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人物 > 商界面孔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观察】毛利率高达85% 归真堂再次“携熊”冲击资本市场(组图)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继两年前IPO受阻后,因为“活取熊胆”而备受道德指责的中药企业归真堂再次尝试冲击资本市场,这次,他们转道选择了门槛较低的“新三板”。

  2015年12月14日,福建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转系统发布了公开转让说明,意欲冲击新三板。相比较 上次冲击IPO,这次归真堂的黑熊数量增加了499头,至899头,账面价值合计8105.24万元。此外,归真堂每年可繁殖小熊100只以上。

  从“不搞上市”到“再次上市”

  “早知道这样就不搞上市了。”2013年归真堂创始人之一邱淑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感叹。但是三年过后,归真堂又搞起了上市,不过这次不是创业板,是新三板。

  从公司的运营情况看,归真堂并无上市的实质需求:在今年,归真堂还一次性通过增资扩股募集了5.74亿元资金,公司融资并不困难。而且根据股转书上内容,归真堂货币资金充裕、净利润变现能力较强,也不存在盈利大量变为应收账款没收回的情况。那么,曾经感叹“不该上市”的归真堂又为何要顶着舆论压力再次上市呢?

  市场人士认为,作为IPO失败后资本方的退路之一,归真堂再次冲击资本市场的最大原因可能来自于公司原始股东股权退出的诉求:通过股权转让,归真堂最大股份持有者邱荣辉家族也可以实现股权变现。

  公开的另一个上市缘由是公司为了扩大黑熊的养殖,募集资金。但这一理由并不太站得住脚:卫生部在2001年就发出通知,限紧熊胆粉使用范围,不再批准以熊胆粉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2004年国家林业局、国家食药监总局等五部委曾联合发文,限定熊胆粉的使用范围,只能用于特效药和关键药,而在归真堂的三十余种产品中仅有“熊胆粉”和“熊胆胶囊”两种为药品类别,其他的均属于保健品、食品范畴,并不存在可大规模应用熊胆的可能。

  而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具有单一特征成分的人工熊胆粉,就在12月16日,另一家以熊胆入药的制药企业上海凯宝(300039.sz)在公告中显示,目前公司研制体外培育熊胆粉中试已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可在体外模拟胆汁酸合成的肝肠循环过程,将鸡胆粉经生物转化制成与熊胆粉成分、药效相近的产品。

  若在未来研制出全部特征成分的人工熊胆粉,归真堂扩大的黑熊养殖产能也就会出现灭顶的灾难。虽然邱淑花表示公司也将加强对人工熊胆粉的研发,但是从归真堂每年6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来看,公司研发投入其实并不够。

  挂牌能否成功?

  挂牌新三版最重要的是满足三点要求:经营合法、主营业务突出、股权清晰,归真堂皆满足条件。

  而根据归真堂发布的招股转让书,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8个月,归真堂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1.73亿元和1.04亿元,净利润6129.40万元,6232.90万元、3296.50万元,毛利率高达85.37%、87.43%和88.02%,超过A股市场绝大多数的制药公司,仅从这一方面来看,归真堂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上市并不成问题。

但另一方面,翻阅股转书却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三年里,归真堂的主营业务和盈利能力却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营业收入始终维持在1.7亿左右的水平,主营业务依旧是熊胆粉制品。,甚至在经历了舆论风波后,熊胆粉在盈利贡献中的比重不减反增,从2013年的86.12%增加至如今的93.04%。


  但另一方面,翻阅股转书却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三年里,归真堂的主营业务和盈利能力却并未发生任何改变。营业收入始终维持在1.7亿左右的水平,主营业务依旧是熊胆粉制品。,甚至在经历了舆论风波后,熊胆粉在盈利贡献中的比重不减反增,从2013年的86.12%增加至如今的93.04%。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养殖成本,“人工熊胆粉”对于熊胆入药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养殖成本,“人工熊胆粉”对于熊胆入药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么如此看来,对于归真堂来说,真正的问题或许并不在于此次上市能否成功,“养熊胆”不如“造熊胆”。如何完成技术升级,应对“人工熊胆粉”挑战恐怕才是当务之急。

  作者:王悦来源一财网)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财经网站 https://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573.html report 3041 继两年前IPO受阻后,因为“活取熊胆”而备受道德指责的中药企业归真堂再次尝试冲击资本市场,这次,他们转道选择了门槛较低的“新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