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保费收入喜忧参半(图)

来源:京华时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保费收入喜忧参半(图)
京华时报制图吴尚楠
京华时报制图吴尚楠

  2015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喜忧参半,行业陷入冰火两重天。喜的是保险公司规模保费持续增长,忧的是在万能险新规的当头一棒下,包括安邦、生命人寿、华夏人寿等在内的不少中小型保险公司未来保费增速将逐步放缓。另外,还有一 些因经营不善以及股东更迭等原因而陷入低谷的老大难公司,保费创收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难题。

  安邦保费增速将逐渐放缓

  根据四大行2015年报数据,截至2015年末,安邦通过旗下不同产品,已悄然拿下工农中建四大行A股少数股份,且均跻身前十大股东。

  具体而言,安邦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保守型投资组合”持有工行3.9亿股,持股比例为0.11%,为其第六大流通股股东;在2015年四季度,安邦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保守型投资组合”及“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分别买入中行4.77亿股及2.08亿股,分别持有0.16%及0.07%,安邦共持有中国银行0.23%的股份,为其第五大股东;安邦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稳健型投资组合”于2015年四季度买入农行8.8亿股,持股比例为0.27%,为其第八大股东;此外,安邦通过“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买入建行1.31亿股,持股比例0.05%,为其第九大股东。

  除此之外,安邦还持有民生银行15.54%股份,招商银行10.72%股份。去年下半年,安邦系还举牌同仁堂金风科技欧亚集团金融街大商股份。强劲的购买力与保费收入增速不无关联。

  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安邦原保费收入为5452722.49万元,相比上一年仅增长3.1%,值得关注的是,在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这一项中,安邦保费增长了349.48%,也就是说,万能险等理财投资类保险拉动了收入的增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告诉记者,保险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死差、费差、利差,由于之前保险公司销售万能险等保险产品时对用户承诺的收益率太高,但是现实的投资情况与对用户的承诺并不统一,如此一来容易造成给付难的风险。一旦无法实现承诺的收益率,这对于保险行业的打击将是致命性的。

  可以预见的是,包括安邦在内以理财型产品为主的保险公司,未来规模保费增长的速度将放缓。

  富德生命或告别飞速发展

  除了安邦保险,因连续在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而声名大噪的还有富德生命人寿,该公司曾前后四次举牌浦发银行

  2015年8月,富德生命人寿年度规模保费成功跻身“千亿俱乐部”,2015年由上一年的700亿元攀升至1600亿元,同比增长133.7%,市场排名进入前三甲。其规模保费收入仅次于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并且超过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等老牌保险公司。

  在富德生命人寿的销售类型上不难看出,其理财型保险占比过半。保监会数据显示,去年富德生命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789.98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缴费859.27亿元。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2.69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缴费即是理财型万能险。

  截至3月10日,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保费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05.2%,个险同比增长129.3%,银保同比增长375.7%。

  记者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起,不少险企通过二级市场频频举牌上市公司,这类保险公司普遍有个共同的特点——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普遍占比较高。包括前海人寿、华夏人寿、正德人寿、中融人寿、国华人寿等在内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原保费规模占比很小,几乎全靠理财型产品拉动增长。

  此外,包括珠江人寿、安邦养老、华夏人寿等在内的保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都达到原保费收入的10倍以上。不过,去年底爆发的险资举牌潮也将问题矛头直指险企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为了防范行业风险,保监会上个月出招整治万能险销售。未来,一年期万能险、分红险等拥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将在市场上绝迹。

  不过,随着万能险销售新规的出台,包括富德生命在内的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或告别飞速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规出台后将对一些以万能险为主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有影响,也就是说之前那些因为万能险冲规模的保险公司未来日子并不好过了,保费增速将明显放缓。

  中法人寿股东更迭保费急跌

  不过,保险业保费收入总是喜忧参半,有欢呼雀跃的胜利者,也有愁眉苦脸的落后者。

  根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2015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在76家人身险公司中,中法人寿以98.93%的跌幅位居人身险原保费收入下跌榜首。

  值得关注的是,中法人寿规模保费为5144.4万元,增幅高达2090.97%,这是因为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从前一年的0元增至5141.9万元,说明其原保费虽然大幅下降,但万能险等理财类保险拉动了收入的增长。

  不过,同样引人侧目的还有,2015年1月份,中法人寿保费收入为3.5万元,从2月份起,其年度保费总收入一直停留在2.5万元,这表明2015年前11个月,中法人寿的业务处于全面停滞的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中法人寿成立于2005年,由中国邮政与法国人寿合资设立,双方各持50%股权,注册资本2亿元。彼时中法人寿得益于邮政集团丰富的客户资源而快速发展,保费收入从2006年底的1905万元迅速增长至2009年底的2.7亿元。

