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影视红利的爆发,带来资本的大量涌入。微影脱胎腾讯至今不足两年,已成长为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公司,成长速度着实让人惊讶。微影的爆发力从何而来?在投资布局的九宫格上,我们可以一窥微影野蛮生长的秘密。
微
影成立至今,还未超过700天。如今,微影已完成号称史上金额最大的C轮融资,成为估值达百亿的独角兽公司,占据了在线售票领域35%的份额,平均日出票量达百万张。这样的增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中国影视产业中的巨大机会
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全年观影人次12.6亿,同比增长51%。若按14亿国内人口计,全年人均观影却不足1次,对比欧洲发达国家水平(3次/年/人),还有巨大成长空间。
国内影视进入红利期,是时代赋予的机会。但就目前整个产业而言,还是显得庞大、分散,亟待整合引导的力量。
微影借“势”崛起
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更容易重构格局。微影的快速崛起,反映了产业内部的“海绵”结构,各版块松散独立,但吸水后聚合力极强。
微影的竞争力,首先来源于流量和大数据。作为腾讯的“嫡系”,微影前期除了自身APP,主要依靠腾讯QQ钱包和微信钱包获得流量入口。据腾讯2015年发布数据,微信月活跃用户约达7亿,QQ用户量达9亿。不得不说,借助腾讯庞大的流量,微影获得了与先入选手同台竞争的门票。
其次,依托腾讯社交化的大数据,微影更容易获取目标用户画像,及时调整方向,做出更匹配用户需求的决策。
强大的资本联盟也是一大竞争力。微影依靠对资本的敏锐把握,让其成为自己的助推力。除了腾讯在资本上坚定的支持外,微影还背靠万达等大股东,充分弥补了资源上的短板,实现了火箭式的华丽升级。
微影的“野心”:打造产业版图
微影从不说自己是卖票公司,而是定位为宣传和发行平台。在脱胎于腾讯的微影身上,似乎能感受到BAT式的在布局上的大手笔。
随着对外投资合作的频繁宣布,微影的投资布局也逐渐清晰。微影或许希望参与IP开发、投资制作、宣传发行、票务和衍生品服务,深度渗透到产业链各个层面,成为价值链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这份“野心”不容小觑。背靠腾讯、万达等大股东,微影是天生的宠儿,但却志在“电影、演出、票务”三大领域,一旦打通,微影将在泛娱乐江湖上建立霸主地位。
与众多创业公司不同,微影希望通过资本的连接来实现快速生长,所以投资了各类型公司,以此布局自己的投资九宫格(电影、体育、演出领域分别取其上中下游)。本文重点分析微影在三大领域上的投资布局。
布局一:把中国所有可以跟娱乐、文体类相关的票务资源全部聚集起来
作为和用户高频连接的手段,票务资源是基础入口,也是微影要坚守的阵地。
电影票务
微影自身APP产品微票儿,年增长率达30%,覆盖90%的观影人群。在去年12月,微影收购老牌企业格瓦拉。善于做用户体验的格瓦拉,活跃用户也高达4000万,在一二线城市拥有较好口碑。而微影前期依靠腾讯庞大用户和社交优势,已经渗透进三四线城市。今后双方独立运作,优势互补。
演出票务
音乐作为演出的重要形态,面向更广泛的人群。在2015年9月,微影投资了十三月音乐。十三月创建于2006年,一直专注于摇滚、民谣的音乐领域,是本土最为活跃的唱片公司之一。
微影还承接了国内主流音乐节诸如草莓音乐节、爵士音乐节等,并成功举办李宇春等明星演唱会。
在戏剧方面,微影于去年底投资了开心麻花。开心麻花主营业务为话剧、音乐剧以及儿童剧的创作、编排和演出。
基于微影“希望把中国所有跟娱乐、文体类相关的票务资源聚集起来”的愿望,目前尚未有明显动作的有:综艺曲艺(相声、脱口秀)、马戏杂技、魔术,可能是微影下一步重点拓展的细分领域。
体育票务
2015年4月,微影演出赛事频道在微信入口上线,与国内重大演出赛事频频展开合作,还与体育之窗展开战略合作,成为中超、CBA、NBA中国的合作伙伴,启动了与大型国际赛事在营销、票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布局二: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利用互联网深度分销
作为依托票务的影视生态,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基于腾讯QQ、微信等具有用户优势的线上入口外,还需要发展广泛的线下渠道资源。通过与渠道方的合作,能够更好触达消费者,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
院线拓展
中国现在大约有6700多家影院,而微影连接的影院目前有4500多家,基本实现了重点城市和重点影城全覆盖。
