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财经 > 全球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气候新协定下的中国忧思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张庭宾
原标题:气候新协定下的中国忧思

  巴黎达成全球气候公约,可喜可贺,但笔者对于中国企业对此缺乏足够重视和应对能力也充满忧虑。

  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协定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安排。尽管协议规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但这已经锁定了以遏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方向。

  巴黎新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这为二氧化碳排放权货币化扫清了障碍,为“碳货币”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氧化碳货币化”即“碳货币”是非常重大的货币金融事件,在人类货币发展史上,可称得上是继黄金货币化、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的最重大变革,其等级要超过石油美元和粮食美元。这也是一次无比巨大的利益再分配。

  笔者认为这个再分配将呈现三种趋势:1.发达国家率先推动碳货币、建立碳交易市场并主控的国家将成为赢家,而发展中、被迫跟进和无力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将成为输家。2.有大量剩余资金,能够买卖和操纵碳交易市场的国家和企业将成为赢家,而资金短缺、被迫出卖碳排放额度的国家和企业将成为输家;3.金融机构和投机者将成为赢家,农牧业、能源和制造业将成为输家。

  那么我们看到中国在上述三种趋势中都处于不利局面,特别是现在中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最艰难时期,是严重过剩产能出清时期。中国人口仅占世界的18.5%,但2014年中国煤炭、钢铁、水泥等产量竟然分别占到全球的47.4%、49.5%和57.4%。随着美国再工业化和TPP对中国出口的替代,中国世界工厂向全世界供应商品的模式式微,中国钢铁、水泥减少产能的前路漫漫。

  目前我国煤炭、钢铁、水泥等产能的出清,已经从价格恶性下跌向企业破产重组阶段发展,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全行业严重亏损,在政府无力救助、银行拒绝续贷的情况下,为了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些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很容易在绝望时,将自己的“碳货币”卖出。

  倘若如此,这样卖出“碳货币”比“卖血”更可怕。因为卖血自身还有造血机制,碳货币一旦卖出,若被大金融机构垄断,将来如果经济复苏,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时,则必须再向碳市场购买回碳货币,而定价权掌握在垄断者手中,当初极为廉价卖出的碳货币,可能要以倍数级的价格去买回来。买不起就要租,年年要给碳货币的主人“交粮交租”。

  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对气候协议锁定的全球碳货币的利益分配新格局高度重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规则制定,并最大程度地扶持中国企业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作者系本报特约主笔)

business.sohu.com true 第一财经日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51215/n431305499.shtml report 1282 巴黎达成全球气候公约,可喜可贺,但笔者对于中国企业对此缺乏足够重视和应对能力也充满忧虑。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协定共29条,包括
(责任编辑:UF020)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