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资本并购频频,上市公司与教育企业相互借力?(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本并购频频,上市公司与教育企业相互借力?
导读

  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收购或拟收购教育企业,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最近两年“互联网+教育”成为资本“新宠”。一些上市公司欲借投资或收购教育企业,转型进入教育行业,而教育企业也想借此站上资本市场的风口……

  本报记者 戴春晨

  实习记者 黄敏 史梦怡 广州 报道

  11月16日晚,站上涨停板的秀强股份抛出停牌公告。公告称,该公司拟收购一家国内的教育标的公司100%股权,估值约为2亿元,全部以现金形式支付。因收购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当日开市起停牌。根据公告,被收购的教育标的公司主要从事幼教机构的投资经营及与之相关的延伸业务。

  上市公司将并购的焦点投向教育行业,这在近期的二级市场并不鲜见。幼教、在线教育、K12等关键词频现上市公司的公告或报端。业内有分析指出,近年,教育尤其是“互联网+教育”成为资本拥抱的新热点。一些上市公司欲借投资或收购教育企业,转型进入教育行业,而教育企业亦可借此站上资本市场的风口。

  但也有分析指出,一些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与教育完全无关,进入教育行业后,在管理及业务发展方面均面临极大挑战;另外,在教育行业内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很多在线教育企业并未找到盈利模式,整个行业存在“泡沫”,教育行业的资本寒冬即将来临。

  教育资产“曲线”上市?

  多年沉寂之后,教育行业如今似乎接到了股市资本递过的橄榄枝。

  在秀强股份因并购幼教企业停牌之前,类似的并购事件已接二连三出现在二级市场:11月4日,保龄宝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浙江新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浙江新通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控股权,同时配套募集资金。8月份停牌以来,该公司公告所提及“涉及金额不低于9亿元”的标的公司终于揭开面纱。

  时间再往前推,教育企业并购事件有:丰东股份拟全资收购K12在线教育企业云学时代,ST宏盛拟收购龙文教育,恒立实业将全资收购京翰教育,洪涛股份收购跨考教育……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2015年,有超过20宗涉及上市公司并购教育企业的事件。

  从市场反应上看,并购教育企业,对上市公司股价有拉动作用。如5月12日,中泰桥梁发布定增投资国际学校项目公告,即在当日出现涨停;7月28日,银润投资发布收购学大教育公告,8月10日亦出现涨停。

  有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并购教育企业,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看中教育行业的发展潜能及这一行业的抗衰能力。ST 宏盛意欲并购龙文,可以算是上市公司看好教育的“典型”。对于整个2015年几乎都在停牌的ST宏盛来说,与尼日利亚4G 项目的谈判无果而终,选中石材资产又遭否决,将重组的对象圈定主营中小学一对一培训业务的龙文教育,大有要“咸鱼翻身”的味道。但从目前释放的消息看,双方尚未签署实质性协议。

  而对于龙文教育而言,“并购”也许是其登陆A股的一大机遇。龙文教育目前拥有上千家教学中心,2011年底曾获得信中利资本和深圳创东方联合4.5亿元融资,刷新当年业内最大单笔融资纪录。融资之后,龙文教育雄心勃勃,欲冲击A股“教育第一股”,最早将上市时间锁定在2013年。但事与愿违,成为“教育第一股”的是新南洋2014年并购的昂立教育。

  业内观点认为,因为管理、政策等多种问题,龙文教育上市之路不得不一推再推。ST宏盛此次的收购计划,除了其本身想拓展业务,结束其长期处于重组停牌的状态以外,可能也是龙文教育登陆A股的一大机遇。

  在A股主板市场尚未全面开放之前,教育企业除了海外上市、挂牌新三板之外,被上市公司并购理论上也是拥抱二级市场的选择。轻轻家教创始人胡国志认为,教育服务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的黄金时期才刚刚开始。这既是因为国家拉动内需的宏观大势所趋,也有教育服务业具备较强的抗经济下行风险能力的原因。独立上市、借壳上市或被上市公司并购等,均是教育机构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新发展的选择之一。