2016年3月16日,微影入股橙天嘉禾。橙天嘉禾,主要从事影城营运及投资控股,影院遍及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微影通过入股,加速了消费型地域的线下院线布局。
演出、体育场馆拓展
微影现已进驻1200多家剧场、体育馆和展馆,并投资了冠军溜冰场。
今后,微影可能还会充分利用闲置的传统场地,与体育IP的开发连接起来。
布局三:立足电影、演出、体育赛事票务,利用大数据指导投资、制作,参与产业上游
微影CEO林宁对外不止一次提到过“大数据”,他表示,在基于分析平台消费用户的属性下,可以去研究真正好的内容到底应该怎样运营。以后编剧写完稿也可以直接拿给用户看,通过真实的反馈看到底怎么改。
电影投资
电影投资思路上,对超级大片采取跟投策略,国内大片采取主局发行策略,而在中小成本电影上则注重潜力IP。
去年投大圣归来,四五千万的投资,获得9亿多的票房,分到片方后,微影大概有4亿多的收益。这样高的投资回报,也会带动资本快速进入,并不断地往这个行业投资。行业变得活跃,电影的表现会更好。
以舞台剧起家的开心麻花,也是微影电影投资链条中的一员,不过这是一家公司。开心麻花通过舞台剧IP和电影IP的相互借力,在舞台和银幕上获得双丰收,《夏洛特烦恼》便是成功案例,这也开创了新的增长点。
演出、场景投资
与开心麻花反向运作,微影举办的冰川时代冰上秀是将动画电影改编成舞台剧,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微影还投资了华强文化、原力动画,与动漫、演艺领域的产业连接进一步加强。华强文化目前已经拓展了特种电影、动漫产品、主题演艺、影视出品、影视后期、文化衍生品、文化科技主题公园等多项文化经营业务,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但对于体育赛事投资,微影还没有大动作。一方面是知名体育赛事一般都有冠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目前来看,进行营销、票务的合作是更好的方式。
布局四:深入涉足IP开发,成为原生内容的生产者,掌控产业上游
去年上半年,微影投资大神圈。大神圈,作为一家以经纪、运营和投资国内知名作家作品及衍生品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手中掌握了大量优质的IP,包括网络文学、传统纸质小说和动漫,并且拥有不同领域顶级作者资源,一在市场露面便受到资本的追逐。
按照微影的布局思路,目前还缺乏体育IP,未来应该会在国内外高精尖赛事上下功夫,并大力挖掘明星运动员,以及讲解员,向大众化的路线延展。
而在演出IP的开发上,今后可能主要通过转换IP的形态,以及与投资的演艺公司进行联合开发。
布局五:依托天然的社交属性和大数据来运作IP,打入产业下游
IP内容可以作为不同形式存在。在多种形态中,IP能够发挥更充分的价值,与用户实现多维度的连接。
微影目前已与多家国际著名IP合作,独家承办或联合营销诸如《星际迷航》、小黄人、泰迪熊等超级IP的中国巡展等项目。国外巨头也可以借助微影力量,实现IP的多形态落地。
2016年2月3日,与当代东方的战略合作,将加速微影国际化的进程。
未来,随着更多IP的开发,微影可能会加快进程,渗入涉足衍生品领域,在产业下游掘金,并反向整合优质IP。
布局六:开发原生渠道并孵化影视生态新形态
目前,微影投资了莱德马业,整合传统场地。莱德马业,其实是家养马的公司,但微影将其定位为未来的马术赛事组织方。
布局七:利用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资源吸引资本进入,谋划裂变。
投资基金
早在2016年2月25日,微影便与恒天财富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文化产业基金,针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微影十分重视资本的力量,在合作前,旗下已拥有近40亿文化产业基金,其中还分门别类的成立了多只专门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基金,分别针对天使轮、AB轮和大型投资并购。
有足够的资本作为依托,投资布局才能更有底气。
在线广告
在线广告作为“现金牛”业务,是微影投资合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016年3月2日,微影牵手合润传媒。作为最先在品牌内容营销领域发力的企业,合润传媒已拥有400余部广告植入的成功案例。一个拥有用户,一个拥有品牌客户,一拍即合,今后可以共同掘金在线广告。
在产业链的整合布局中,微影的版图越来越大,吸引的资本也越来越多,像滚雪球一样,充满无尽的想象力。
但微影的管理层可能也意识到内部业务庞大带来效率低下的问题。据悉,微影公司已经着手将微赛部分独立出来并成立子公司,未来还可能独立出一个演出业务的子公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