  中邮人寿的成立也使中法人寿迎来业务的分水岭,在2006-2009年,中法人寿也有过短暂繁荣,其保费收入从2006年底的1905万元迅速增长至2009年底的2.7亿元。而后便一路下滑,2010-2013年,其每年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2亿元、6554万元、3426万元、1056万元;2014年的原保费规模仅有234.8万元,在行业中垫底。

  2015年,邮政集团彻底退出,以助力洛阳钼业上市声名鹊起的于泳控制的鸿商集团成为其控股股东,持股50%,人济九鼎持股25%,法国人寿持股25%。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教授王绪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法人寿之前是中外股东各自持股50%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普遍存在股东之间文化差异、经营差异的矛盾,中资股东要规模,外资公司要利润,最终很难协调。随着中资股东中国邮政的撤离,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也下降,保险在国内始终是稀缺牌照,如果中法人寿能顺利度过磨合期,那么未来业务依然可期。

  新光海航偿付力告急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家外资人身险公司,保费下滑较为明显,跌幅超过35%,这就是因偿付能力不足而被监管部门点名的新光海航人寿。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新光海航人寿规模保费收入为15249.12万元,2014年规模保费收入为23685.07万元,同比下滑35.61%。

  据保监会监管函,新光海航人寿2015年二季度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9.71%,偿付能力溢额-1.32亿元,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从而遭受停止新业务拓展处分。新光海航人寿此前曾表示,海航集团增资款到位是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

  据了解,新光海航人寿成立于2009年3月,台湾新光人寿与海航集团各出资50%,总部位于北京。成立之初顺风顺水,但自2014年保费出现下滑,总保费同比减少32.34%,仅为2.37亿元。到了2015年,规模保费收入更是在70余家人身险公司中排名垫底。

  一位保险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新光海航是合资公司,大陆股东和台湾股东在经营、管理等理念上存在很多分歧,加之海航集体旗下还有另外两家保险公司,这家合资公司并不在意。此外,海航集团已欲出售新光海航股权,新光人寿也在寻觅合作伙伴,但由于两大股东各占50%股份,最终双方对对方选定的对象都不满意,股权转让问题始终搁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新光海航的偿付能力情况持续恶化,保监会可以采取的监管措施还包括,责令其转让保险业务或者责令办理分出业务,责令拍卖资产或者限制固定资产购置,限制资金运用渠道,调整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甚至接管。

  史带转型保费跌76.4%

  同样未逃颓势厄运的还有财险公司——史带财险。在73家财产险公司中,史带财险保费收入下滑最快,2015年原保险保费收入2.51亿元,比2014年的10.64亿元下降76.4%。作为首家国资转外资的保险公司,由大众保险更名为史带财险后,一直表现不佳。

  2014年,史带宣布完成对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多数股权的收购。不过,更名后的史带财险发力公司转型,高层大换血也随之而来。除了总经理人选近年来频频变更外,公司的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等职位亦发生变动。

  史带中国曾表示,将在现有车险业务的基础上,扩大业务范畴,推出一系列商业财产与责任险产品,包括意外及医疗保险、政治险、金融和高管责任险、能源险、环境险、航空航天险、水险、食品安全险、工程险和财产险等产品,为中国企业及商业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就在去年年中,史带财险因股东及战略等因素而放弃了车险业务。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稳认为,影响一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保险公司规模、保险产品、经营管理、战略调整等多个方面。以史带财险为例,因为战略调整,放弃了已经经营多年的车险业务,虽然是断臂止损但短期内对于公司整体影响显而易见。

  值得关注的是,在保监会公布的保险消费投诉情况中,史带财险连续几个季度居财险亿元保费投诉榜首。

  除了史带财险之外,中银保险称为中资财险中保费下降幅度最大的公司。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银保险实现保费收入约45.3亿元,同比增速为-15%。年报显示,2014年中银保险营业收入为56.37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亿元。

  王稳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保险公司从开业到盈利需要经历7年左右的时间,这个7年几乎已经成为无法打破的行业魔咒,但现在不少新的保险公司经营两三年就能实现盈利,这是非常大的变化。王稳认为保险行业整体是向好的。

business.sohu.com false 京华时报 https://epaper.jinghua.cn/html/2016-04/07/content_293005.htm report 6927 京华时报制图吴尚楠2015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喜忧参半,行业陷入冰火两重天。喜的是保险公司规模保费持续增长,忧的是在万能险新规的当头一棒下,包括安邦、生命人寿、华
(责任编辑:杨明)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