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光伏城的困局——格尔木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调查(图)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图为格尔木东出口并网太阳能发电园区。 本报记者 林紫晓摄
  图为格尔木东出口并网太阳能发电园区。 本报记者 林紫晓摄


  近年来,青海格尔木市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崛起,绿色新能源点亮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界瞩目的焦点。同时,格尔木市把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与荒漠化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探索和创新荒漠化治理开辟了新途径。不过,受制于并网条件,弃光限电的产业发展之痛也困扰着格尔木。

  戈壁滩上崛起“光伏城”

  在格尔木东出口公路上,当汽车行驶到距格尔木市区约14公里、东距昆仑经济开发区7公里处,记者的眼前忽然出现一片深蓝色的多晶硅,仿佛连成群的蓝色湖泊,放眼望去,广阔无垠,枯黄的戈壁滩顿时变得生机勃勃。

  “这就是我们东出口的光伏产业园区,”格尔木市经发委副主任高世亮向记者介绍,“我们从2011年开始投入建设,几年来集中成片的规模已经是全国最大。截至2014年底,我们建成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698兆瓦,其中东出口1590兆瓦”。

  记者看到,一片片多晶硅就像一个个蓝色“巨人”仰望蓝天,让阳光尽情地洒在“脸上”,为附近大电网输送着绿色清洁能源。

  高世亮骄傲地说:“我们这儿发展光伏太阳能有两个天然优势:阳光和土地!”据介绍,格尔木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开发综合条件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年均日照时数为3096.3小时,年总辐射量为6950兆焦/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日光城”。另外,格尔木拥有大量国有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辖区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积近6.2万平方公里,太阳能发电理论蕴藏量可达15.5亿千瓦。

  据了解,格尔木依靠青藏公路和柴达木资源开发而兴,然而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带来空气和重金属污染隐患、工业垃圾处理难等一系列问题。格尔木一度遭遇“经济发展不足、环境保护不住”的尴尬。

  近年来,格尔木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深入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转型之路。根据国家及省、州发展新能源产业要求,格尔木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从“日光城”大步迈向“光伏城”。2014年,格尔木成为全国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新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费比重达12%以上。

  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格尔木太阳能发电园区总累计发电量为75.1亿千瓦时,其中2015年1至11月发电量为25.2亿千瓦时。按照火电煤耗(标准煤)320克/千瓦时计算,可节约标煤约80.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68.6万吨,对减轻环境污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显著。

  光伏产业不仅改变了格尔木的发展面貌,也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作为土生土长的格尔木人,国电龙源格尔木公司计划发展部部长李双良以自己的经历告诉记者:“我们格尔木人以前大多要去外地打工谋生,自从光伏电站建设起来之后,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就业机会,也鼓励我们去学习新技能。能够留在自己家乡,为家乡建设作贡献,我感觉很自豪。”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格尔木人心中谋划着一盘大棋。在2014年至2030年间,格尔木市拟规划在东出口、南出口、格尔木河西、小灶火和乌图美仁地区建设5个光伏产业园区,总用地面积289.4平方公里,装机容量8476兆瓦,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

  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有效结合

  格尔木既是一个“日光城”,又是严重荒漠化地区之一。据2009年青海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格尔木市沙化土地面积为231.9万公顷,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积33.4万公顷,占14.4%;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132.4万公顷,占57.1%。

  太阳能发电产业园区地处柴达木盆地戈壁荒漠地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这里地表植被极为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极易引发沙尘。

  北控(青海)绿产新能源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郑丽丽回忆,2011年刚来到格尔木建厂时,周围都是戈壁滩,几乎寸草不生。施工现场经常刮起龙卷风和沙尘暴,条件十分恶劣。

  如今光伏园区已经焕然一新。记者看到一排排新疆杨、枸杞、花灌木沿着光伏园区各条道路绵延数十公里。

  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青海省投入1.53亿元,在格尔木市光伏产业园区开展造林治沙工程,绿化项目覆盖面积近2.5万亩,其中枸杞经济林2万亩,有效推动格尔木市荒漠化光伏产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在园区主干道两侧,记者看到还有工人在掘土植树。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在荒漠上建设光伏园区,可以有效降低地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你看那些荒漠里特有的骆驼草,就长在光伏面板下面。另外,光伏电站所发的电还能够用于提水灌溉,改造荒漠”。

  格尔木林业局工程师王少军介绍,企业对绿化工作积极性很高。在光伏电站开展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种植优良牧草和经济作物,使荒漠化土地资源得以高效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而且减少了蒸发量和风速,遏制了土地荒漠化,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把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与荒漠化、沙化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荒漠化、沙化的治理,为我国探索和创新荒漠化、沙化治理开辟新的途径,实现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与荒漠化、沙化治理的“双赢”。

  送不出的新能源

  毫无疑问,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因为消纳难、送不出而导致的弃光限电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格尔木也经历了产业发展之痛。

  在采访中,多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电网对新能源限电加大。由于并网条件的制约,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没有向外输送的渠道。

  近年来,格尔木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盐化、石化、冶金、特色轻工业、新能源等循环经济产业群,具有一定的电力消纳能力。然而,相对于打造光伏产业的宏伟目标,西部欠发达地区电力消纳能力非常有限。

  格尔木能源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柴达木盆地内金属镁一体化有色冶金等项目仍处于建设阶段,现阶段区域内消纳能力十分有限,产生的电力负载主要依靠外输消耗。

  一方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需求不足、电力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却是新能源比较富足,尤其是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这就必然导致新能源消纳上的矛盾。

  记者了解到,青海省海西地区网架相对薄弱,从新疆送出的750千伏特高压线路对所经区域无法提供帮助,有些电站被“弃光”的比例高,众多电站无法上网。为顺利并网,部分发电企业已开始联合集资建设升压站和汇集站。

  华能格尔木光伏发电有限公司项目高级工程师郝卓龙表示,由于工业发展未能与新能源电站建设同步开发,只能弃光甚至分摊电网的容量建设,而这将增加电站投资成本,降低光伏电站的收益率,延长投资回收期。

  专家表示,破解弃风、弃光难题,根本上还得靠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区更大范围内消纳。

  但现实是,国家先后发布了“十二五”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专项规划,电网规划至今没有相应出台,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实。考虑到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周期短,而输电通道建设周期长,所以,要想保障新能源电站竣工即能外送,输电通道项目就必须提前核准、开工。

  另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也是制约光伏发电正常输送的原因之一。

  青海电力公司海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建设不断完善,输送能力不断提升,但仍落后于光伏电站的建设。目前,格尔木光伏发电输送问题在短期内尚难解决。(经济日报记者 孙世芳 马玉宏 林紫晓 石 晶)

  作者:孙世芳 马玉宏 林紫晓 石 晶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经济网 https://www.ce.cn/cysc/ny/gdxw/201601/14/t20160114_8262722.shtml report 3820 图为格尔木东出口并网太阳能发电园区。本报记者林紫晓摄近年来,青海格尔木市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崛起,绿色新能源点亮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界瞩目的焦点。同时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