和空间将进一步打开,行业整体方向是向好的,整体是属于向上发展轨道,继续维持推荐评级。

  券商板块处于弹性较高周期,中长期板块向上空间广阔。同时,板块还有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户的催化,大资金优选流动性强、业绩好、弹性高的板块,改革和政策红利给予券商成长性,市场化给予券商活力,高成长+高弹性催化券商新机会。

  投资逻辑:逻辑一:投行项目充裕和竞争力强的大中型券商:新大招组合(新龙头、光大、招商)、广发证券。

  逻辑二:特色化差异化长江、西南、国元和兴业证券。

  逻辑三: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弹性大的国投安信、东兴证券。

  逻辑四:市场高β弹性的东方、国信证券。

  逻辑五:创投股,直接受益IPO重启后的股权投资公司,鲁信创投以及园区类投资公司。

  逻辑六:券商影子股,参股优秀券商的股东标的,广发三宝。

  保险行业:受益市场回暖,保险板块低估值+业绩稳定+弹性佳的特性,是当前市场优选板块。行业资产端和投资端良性发展,资产端受益市场红利下的保险需求持续,系列改革为保险打开业务空间。投资端受益市场回暖和投资品种放开,在承保和投资双驱动的条件下,保险板块有比较好的配置时机。估值上看,现在保险P/EV估值在1.3-1.4倍左右,处于估值低位、行业基本面增长强,新业务价值发展良好,估值有修复机会。

  投资逻辑:推荐投资能力优秀、产品设计能力强、弹性好的新华保险。其次是协同效应显著,投资能力优秀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推荐投资业绩回升,盈利不错的中国太保。

  多元金融:租赁行业迎来发展好时机,政策红利大力支持,行业空间打开。推荐:租赁龙头、外延扩张持续、多元金融加速的渤海租赁;关注旗下租赁业务有大发展的晨鸣纸业东莞控股

  多元金控:国企改革加速,央企和地方国企金控公司将受益,未来金融控股集团将承载重要作用,推荐标的:国改预期强烈、股权投资创新的鲁信创投。多元金控完善、创投模式持续、军工主题的中航资本

  两融保证金比例上调—利空么?莫急话秋凉-两融新规点评

  事件:

  11月13日沪深交易所宣布降低两融杠杆比例,将投资者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自11月23日起实施。同时,证监会宣布调整后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实施前已存续的融资融券合约仍按照调整前的相关规定执行。投资者不需要因此次调整追加保证金或平仓,已存续的融资融券合约可以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合同约定办理展期。

  点评:

  此次两融保证金比例从50%提高至100%,意味着投资者的理论融资杠杆从最高上限的2倍降至1倍,相同保证金前提下,可融资买入的金额减少。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两融规模增速的速率和市场资金量的活跃度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实际上,深入解读此处政策的深层次逻辑看,此举是监管层在引导市场向理性、稳健的投资风格转换,抑制小盘股的疯狂炒作,引导大盘蓝筹股的长期投资价值。中长期来看,对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蓝筹股的价值发现是重要利好。

  对于存续合约按之前规则进行,且合约可以展期。对于新增规模增速有影响,预计未来两融规模趋于稳步提升。细则表示此次调整仅针对新开融资合约,存续合约按照调整前规定执行并且可以展期。由此看来,存量资金短期内不会受到新规的约束,展期也为存量资金预留较长的时间窗口。7月2日修订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在维持现有融资融券合约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基础上,允许证券公司根据客户信用状况等因素与客户自主商定展期次数。所以考虑展期因素,存量资金对于两融市场稳定发展仍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存量效应至少持续半年。增量资金在新规限制下,规模扩张会有所放缓,整体来看两融规模增速将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目前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约3%,两融交易量占市场总交易量约15%,与成熟市场3%和20%的警戒线已十分接近,适当的调整有利于加强市场风险控制,抑制短期投机,长期引导市场走向平稳、理性和价值投资。

  当前券商两融实际杠杆水平在1.2-1.3倍左右,理论杠杆下调1倍对实际两融影响并没1倍影响之大。从目前券商两融实际运行看,券商两融的杠杆都设置在政策规定的2倍理论杠杆之下,尤其是7-8月股灾下,券商都加强对两融保证金比例调整,大部分券商担保比例在65%-80%,券商给投资者提供的股票融资杠杆水平约1.3-1.6倍左右,股灾影响和市场震荡下目前券商的实际杠杆使用水平在1.2-1.3倍。

  新规的杠杆效应有分化。投资者使用两融工具的杠杆效应来自于实际融资规模=保证金/融资标的保证金比例=(担保品市值*对应折算率)/融资标的保证金比例。此处调整后分母的可调整空间较小,但对于需融资的投资者可从分子—持有担保品的折算率高的标的提高实际融资金额,达到最大话杠杆效应,由于大盘蓝筹的折算率均较高,具有更大的保证金基数效应;而小盘股的折算率相对较低,基数效应较小。此处规定之后对于大盘蓝筹股的杠杆效应更强,利于引导投资者提高蓝筹股配置,发挥杠杆机制。大盘蓝筹股折算率较高,吸引更多保证金流入。对于大金融蓝筹股来说,折算率一般为65%-70%,在股票担保物中达到最高,相比折算率30%左右的小盘股来说,其保证金市值增加了一倍,杠杆也相应增加一倍。在保证金基数值上调后,高折算率股票具有更大杠杆效应。

华泰:两融新规非利空将引慢牛行情 蓝筹切换正当时

  大盘蓝筹股的杠杆优势更加凸显。一方面,证券公司在设定保证金比例时一般会参照折算率进行,例如大型券商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融资标的要求保证金比例:如xx证券的保证金比例=120%-折算率,折算率越高,杠杆也越高。另一方面,虽然之前的理论杠杆比例下限是2,但实际融资交易中使用的杠杆并未达到2倍,部分券商实际杠杆已经接近1.2-1.3倍,所以整体上杠杆资金对于本次下限调整的敏感度会非常有限。此时,在资金量缩小+高杠杆优势前提下,反而进一步凸显大盘蓝筹股的高性价比。证券公司的保证金比例自股灾之后有所调整,大部分券商的保证金比例调至65%-80%左右,即券商对投资者提供杠杆在1.4-1.6倍区间,但相对于小盘股来说仍然具有绝对杠杆优势。新规则下融资买入金融蓝筹股的杠杆效应将明显优于之前对小盘股的追捧。

  以100万资本金为例,在保证金比例50%理论要求下,若融资买入标的担保比例为70%,在担保品为小盘下则最终可融资50万买入融资标的,最终持有150万市值;而新规后,假设该融资标的担保比例调为110%,若担保品是大盘股作为融资标的,则可市值可融资59万买入融资标的,最终持有159万。可以预见,未来两融市场资金将更青睐于大盘蓝筹股,

  有利于小盘股高烧减退,引导市场风格从伪成长、伪价值向真成长、真价值切换。

华泰:两融新规非利空将引慢牛行情 蓝筹切换正当时
来源华泰证券)
business.sohu.com false 财经网 https://stock.caijing.com.cn/20151116/4011255.shtml report 14186 原标题:华泰金融两融新规重要电话会议:两融新规利空吗?引导蓝筹切换正当时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巴黎事件对世界金融体系有影响,但并不会很大,与911事件不可比拟。这次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