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月29日电(记者秦宏)春节前,身在厦门的江西赣州人肖宇,在老乡的网店中一口气购买了400多元的米粄、紫薯酒酿、腊肠、腊鸭等土特产。
“如果年夜饭上没有家乡的菜,吃起来会觉得不香。”肖宇说,今年不能回老家过年,于是特意按照家乡年夜饭的“菜谱”
,在网上购买了食材。
很多像肖宇这样不能回老家过年的中国人,纷纷通过网购家乡土特产“千里买乡愁”。农村电商的发展,改善了中国农产品的供给条件,为农产品和城市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一条“指尖”上的快速通道,带动了农村的发展。
记者在中国某大型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进入腊月以来,大多数销售自制家乡食品的网店都迎来销售小高潮。
江西瑞金市叶坪乡岭脑村农村电商经营户黄日洪,在“农村e邮”网、淘宝及微店3个电商平台上,销售赣州脐橙、莲子、冬笋等“原汁原味”土特产。
这些土产品都是赣州过年时必备的食品。最近一个多月,很多在外地的老乡过来“备年货”,店里的销售额由平时的每月3万多元上升到5万多元。黄日洪说:“不光我店里的土特产卖得跑火,还有很多顾客让我帮忙推荐、购买家乡的茶油等其他产品。”
农村土特产在电商年货市场上的热卖,得益于中国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2015年,财政部、商务部在中国确定了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拿出20亿专项资金,帮助这些地方建立电商孵化基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等。
瑞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江西共有22个县被国家列为“农村电商示范县”,瑞金就是其中之一。去年,瑞金建立了98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打通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8000人,农产品网络成交额达5.8亿元。
记者发现,不仅在江西,近两年来,绝大部分中国省份的农村电商都在迅速发展。据中国电商研究机构阿里研究院数据,2009年淘宝电商平台在中国仅有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2014年这个数字为212个,而2015年则增加到780个。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农村的供给侧改革,文件提出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农村土特产在电商市场上的红火,除了“乡情”之外,还有消费者对农村绿色健康产品需求的因素。相关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农村电商基础条件的改善,农产品和外部市场的对接渠道将更加便捷和高效。这一市场活力的激发,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作者:秦宏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