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意料之中的冻产失败及其后果(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

  多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在多哈举行的石油冻产峰会失败,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尽管石油冻产在近两个月来的国际市场上被炒得热火朝天,但冻产失败的结果实际上在不少人意料之中。纵览2016年国际原油 市场,原有产能退出甚少,新的供给陆续投入市场,世界经济增长减速、能源补贴改革抑制能源需求增长,替代能源发展……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原油供过于求的基本格局不会逆转,而且很可能还会继续延续数年;在这种环境下,不管是欧佩克卡特尔,还是“欧佩克+俄罗斯”,都不具备限产抬价的行动能力。多哈冻产峰会即使达成协议也不能有效支持油价,冻产失败后油价就更难以维持前两个月的反弹了。

  在石油市场的供给方,海湾之外各原油生产国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压缩的幅度超过预期,其原油生产盈亏平衡点显著下移,退出生产的产能远远少于预期;无论是俄罗斯的常规石油,还是美国的页岩油,都是如此。外部观察者在计算各原油生产国生产成本和盈亏平衡点时需要记住,任何生产的成本都不是固定的,从人力、设备到原材料、辅料,原油生产的所有投入价格都会变动,在牛市期间成倍上涨,在熊市期间会大幅度下跌,构成原油生产成本的大头——各类税费补偿变动幅度更大。如果用牛市期间的投入价格和各类税费补偿水平去估算熊市期间的生产成本,进而确定原油生产国的盈亏平衡点,必然高估成本、盈亏平衡点和退出的产能。由于石油行业的几乎所有投入价格都已经大幅度暴跌,俄罗斯生产商还因卢布大幅度贬值而收获了额外的成本优势,海湾之外石油生产国效率则在十余年未有之竞争压力之下持续提高,全球石油产能扩张明显。

  而且,与许多人的误解不同,许多原油生产者是否生产,并不取决于总成本,而是取决于边际成本。对于原油生产者而言,一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产能,这部分投资就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即使售价低于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总成本,只要高于边际成本,就能够获得正的现金流。

  同时,新的原油供给正在陆续投入国际石油市场。美国已于2015年12月21日正式取消实施40多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将从2016年起日渐显露。伊朗核协议逐步付诸实施,西方对其经济金融制裁已在协议规定的“执行日”1月16日如期解除,伊朗原油生产和出口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并将进一步增长。去年伊朗核协议达成之后,伊朗就宣布将在制裁解除后分两步将原油日出口量提高100万桶,2017年内再提高50万桶,成为2016年国际原油市场最大潜在利空。不仅如此,由于外资已经纷纷备战制裁解除后的伊朗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业,伊朗也为迎接、激励后制裁时代的外商投资潮而大大改善了给予外资的条件,预计伊朗油气产能还将在未来数年明显扩张,伊朗方面的目标是实现日产原油600万桶。即使如国际能源署(IEA)2016年第一份报告预计的那样,2016年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日产量减少60万桶,仅伊朗一国的增量就足够抵消上述减少还有余。同时,利比亚延续近两年的两个政府并立局面已告结束,其原油生产和出口有望全面恢复正常。

  由于伊朗、利比亚、美国、加拿大、中国、巴西、挪威等大型石油生产国没有参与此次冻产峰会,甚至根本就没有参与酝酿过程,此次冻产峰会的所有参与方都不能不担忧,倘若冻产,其最终结果是否只不过是为人作嫁帮助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者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收益。沙特一再坚持同意冻产的前提是伊朗参加冻产,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而且,自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2月16日同意将石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11日水平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已经从1月份低于30美元/桶的12年最低价上涨到每桶40多美元,不少页岩油生产者已经由此恢复了盈利能力;倘若这次冻产成功,恢复盈利能力而恢复生产的页岩油企业还会更多。

  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多方面因素引爆“油气增产-价格下跌”螺旋,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和收入总额,欧佩克成员国已经全面卷入削价竞销漩涡;激励供给维持高位甚至进一步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卡特尔机制约束力进一步削弱,中东的动乱(如2016年新年以来的伊朗-沙特外交冲突)、一度甚嚣尘上的沙特王室传闻,不仅没有破坏产能和运输线路,反而已经或将激励海湾石油生产大国进一步扩张生产,破坏欧佩克卡特尔机制。由于参加多哈冻产峰会的欧佩克国家目前产能利用率基本上都处于高峰,多哈冻产峰会追求的所谓“冻产”目标本身就不过是将产量暂时冻结在目前的产能利用率高峰水平上,而不是真正的减产,并不能明显减少这些国家的产量,即使这次达成协议,也不能支持油价多少。

