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华创证券承销 “13圣达威”违约牵涉多机构 一只“债券”的典型违约事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

  债市的风险事件频频曝出,一方面风险传递引发了多层次的利益争端,而另一方面,利益争端最终诉诸法律,则呼吁处置机制的完善与建立。

  以往的“刚性兑付”既让投资者不习惯于投资风险自担,甚至让不少投行中介只关注抵押物却惰于尽调。随着市场风向变化, 金融不再是皆大欢喜盆满钵满,而A股样本观察团队亦安排多路记者深入违约案例背后,还原各方利益主体的“无辜”与“无奈”。

  本报记者 饶守春 北京报道

  导读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厦门圣达威发行私募债时,公司老板章爱民早已深陷民间借贷漩涡,“涉及资金1.5亿元左右,但这一情况并未被记录在其《募集说明书》中”。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圣达威掌门人执着上市但最终失败,高昂的上市成本最终拖垮业绩。

  一群来自京沪、平均年龄在50多岁的中老年投资者,在购买了辉石资本以“13圣达威”私募债投资的理财产品后,最终遭遇兑付违约。

  由此,一连串法律诉讼就此出现。

  为拿回钱,投资者向法院起诉辉石资本;辉石资本则认为自己无辜,正计划将私募债发行公司的担保方中海信达、承销商华创证券共同诉至法律;共同参与私募债认购的华夏基金、国联安基金以及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同样准备将通过法律,拿回权益。而华创证券与圣达威之间的法律纠纷,则已经造成后者相关人员被司法机关刑拘。

  最终,契约精神的履行将依靠法律诠释。不过亦有某大型买方机构通过“自己的手段”暂时接盘,这一事件被认为并不利于自身公司的商誉。

  更有甚者,中海信达因担保“丑闻”,早被吊销担保资格。

  “华创证券的人只去了厦门一次,就草草同意了承销和保荐,对厦门圣达威公司涉及的民间借贷问题完全不知情,这才造成了后来的兑付违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一说法并未获得华创证劵的证实,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华创证劵之后,后者并不愿意对该事件作出回应。

  一场违约引发的若干起诉讼

  2013年的7月,林荣(化名)像很多上了年纪、手里又有些闲钱的人一样,希望能够通过购买一些理财产品,将手里的钱做个升值。在比较了多款理财产品后,他选中了一款以购买2A级私募债为主的资管计划。

  这个资管计划的发起人,是北京市一家叫做辉石资本的理财公司。在当时,辉石资本作为基础合伙人,参与设立了辉石光耀25个月有限合伙企业和辉石聚光24个月有限合伙企业,用于成立“国海金贝壳财富2号集合资管计划”与“中欧基金-兴业银行-信用精选1号资产管理计划”,购买私募债产品。不过,后来最终购买私募债产品的,是“国联安-辉石-债券分级资产管理计划”。

  然而,该计划购买的一款“13圣达威”私募债,最终因无法兑付产生违约。以林荣为首的多位投资人多次找上辉石资本讨要说法,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无奈之下,林荣以“合同诈骗”为由,起诉辉石资本该项目负责人周京津,希望早日能够拿回钱。

  但对于周京津来说,她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接触中,表示自己“实在无辜”,并一再称所有人都从这一事件中获得过利益,唯有自己一分钱未收到过。

  “这么说吧,圣达威拿到了募资的钱,中海信达拿到了评级费,华创证券作为保荐机构拿到了承销费,投资者也拿到了之前几个月的利息,就是连负责案件的律师都拿到了律师费,我却一分钱都没拿到过。”周京津说,“现在圣达威还钱是不太可能了,我只能找担保方和保荐机构负责。最近我们也正在谈,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也在考虑对华创证券进行起诉,此前我们已经起诉了中海信达。毕竟,拿回投资者的钱是第一位的。”

  这起对华创证券潜在的诉讼,其实在另外多家机构那儿同样存在。另外,国联安基金作为资管计划成立方,同样在准备相关诉讼。

  国联安一位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有关事项都正在按计划进行,但具体细节仍不便透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曾向华夏基金求证相关事项,该公司回应此前买入该债券的基金经理已经离职。

  祸起“13圣达威”私募债

  所有的诉讼,都缘起于2013年厦门圣达威发布的“13圣达威”私募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13圣达威”《募集说明书》显示,其原先共发行了两期、总额为5000万元的私募债。