  “但无论如何,扎实的业务基础和持续的盈利能力,是教育机构的生存根本。”胡志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兴业证券分析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处于风口上的在线教育项目已经在一级市场孵化多时,已有诸多项目进入C轮和D轮,未来更多优秀的在线教育公司积极拥抱二级市场值得期待。

  教育行业的“吊诡”

  目前,教育行业存在一个吊诡的现象:一边是教育企业在二级市场炙手可热,另一边则是“倒闭潮”的恐惧在蔓延,尤其是上市公司瞩目的在线教育。前不久,杭州的家教O2O平台“老师来了”遗憾退场,就被视作在线教育前途堪忧的又一论据。

  资本寒冬论者的代表是尚德机构创始人欧蓬。他判断,资本的寒冬将于2016年三四季度到来,届时在线教育的从业者们不会像现在这么容易拿到投资,现在应该尽可能储备现金,以挨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他的依据是,目前教育行业处在资产价格被严重高估的时代,资产高估意味着泡沫存在,而一旦数据无法支撑高估值,有些模式终会破产。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9月份发布报告称,国内现在共有在线教育机构8000家左右,K12教育领域表现格外抢眼。目前小初高牢牢占据K12在线教育主流,学前教育份额较少。然而,尽管K12在线教育一片红海,但统计也表明目前有70%的K12在线教育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5%企业营收持平,10%企业死亡,盈利的企业仅占5%。 与欧蓬的判断一致,报告预测,2016-2017年将淘汰一大批无盈利模式的企业,2016年初将迎来在线教育企业拐点。

  而对于近期上市公司并购教育企业的事件,业内亦有不太乐观的解读。一名资深的教育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上市公司并购教育企业事件,有一定比例源自上市公司“讲故事”的需要。主营业务的故事讲不下去后,而教育确实存在消费需求,某些上市公司需要借助投资教育来炮制“想象力”拉高估值。这种并购多大程度改善教育行业,还需要打个问号。

  据上述人士观察,在5×8小时之外,即学校教育之外的课程辅导、培训等领域,大的企业有新东方、好未来等。这块市场的增量空间已经不大,上市公司投资盈利空间有限。而在5×8小时之内的,如某些上市公司投资的私立学校、幼儿园等,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同样存在风险,有钱没人才是某些跨界上市公司的障碍。

  在线教育还在路上

  具体到大热的在线教育领域,被认为盈利的商业模式尚未明朗。胡国志据此表示:“事实上大家都还在路上,还没有到模式成熟的阶段,因此还会有较长时间的探索期,资本的壁垒的确越开越高。”

  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分析,在线教育是假设了受教育者是有动力的,是不需要动员的,但是这个假设却并不一定成立。另外,在线教育还存在商业模式还找不到的问题。或是转为网络媒体,或是搭载用教材来作为盈利点,这些都还是不明确的。

  不过,对业内焦虑情绪的反拨是,在大批教育企业倒闭的阴影下,不明确也意味着机遇。胡国志认为,目前只有一起作业和轻轻家教获得过单轮一亿美金级别的投资,而且尚未出现类似新东方、好未来的新型教育品牌。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将逐步深入,将会有全新的教育品牌最终胜出。他预测,未来的教育机构均是O2O混合情境的,只是权重不同。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特别是K12领域的教育创业者。无论从哪里出发向O2O进发,大家都要始终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只有用户才是最客观的裁判。

  “基于"互联网+"建构的往往是生态型教育品牌,这是由互联网开放、共享和互动等DNA决定的。”胡国志强调。(编辑 李二民)

  作者:戴春晨 黄敏 史梦怡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11/20/content_26328.htm report 5213 导读近期,有多家上市公司收购或拟收购教育企业,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最近两年“互联网+教育”成为资本“新宠”。一些上市公司欲借投资或收购教育企业,转型进入教育行业,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