  特别突出的一点是,与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想象相反,伊朗与沙特交恶反而可能加快伊朗油气投资和产能、产销量提升。因为西方国家绝不希望看到伊朗和沙特等阿拉伯大国联手形成统一行动的政治力量,伊朗与沙特交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除美国对波斯-阿拉伯联手的疑忌,从而放心加快落实伊朗核协议,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从而激励外资加快投资伊朗、提升伊朗油气产能的步伐。

  1990年代末,查韦斯领导的委内瑞拉曾经带头成功地恢复了欧佩克卡特尔机制的约束力,实现了限产抬价;但世易时移,今天,马杜罗担任总统的委内瑞拉和其它欧佩克成员国不能指望欧佩克卡特尔两三年内恢复限产保价的行动能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彼时经历过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持久熊市,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低谷延续多年,产能已经跟不上需求增长;今天则承接了新世纪以来延续近10年的石油天然气投资繁荣,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产能,尽管新投资已经锐减,但此前十年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还需要经历相当一段时间折旧,才能改变供求关系格局,欧佩克卡特尔才有希望恢复限产抬价的行动能力。

  在需求方,世界经济增长减速抑制了整个能源需求的增长,新兴市场的经济震荡对能源需求的负面影响尤其突出,因为经济结构决定了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量比发达经济体同样的经济增量能带来更多的能源需求增量。须知,就在多哈冻产峰会召开前的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年来第四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期,把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期从1月份的3.4%下调至3.2%,其中发展中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2016年增长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2017年增长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

  同时,许多国家相继削减、取消能源补贴,也将抑制能源消费增长。长期以来,在“民生”之类旗号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食品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资的销售价格实施补贴,沿袭数十年,成为各国财政和国际收支的沉重负担,挤占了本来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导致就业机会增长不足,同时大大扭曲了市场机制,激励了浪费。由于大部分能源补贴最终都落到了大商人、企业主之类拥有多辆私车的富裕阶层手里,食品能源补贴人为制造了“劫贫济富”的社会不公正。由此造成的许多国家的持续巨额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还成为这些国家宏观经济稳定性的长期威胁。一批国家这项开支压力相当沉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能源补贴改革——经验与启示》(Energy Subsidy Reform:Lessons and Implications)报告估算,2011年,埃及对石油产品、电力、天然气的补贴占GDP比重分别为6.74%、2.30%和1.60%,合计占比10.64%;占政府收入比重分别为30.61%、10.44%和7.25%,合计占比48.3%。约旦同年对石油产品、电力的补贴占政府收入比重分别为8.13%、14.41%,合计占比22.54%。沙特对石油产品、电力、天然气的补贴占政府收入比重分别为14.00%、4.66%、0.00%,合计占比18.66%;阿尔及利亚对石油产品、电力、天然气的补贴占政府收入比重分别为10.840%、2.72%、13.52%,合计占比27.08%。就总体而言,2011年全世界对煤、石油产品、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补贴总额达2.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2.5%。由于补贴下的油、气等能源价格极度低廉,刺激了国内消费乃至浪费,以至于沙特国民暑期出门度假时往往懒得关掉家里的空调,能源补贴还减少了石油出口国可供出口的油气产品数量。根据欧佩克数据,2007-2011年间,阿联酋汽油产品日出口从40万桶锐减至22.7万桶,短短4年就萎缩几乎一半之多,沙特从114万桶降到90万桶。

  在沉重财政和国际收支压力之下,近年来一批国家已经相继削减、取消了能源补贴,海合会国家也不例外。沙特在2015年末通过2016年财政预算时同步大幅压缩国内油价补贴,一举将国内油价提高40%;巴林政府1月份相继提高国内柴油、煤油和汽油价格,其中1月12日将低标汽油价格从每升0.08第纳尔(约0.2美元)提高至0.125第纳尔(约合0.33美元),涨幅56.3%;高标汽油由每升0.1第纳尔(约0.27美元)提高至0.16第纳尔(约0.42美元),涨幅达60%。这类能源补贴改革必将减少各国能源浪费,抑制能源消费增长。国际能源署预计,仅仅沙特削减燃料补贴一举,就能将其需求增长减少一半。

  就总体而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16年第一份报告提供的数据,当前欧佩克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多106万桶,达到3200万桶,为7年新高;预计2016年过剩石油日产量将达到100万桶,全年石油库存将再增长2.85亿桶。

  自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卡塔尔2月16日同意将石油产量冻结在今年1月11日水平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已经从1月份的低谷反弹近50%;多哈冻产峰会失败,意味着油价这一轮反弹终结,由此直接引发的经济后果是西亚北非、中亚、拉美产油国今年经济财政预期恶化,并将进而对地缘政治和这些国家国内政局产生重要影响。(编辑 祝乃娟)

  作者:梅新育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4/20/content_38466.htm report 5028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多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在多哈举行的石油冻产峰会失败,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尽管石油冻产在近两个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