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报道 > 2016中国财富论坛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马蔚华:科技创新是新常态下财富创造的新动能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唐绮
  • 手机看新闻

  搜狐财经讯 2016年6月4-5日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在青岛召开。本届论坛围绕“全球视野下的财富管理趋势”展开,从宏观的全球经济与财富管理趋势、货币政策分化与全球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与监管新思维、财富创新与产业升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在会上表示科技创新是新常态下的财富创造增长新动能,从国际竞争态势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已成为我国维持并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轨迹。

  马蔚华从历史的纵向和国际竞争的横向来阐述科技创新对财富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性。同时,从四个层面来强调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和财富的增长,尤其在改革聚集资本、开放、培养人才四个方面。他提出我们要拿资本和市场去换取西方的技术,有三个重点:技术、资本、人才。

  资本肯定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这是他反复强调的。

  以下为马蔚华发言全文:

  科技创新是新常态下的财富创造增长新动能

  谈到科技创新,我想很多科技工作者包括身怀创新激情的企业家最近都心潮澎湃。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为我们描绘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美好蓝图。他指出了科技创新的三大方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并明确了未来的奋斗目标和路径。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这样一次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科技大会,我想党中央的用意不言自明: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步调一致地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就是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并积累了令世界瞩目的国民财富。2015年,中国的GDP已达67万亿元。但长期高速增长的经济在促进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也让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如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财富创造的速度已明显减缓。经济年均增长率从2003-2007年间11.6%的历史高位,渐次回落至2008-2011年间的9.6%和2012-2014年间的7.4%,2015年以来进一步降至7%以下,今年一季度是6.2%。 这表明我们过去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找到财富创造的新动力。

  这个新动力就是科技创新。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正是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财富的大创造。美、日、英等发达国家普遍经历过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过程,当旧动能增长乏力的时候,正是伴随着依靠科技创新为新动能的涌现和发展,才实现了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支撑。比如,美国上世纪90年代之所以能够取得新经济的辉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一时期,美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由高科技部门带动的科技创新浪潮。据美国政府专利局统计,截至1999年底,美国共发明专利约600万项,其中,自1991年以来的新经济时期发明的专利占其中的20%以上,尤其是电脑、通信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美国能在这一轮经济复苏中走在前列,也与其在能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以及谷歌、苹果、脸谱(Facebook)、亚马逊、特斯拉等公司的日新月异是分不开的。可见,发达国家早已渡过“用资源、用环境”换取财富增长的阶段,而是“用技术、用创新”赚钱,不仅有效缓解了经济增长中的代价,而且使得经济发展更有后劲,更加可持续。中国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真正“生财有道”,也必须加快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快速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把这称作“阿喀琉斯之踵”。就以制造业为例。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式基本上还是传统发展模式的延续,科技含量仍待提升。大多数制造企业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金的大量投入推动增长,高投入带来了高消耗和高污染,而且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其产品主要还是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附加值部分,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为50%-60%,而先进国家是30%,新产品开发70%靠外来技术。高铁轴承、核电主泵密封件、海上钻井平台定位系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密封、汽车发动机等重要零部件与关键材料80%以上靠进口。

  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大多数是替外国品牌做贴牌生产,少有世界水平的本土品牌,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商标的比重不到20%,全国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量的比重仅为10%,在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的2015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我国只有29个,远低于美国227个、法国44个、英国42个的水平。工信部苗部长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将全球制造业分为四级梯队: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苗圩指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步入爬坡过槛,由大变强的重要关口,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关键还在于结构调整的进度和成效。在于实现新旧动力的顺利转换,从根本上讲,就是构建一个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中国科技创新正处于蓄势待发的关键期

  尽管还中国的科技创新还面临很多沟沟坎坎,但我们还是要看到希望,看到春天。中国的科技创新正处于蓄势待发的关键期,从此次科技大会上,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既看到了压力,更找到了信心。

  首先,从国际竞争态势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已成为我国维持并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和强化以科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比如,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就提出“重振制造业”的口号,又在2009年及2011年相继提出《美国竞争法案》、《美国创新战略》等规划,要求在更高的技术层次上发展先进制造业,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又如,德国一直以来基于其强大的高端制造业基础,得以始终保持欧盟经济的佼佼者地位,近两三年又提出了《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小微企业创新核心计划(ZIM)》及《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等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经济的科技含量。再如,新加坡于2014年初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计划,计划秉持生态宜居和永续发展的建设理念,致力于应用科技创新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国度,等等。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科技创新,在世界科技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增强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华山一条道”。

