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评论 > 经济茶座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压垮“史学奇才”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来源:新京报
  一家之言

  传统思想工作式的心理疏导,难以缓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常见的那种“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往往未必有效。

  有消息称,陕西高三学生林嘉文因患抑郁症离世,他生前出版两种历史著作,曾受到专家高度评介并被媒体报道,被称为“史学奇才”。

  一名有潜力有志趣的学生过早离世,令人悲伤。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对其选择不宜妄加评议,但发生了不幸,总有些需要反思的原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在琢磨,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到底是什么?以后遇到类似他这样的天才少年,我们该怎么办?

  对不幸事件,人们没法说“如果”。林同学去世后,媒体再传专家给出的种种赞誉,对爱惜人才,提携青年的胸襟,我很敬重。不过,如果换一种思路,不在他十八岁时高度赞扬他,而是在他八十岁时告诉社会“他十八岁时的见解就不同凡响”,也许更有教育价值。但是,社会和媒体能克制住急切的欲望,学校和社会能那样冷静地等待吗?

  林同学在校期间就出版史学专著,确实少见,而过早地得到专业人士赞誉与媒体宣传,对一名中学生而言,在获取自信心的同时,有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压力。从他留下的话,或许可以看出,十八岁的他,虽饱读史书,但并没有足够的经验面对学校生活中的难题,无力承受人生磨难,缺少应对困境的精神准备。人们对一名高中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能苛求,顺理成章,也没有必要随意称他们为超人天才。

  在当今教育状态下,学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开始有认识,但学校是否有能力消解学生心理压力,则非轻而易举之事。类似林同学那种有特殊状态的学生,一般心理教师难以作有效辅导。传统的思想工作式的心理疏导,难以缓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常见的那种“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往往未必有效;而医院的抗抑郁治疗,貌似也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在遗书中他也提到了医院开的药令他“全身又疼又困”。种种迹象说明,对学生,现在其实需要有更加专业、科学的心理教育与治疗。

  加强心理疏导,需要对学生状态有客观准确的评估,否则不过是一句空话。目前,不仅一些中小学生需要心理疏导,很多家长和中小学教师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当心理疏导需求量大增时,社会应当拓展思路,更多地关注根本性问题。

  我不认同“早慧不寿”的旧话(早慧而高寿者很多),早慧和发生不幸未必有关,观察不幸者,往往纠缠在各种各样的精神束缚中而无力挣脱。我不太了解林同学内心的痛苦根源,有些原因人们已不可能知道,但努力减少悲剧的发生,这个社会还有许多事可以做。

  吴非(教师)
busines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2/26/content_624020.htm?div=-1 report 1215 一家之言传统思想工作式的心理疏导,难以缓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常见的那种“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往往未必有效。有消息称,陕西高三学生林嘉文因患抑郁症离世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