  “第一期的2500万元被华夏基金认购了,时间是2013年的6月13日;第二期则是国联安基金在该年9月27认购,最终被辉石资本与兴业银行包销。”一位知情人士介绍。

  “13圣达威”私募债的顺利发行,使得原先就计划以2A级债权为主要投资方向的辉石资本发起了上文提及的理财计划。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合同显示,彼时,辉石光耀与辉石聚光在与投资人签署合同时,将受益人分为了四类,预期收益率随着投资金额的不同处于7.5%至10.5%之间。这不高的收益率,成为林荣等多数投资者选择认购的主要原因。

  回忆起当时这一理财计划,周京津解释,当初辉石资本共向外界购买了7只债券,总额达2.1亿元,其中的1.8亿元由兴业银行投入,辉石资本投到“13圣达威”中的总额则为2095万元。

  “购买的7只债券里,只有2只出现了违约情况,原因都是还款能力弱。除了"13圣达威"外,还有"13华光食品"。这些债券都是出资人从30债券里面挑的,我们只有推荐权,并没有决定权。”周京津说。

  在解释为何会选中上述7只债券时,周京津介绍,都是看中发债公司的评级和经营的稳定性,对于以后的违约是万万没料到的。

  “当时发债的申报稿里,担保公司中海信达给予公司的是风险偏低评级,我们不放心还特意提高到了中等风险,而且是华创证券做的保荐单位。”周京津表示。

  周京津还特意解释,“13圣达威”的发债公司厦门圣达威服饰有限公司(下称“圣达威”)在2010-2011年时,公司经营一直不错,在厦门当地名气很大,但随着后来宏观经济下行,加之公司曾深涉民间借贷,最终被拖垮。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原先一直谋划上市的圣达威却始终没有成功。

  厦门一位媒体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厦门圣达威已于去年濒临倒闭。周京津则表示,圣达威虽然还款能力弱,“但它还想东山再起,因为华夏基金现在也还在盯着它们”。

  “非典型”违约原因

  尽管“13圣达威”违约早已木已成舟,但如果要探究发生这次违约事件的根源,或许圣达威将要背负主要责任。然而多位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3圣达威”的违约本可以避免,“如果华创证券能够做到尽职调查的话”。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厦门圣达威发行私募债时,公司老板章爱民早已深陷民间借贷漩涡,“涉及资金1.5亿元左右,但这一情况并未被记录在其《募集说明书》中”。

  根据《募集说明书》显示,2011年度和2012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06.85万元和-1874.76万元,金额差距之大不禁令人生疑。在解释2012年度现金流净额为负的原因时,圣达威称主要是受当年宏观经济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数额较大,且应收帐款回款周期相对延长。

  与此同时,圣达威高额的负债也一直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在上述申报稿中,圣达威曾披露截至2012年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60.53%,发债后该项指标更达到了68.74%。

  但厦门圣达威从未提及民间借贷,华创证券在做尽职调查时,及后期公布的《尽职调查报告》中同样未有该方面的内容。

  然而根据此后章爱民写下的一份《关于厦门圣达威服饰有限公司基本情况的说明》显示,其在文中承认,至2013年底公司已经没有应收账款,公司2012年中的部分“应收账款”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中国新兴厦门进出口公司的应收账款实际上并没有与其发生过业务。

  上文厦门当地媒体人士表示,“我们都知道(章爱民)涉及民间借贷,除了华创证券。”

  上述知情人士亦表示,华创证券在做尽职调查时,该项目负责人吴丹只去过一次厦门,便在后期决定成为厦门圣达威的发债保荐商。

  这一“地雷”最终在2014年6月引爆,厦门圣达威被爆出欠下巨资,为躲债章爱民“跑路”的消息。然而实际上,章爱民在那不久之后即被华创证券举报,为此身陷囹圄。

  如今,圣达威早已被市场遗忘,但由它所带来的本次理财产品违约事件,仍然在继续发酵。

  今年3月末,宝硕股份(600155。SH)发布收购草案,拟向贵州物资、茅台集团等17名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华创证券100%股权,作价77.52亿元,华创证券借壳上市在即。(编辑 李新江)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5/02/content_39258.htm report 4554 编者按债市的风险事件频频曝出,一方面风险传递引发了多层次的利益争端,而另一方面,利益争端最终诉诸法律,则呼吁处置机制的完善与建立。以往的“刚性兑付”既让投资者不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