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我与小康梦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题:我与小康梦

  新华社记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7000多万贫困群众能否如期脱贫,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在2016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走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探访当地近年来的变化,倾听贫困群众的小康梦想。

  革命老区:搬出“穷窝”斩“穷根”

  宁夏固原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山大沟深、条件恶劣,不少贫困群众在贫瘠的土地上难以摆脱贫困。为此,当地启动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固原全市5个贫困县区已经有21.6万贫困人口搬迁到近水、近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移民区。

  在固原市的县内迁入区,记者看到,学校、卫生院、自来水、温棚、羊圈等生活生产设施一应俱全,移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逐步融入城镇。

  “以前住的地方,一年到头种点洋芋都烂在窖里了,孩子上学也不方便,哪还有什么收入?”40岁的村民郭梅花告诉记者,在老家西吉县兴隆镇洞洞村,出村的唯一一条路被大沟断开,车出不来进不去,只能靠步行。

  搬迁到40公里外的移民新村,出行、打工方便,加上政策扶持,郭梅花全家生活大为改观。“以前主要靠种洋芋、养牛羊生活,现在丈夫学了点手艺,大半年都可以在附近打工,一天能挣200多元。”

  谈起未来的期盼,郭梅花笑着说:“家里两个女儿一个20岁、一个18岁,她们都想继续上技校学习,我们会一直供下去,希望她们以后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民族地区:偏远苗寨畅通途

  核桃寨,一个美丽的名字。然而,位于贵州织金县乌蒙山区深处的这个偏僻苗寨,曾经的生活并不“美丽”。由于寨子里没有路,拉煤车进不来,老人、孩子只能用“背篓”背煤取暖。村民们辛苦一年养大的猪,根本没人来收购。

  “没有路,核桃寨就只能永远这样穷下去。”5年前,在贵阳“背篓”打工10余年的杨文学决定,用打工积攒下来的13万元为村里修路。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历时3年,一条紧贴悬崖、跨越河谷、穿寨入户的2公里连寨路终于修通了。

  “通路一年来,寨子里新盖了30栋新房。”走在寨子的水泥路上,杨文学骄傲地告诉记者,当年很多和他一起在外面当“背篓”的兄弟,都陆续返回老家,修起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尽管公路已经修通,但杨文学的眼光看得更远。“人不能一辈子都干背篓,等老了,怎么办?”如今,他在家专心搞肉兔养殖,目前规模已有1000多只。乡里依托他的养殖场发展养兔扶贫项目,覆盖30户农户,其中有27户是贫困户。

  “过去,我们这里是鸟不拉屎的穷山窝,未来核桃寨一定是个好地方。”杨文学说,除了种植养殖,今后他还要带领大家发展乡村旅游,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

  边疆地区:劳务输出“挑大梁”

  眼下,新疆喀什地区乌帕尔乡正值严冬时节,趁着农闲,不少年轻人正收拾行囊,准备出远门到沿海省市打工。与以往不同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当地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农村地区妇女渐成打工“主力军”,撑起家庭“小康梦”。

  记者见到家住乌帕尔乡二村的维吾尔族姑娘阿斯木古丽·苏莱曼时,她穿着淡蓝色的羽绒服,卷曲的头发高高扎起,蹬着一双高跟皮靴。今年29岁的她,已在广东、山东两地打工7年。这些年来,她不仅用打工挣来的近20万元为父母盖起宽敞的砖瓦结构新居,还为家里购置了拖拉机,使原本只能基本解决温饱的家庭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阿斯木古丽·苏莱曼是当地第一批参加劳务输出的务工人员,受陈旧观念影响,当时还遭到不少村民非议。可当村民看到她给家里带来的切实变化后,逐渐改变了看法,送姑娘外出务工成了“有面子”的时髦事儿。如今,村里外出打工的女孩一年比一年多,仅是跟着阿斯木古丽·苏莱曼外出务工的妇女就达100多人。

  “我一个月收入能有4000多元,因为有县里的好政策,我们打工能省下不少钱,我也给自己存了好几万。接下来的计划是,和一起外出打工的姐妹们开个大超市,通过创业来实现人生梦。”阿斯木古丽·苏莱曼坚定地说。

  连片特困地区:整合资金“办大事”

  赶在过年前,53岁的马佰成一家完成了新房装修并正式入住。新房子里不再是过去散发着土腥味道的土炕,取而代之的是和炕一样暖和,但不再冒烟、更加卫生的电暖床。

  马佰成生活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张湾村,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一院敞亮整洁的砖瓦房,是这个贫困农民大半生的梦想。

  而在当地盖一座新房,至少需要15万元,这在贫困的西北农村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要是让我拿出这么多钱,这一辈子就住不上新房子了。”马佰成说,尽管房屋总价挺高,但他的首期投入只有4万元,剩下的部分都是政府提供的。

  政府提供的资金中,一部分是各种补助,农村危旧房改造的补贴有2万元,扶贫异地搬迁的补助款也有2万元,还有帮扶的一家大企业给了2万元资金;另一部分,是当地政府担保的5万元贴息扶贫贷款。

  马佰成一家的变化,得益于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之后,甘肃加大整合各类扶贫涉农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大手笔投入,在短时间内让许多贫困户和贫困村庄发生了大变化。

  望着干净的新家,马佰成感慨地说,“新年新气象,在年前搬进新家,往后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村庄的面貌发生更大的变化,大家一起奔小康!”(执笔记者:林晖;参与记者:杨洪涛、邹欣媛、阿依努尔、屠国玺、李伟)来源新华社)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华网 https://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2/01/c_1117959618.htm report 2568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题:我与小康梦新华社记者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7000多万贫困群众能否如期脱贫,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在2016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
(责任编辑:Newshoo)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