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财经思想库 > 思想库观点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制造业空心化:格鲁夫警告美国,更是提醒中国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安邦咨询 贺军

    【摘要】格鲁夫认为,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一个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以及一个以就业为中心的政治领导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作为曾经的制造业大国,也该回归一些最基本的理念。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慧,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一般而言,我们会对如下两个判断深信不疑:一是创新带来的企业增多将带来更多的就业;二是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获得更多的资本回报。不论是对投资家还是对于企业家,都会视之为重要的商业原则。

  但硅谷的科技巨人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不这么看。这位不久前去世的前英特尔董事长曾表示,硅谷虽然对于全球投资者具有强大吸引力,但硅谷的强大革新机器并没有能够创造出太多的就业机会——除非把亚洲的就业机会算进去。格鲁夫认为,要把初创公司在车库中的技术发明从雏形转化为大量的生产,需要由企业自己来完成扩充,确定设计细节,进行相应的价格和成本评估,建造厂房,然后雇用成千上万的员工。要让革新有意义,生产必须要上规模。

  不过,企业规模扩充的过程现在已经不再发生在美国了。无论年轻公司得到多少资本投入,厂房都是在别处,而非美国国土上。美国企业发现,他们完全可以将制造业务甚至工程业务转移到成本更低的海外去。一旦开始这样做,利润率立竿见影地提高了,管理层和股东都非常开心。格鲁夫认为,成长在继续,钱更好赚了。可是,美国的就业机器却开始空转。

  很多人认为就业机会流向海外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可怕,因为高附加值的工作或者说大部分的利润都留在了美国。这种说法或许没错,但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就会变成一个由做高附加值工作的高收入人群和其余大多数失业人群构成的社会,那将是怎样的结局?

  格鲁夫表示,硅谷的情况就是如此,这里的企业吸引的投资在戏剧性增加,但在这里创造出的就业机会却愈来愈少。简而言之,美国在为美国人创造科技行业就业机会方面越来越低效了。这意味着,美国创造每个就业机会的成本在持续增加。伴随愈来愈多的工作转移到海外(通常是亚洲),美国企业自然减少了在本土的人手。格鲁夫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性的错误。

  事实上,就业机会外包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某些技术领域,规模扩充,甚至革新都已经发生在海外了。一个新的行业需要一个有效率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当中完成技术的累积,实践经验的获取,以及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发展。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家布兰德尔(Alan S. Blinder)曾说:电视制造业确实是在美国起步的,但随着电视逐渐转化为“简单日用品”,其生产也就转移到了海外薪资低得多的地方,“这是美国的成功”。但格鲁夫认为,美国不但失去了难以计量的就业机会,更斩断了至关重要的经验链,而后者对于技术进步是不可或缺的。你放弃今天的“日用品”生产,其实就等于放弃了进入明天新兴行业的机会。

  格鲁夫认为,我们坚信自由市场是各种经济体系当中最好的,越自由越好。于是,我们坚持这样的信仰,却忽略了那些不断涌现的证据——虽然自由市场战胜了计划经济,但它本身其实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和必要。若干亚洲国家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提供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这些国家都明白,就业机会的创造必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他举例说,在1980和1990年代,中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以“金”字打头的数字化工程。中国政府确信,广泛应用于交易、通信等领域的电子网络对于就业机会的创造有着重大意义,在欠发达地区尤其重要。于是,这些计划获得了优先投资。结果是,计划及时地为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提供了重大支持。

  格鲁夫认为,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一个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以及一个以就业为中心的政治领导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作为曾经的制造业大国,也该回归一些最基本的理念。在硅谷的每一家公司不遗余力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利润率的同时,往往都会选择将制造业乃至很大一部分工程工作转向国外,这就直接损害了美国经济在国内完成革新和规模化的能力。这种情况之下,美国所损失的不仅仅是就业机会,还在失去新技术的控制力。如果无法再规模化,美国的革新力就会被破坏。

  格鲁夫认为,美国现在面临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重建美国的基础工业体系。他建议美国应该向海外劳动力生产的产品课以额外的税收,哪怕这会引发贸易战争也在所不惜。此外,还应该将不同的资金区别对待,鼓励企业将资金用于在美运营的规模化。美国的企业在追求自身目标的时候,不该忘记自己还担负着其他的责任——维持这个国家工业基础的责任,因为这个工业基础其实也就是消费开支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如果美国还想继续做一个领先的经济体,我们就必须做出改变。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格鲁夫作为科技巨人所发表的经济评论,值得他曾经肯定的中国的决策层深思,因为硅谷经历的制造业转移现象,正在中国大量出现——尽管中国是在一个低得多的技术层次上。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如果也出现制造业空心化,资本都去追逐资产炒作赚快钱,或者一窝蜂去搞什么金融创新,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将极具杀伤力。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329/n442700197.shtml report 2797 【摘要】格鲁夫认为,从长期来看,我们需要一个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以及一个以就业为中心的政治领导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作为曾经的制造业大国,也该回归一些最基本的
(责任编辑:田欣鑫)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