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财经思想库 > 思想库观点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中概股回归:小鲜肉横行 只得“告老还乡”?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华尔街见闻 张榕博
  • 手机看新闻

  摘要:与其在一个旧业态上挣扎,为何不手握资本投身一个“鲜肉”再套利?这或许就是今天中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互动的一个缩影。只不过,普通股民们,一定要谨慎了。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

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用美股市值不足百亿美元的中概股,借壳A股,就能实现估值千亿元人民币的巨大获利空间。业内人士批评中概股、乃至近期有意从港股回归内地上市的中企本质上是跨境资本套利,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

  可问题在于,这些回潮企业的股东们在A股套利以后,是否也意味着企业本身走向终点?今天我们将刊登一篇来自读者张榕博的来稿, 作者将分享一些他的独到见解。

  不让海外的”游子”回来

  A股不止是在股市上差钱

  对于证监会,当下确是一个难于抉择的时刻。正如一些家长当初送孩子出国留学,如今这些孩子非但没能在海外站稳脚跟,而且今天的“海归”或许还会沦为“海待”。最要命的是,他们的回归,还影响着整个家庭的收支平衡。

  财经专栏作家向小田打了一个比方:今天的中概股回归可不是风吹草动,而是像大型联合收割机收韭菜。“经过去年的股灾之后,股市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中概股收割韭菜相当于大型联合收割机。反对联合收割机和反对镰刀的意义能一样吗?”

  对此,证监会选择限制这些“孩子回归”,限制原因之一,是为了防止中概股国内借壳上市溢价较高,或会导致融资过多抽取股市资金,影响股市稳定。

  以市值80亿美元的奇虎360为例,回归A股后市值可能突破千亿元人民币,资金获利空间巨大。其实,限制原因还有其二,就是主管部门对中美汇率方面的担忧。就在10号当天,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文章指出,上周末中国发布的数据肯定暗示,人民币接下来将会走弱。

  “外汇储备连续第二个月上升完全是因为估值效应,而不是因为流入,中国声称上月从香港进口上升203%,而香港报告向内地出口下降10%。上周,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表示已加大力度打击虚开贸易发票。夸大向离岸实体的应付款项,是众所周知的向海外转移资金的一种方法。”

  换句话说,上周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滑,对于中概股的股东来说,现在是时候思考怎样借机交易。可换个角度讲,对于国家而言,一旦中概股大批集中回归会,便可能导致在美私有化金额巨大,让本已处于贬值压力的人民币雪上加霜。

  事实上,A股虽然是目前在房地产投资退热后国内最大的投资领域,但成倍增发的货币量与超过万亿美元的信贷规模已经让一季度1万亿元规模的GDP显得难以“名副其实”,如果市场再无实际投资拉动,而完全任由企业在资本市场套利,已经脆弱不堪的A股统恐遭变数。

  其实不怕企业回家

  而怕回家以后不再工作

  今天有着回家冲动的不只有中概股,还有昔日去香港IPO的一批知名中企业。

  刘德科曾撰文表示,万达之所以打算要在香港退市,原因便是曾经与万科的合作暂停,以及,万达在香港上市当日,股票跌破发行价;此后,股价一直萎靡不振,令人很不开心。

  对于当下转型中债务累累,信用评级下降,仅仅依靠过去积累的声望向朋友圈融资的王健林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于是,退回A股不仅是一个自我疗伤的机会,何尝不是在A股找回颜面的契机呢?但实际情况或许更糟,早在2015年,随着万达商业地产在国内三、四线城市出现硬力困境,已有消息传出万达地产将部分城市地产打包出售。今年,随着内地实体经济继续降温,房地产投资过剩,王健林除了让自己的地产股估值更高以外,似乎已无继续投身房地产开发的动力,业内分析,未来王健林很可能转型成一位娱乐大亨。

  万达或许只是这批A股回归潮中的企业缩影。我们来看看这些企业都有谁:

  事实上,这些企业除了各自在海外上市遭遇股价低迷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过去10年,他们都曾代表了中国新兴经济发展的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商业模式。

  在2003年中国房地产逐渐迈向巅峰之时,万达、万科以及恒大等房地产企业成为那个时代第一批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中资企业。在这期间,也包括教育产业化走出来的新东方、弘成、学大。

  2008年以后,随着网游、手游、互联网交友在国内兴起,第二轮中企“出国上市”潮涌动,此间上市的百度、陌陌、盛大、世纪佳缘、人人、360则代表了互联网经济时代中国新兴经济的方向。

  只可惜,如今看来,部分想要回归A股的企业要么在主营业态上开始走下坡路或因竞争激烈失去大部分市场,要么主业本身已被更新的互联网经济模式替代,在国内市场已失去竞争优势。

  事实上,这些回潮企业在国内本来还有机会重整旗鼓,假以重新调整公司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IPO、登陆新三板,未来还可能转战战略新兴板。但大部分企业都选择了套利最容易的、也是最现实的借壳登陆A股。

  通过业内分析这些潜在壳公司,人们还发现中概股回归,青睐小市值、小股本A股公司。这些公司本身业绩不佳、经营下滑,频临困境。

  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断这样过一种可能: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借助这些壳公司回归A股,给“濒死”的壳注入一针强心剂,在获得更高A股估值以后股东们便直接套利大吉。

  简而言之,真正促使一批中概股与港股企业回归的原因,其实是中国商业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的新旧交替,过去市场霸主让位于新兴的互联网大佬,而那些已处于市场退出期的企业们,或许正打算告老还乡,并利用过去在市场的一点名气,回归A股再捞上一笔养老钱。

  诚然,与其在一个旧业态上挣扎,为何不手握资本投身一个“鲜肉”再套利?这或许就是今天中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互动的一个缩影。

  只不过,普通股民们,一定要谨慎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更多内容见搜狐财经思想库,请扫下方二维码进入: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512/n448978831.shtml report 3605 摘要:与其在一个旧业态上挣扎,为何不手握资本投身一个“鲜肉”再套利?这或许就是今天中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互动的一个缩影。只不过,普通股民们,一定要谨慎了。(搜狐
(责任编辑:单秀巧 UF011)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