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供给侧改革”不是供给学派(组图)

来源:新京报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
扫描二维码关注“沸腾”看新京报评论
扫描二维码关注“沸腾”看新京报评论

  一片汪洋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

  “供给侧改革”成为从上到下经常提起的经济热词,也引来了经济学家的关注和解读。但是在解读“供给侧改革”中,却出现了用美国“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现象。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生搬硬套,易于造成误读和误解。

  美国的“供给学派”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张高税收会扭曲激励进而造成产出乃至税收减少,该思想被总结为“拉弗曲线”,认为政府减税并配合各种解除管制政策后,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增,企业也会增大投资,这样产品供给就会增加。而供给增加会引发产品价格的下降,进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新办法被命名为供给侧管理或改革,这套新理论也叫做供给经济学。当时美国总统里根曾经采纳过这个学派的政策主张。

  首先,美国供给革命的前提是明确的通胀,而不是中国目前所处的通缩边缘。美国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贸易逆差巨大,这主要是由财政赤字的扩大推高了利率,进而抬高了汇率所造成的。中国当前经济正处在通缩边缘,老百姓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造成通货紧缩。尽管我们生活的实际感受是物价上涨,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其中最大的负担来自食品价格近年来的刚性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胀”。

  其次,美国的供给改革更偏重于市场化的准入来实现经济向好。美国政府通过谨慎地减税,进而提高效率促进社会福利,并不追求马上就可以拉动GDP增长,更没有说可以解决当时最头疼的“滞涨”问题。而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更注重政府宏观调节的作用,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第三,美国供给改革是与制造业和贸易部门被倒逼分不开的,而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采取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民众的需要。

  对于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一些人只看到了难度和悲观,岂不知中国此前早就进行了“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实践。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既取得了需求侧改革的辉煌成绩,更取得了供给侧改革的探索,并因此赢得了普遍认可。

  美国的“供给学派”改革,远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成功,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更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需要改变的是,要用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创新范式来解释中国的经济问题,用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理论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形成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路径。唯有如此,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才能够树立本土性和适应性,实现事半功倍和可持续的改革成果。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汪洋(丰汇租赁董事长)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2/16/content_622800.htm?div=-1 report 2139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新京报评论”扫描二维码关注“沸腾”看新京报评论一片汪洋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行政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