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国东北老工业区“腾笼换鸟”寻重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新闻
  中新社吉林5月3日电  题:中国东北老工业区“腾笼换鸟”寻重生

  中新社记者 李彦国 苍雁

  吉林市老工业区哈达湾一处工地上,塔吊转动、机器轰鸣。原来的吉林晨鸣纸业公司厂房已不见踪影,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的一个新型商业区初见规模。

  吉林晨鸣造纸厂最 早就设立于吉林市哈达湾,这是个始建于中国“一五”(1953—1957)时期的老工业区。

  “吉林晨鸣”总经理陈刚说,造纸厂在哈达湾时,产品种类单一、设备老化、车间分散。“生产车间这一块、那一块,必然导致能耗升高,资源浪费。”他比划着说,“盈利无望。”

  在中国东北,陈刚曾经面临的困局不是个例。

  东北是新中国重工业的发源地,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诸多“新中国第一”诠释了其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需要面对的现实是,这块“重工业大陆”的发展在近几年却“步履维艰”。2015年,东北三省GDP增长的表现为黑龙江5.7%、吉林6.5%,辽宁仅有3.0%,整体GDP增速5.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6.9%。

  这种经济低迷,在遍布东北各大城市中的老工业区内,表现得更加明显。据吉林省发改委消息,仅在该省就有吉林市哈达湾、长春市铁北、四平市铁东为代表的十余个老工业区。不少经历了过往辉煌的行业龙头企业,如今在老工业区里出现了落后产能集中、设施老化、分区混杂、污染严重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官方频出政令“振兴东北”。这其中,源于历史原因遗留在东北各地的老工业区改造搬迁被提上日程。

  作为“老资格”的工业区之一,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吉林市哈达湾老工业区颇具代表性。

  眼前林立的厂房、黢黑的烟囱、棚户区尚未搬离的人们,记者采访时依稀能够“嗅到”钢铁时代残存的那种特有的气息。

  据哈达湾拆迁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邹大明介绍,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使得昔日位于吉林市近郊的老工业区逐渐演变为城市的中心位置,诸多矛盾随之凸显。

  根据吉林市官方制定的规划,2010年启动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总投资816亿元,用5到8年时间将原有工业企业全部迁出。

  陈刚的造纸厂成为第一批搬出哈达湾的企业。“政府补助一部分钱,企业也进行了二次投入。”他说,设备更新丰富产品结构、车间布局紧凑节约能耗,效益很快显现。

  “2012年搬迁改造,2013年正式投产,2015年产值12亿元、利润5000万元。”陈刚说,2016年预计产值15亿元,利润9000万元。他的企业已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实现盈利。

  在哈达湾陈刚的造纸厂旧址,中国商业地产名企万达集团投入70亿元巨资正在建设集高档公寓、沿街商业、购物中心、办公、教育等多种业态的商业项目。

  吉林市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景东说,全部建成后这片商业区日均客流量估算将在5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可达7到8万人次,每年的税收将上亿元。

  就在这一进一退间,哈达湾老工业区已是两番模样。

  这样的场景在吉林乃至中国东北各个老工业区都在上演。伴着一座座烟囱、老旧工业厂房的消失,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工业基地,已开始用一种“腾笼换鸟”的办法突破眼前的困局,展现新的活力。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j/2016/05-03/7856305.shtml report 2256 中新社吉林5月3日电题:中国东北老工业区“腾笼换鸟”寻重生中新社记者李彦国苍雁吉林市老工业区哈达湾一处工地上,塔吊转动、机器轰鸣。原来的吉林晨鸣纸业公司厂房已不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