  其次,从经济发展阶段看,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轨迹。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工业化后期,或曰后工业化时期。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表现在服务业的后来居上和传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高端化,换句话说,是从“微笑曲线”从底部走向两端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扶持创新的过程。再深挖背后的经济逻辑,是在这个阶段,资金已经开始过剩,而传统的制造业利润又越来越薄,所以不得不寻求新的投向。中国现在的M2余额现在已经超过140万亿,M2实际上就是我们纸面上的财富。怎么把这个纸面上的财富变成实际的财富呢?以前主要是搞固定资产投资,但是现在已经开始饱和了,而且成本很高。投资传统实业也不靠谱,因为在供给过剩、需求不振、成本上升的多头挤压下,利润空间几乎没有。

  最好的投资是投到哪里呢?投到技术创新上面,投到转型升级上面。这样才能把我们过去30年积累的财富变成未来的一个资产,一个有收入流的资产,现在它是睡在账面上的。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国应该有信心。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一方面,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我们现在每年有700万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培养出来,这里面只要有10%的人参与创新已经足够了。另一方面,科技投入越来越多。我国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十二五初期的时候大概只有1.7%,现在是2.1%,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达到2.5%,这基本上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按2020年17万亿美元的GDP规模计算,研发经费高达0.43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在科技投入的大盘子里,来自企业主动的投入,已超过国家的投入。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就明确表示,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华为2015年研发投入92亿美元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占销售额的15%,已经超过苹果的85亿美元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3.5%)。未来几年,华为每年研发经费要提高到100-200亿美元。所以,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发展逻辑还是微观的企业主体的主动选择,都将是一条必然轨迹。

  再次,从政策扶持力度看,我国科技创新的助力十足。近几年来,国家政策暖风频吹,十八大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把它作为重中之重,放在核心位置。《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持政策,《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 “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此次科技创新大会,更是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走科技创新强国之路的坚定决心。

  最后,从市场发展现状看,创业创新已经风生水起。2015年尽管经济增速创25年以来新低,以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为代表的旧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动力不足,但以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蓬勃成长。“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增长的活力和潜力;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突出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的无人机、智能手机以及高铁都已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从事高科技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也从2000年的不足1万家增至近3万家;大众创业热情高涨,去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不降反增,显示了改革的巨大威力和市场的无限潜力。种种迹象表明,虽然目前我国一些传统经济动能出现调整,但是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驱动“新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质变”。

  多管齐下助力科技创新迈出实质性步伐

  未来几年是中国加快科技创新的关键历史机遇期。必须多管齐下、多方用力,共同助力科技创新迈出实质性的重大步伐。

  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科技创新,金融支持首当其冲。因为科技创新须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据统计,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研究、开发中试、工业生产三个环节所需的资金配比是1∶10∶100,每一开发阶段所需的资金量都是前一阶段的10倍,一旦资金供应不足,创新闭环就会被打破,前期投入也就付诸东流。美国的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并引领美国步入了新经济时代,主要是得到了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的支持;印度的班加罗尔、台湾的新竹,也是科技与金融完美结合的产物。相反,前苏联拥有前沿的技术和顶尖的人才,但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却乏善可陈,根本原因在于其金融体制僵化,让科技创新缺了资金粮。

  构建完善发达的科技金融体系,需要在银行信贷体系、金融产品体系、担保增信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做系统性的工作。但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

  相较传统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是更加适合科技创新的金融形式。撒切尔夫人曾说,“欧洲在高新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并非由于科技水平,而是由于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于美国10年。”为此,首先要大力发展PE、VC、天使投资等创业风险投资。除了方便注册,进一步加大税收减免及租购房便利的力度以外,应鼓励和引导创投机构与孵化平台开展深入合作;由政府支持发起各类创投母基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创投领域;设立全国性的知识产权交易所,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知识产权与金融市场的有效嫁接;针对PE、VC等创投机构建立市场化的治理框架与激励机制,以吸引高端人才和各路资金加盟。其次要推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建立创业板的分层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创业板之间的转板机制,利用综合协议交易平台发展私募资本市场,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大力探索非标金融资产二级市场交易。

  要通过准入规则、交易制度、交易产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增强国内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吸引力。再次,要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风险信贷业务创新。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与PE、VC等风险投资机构实现投贷联动,由风投机构作项目筛查,银行配合贷款支持,并探索银行向风投机构进行直接投资或发放贷款;探索信贷债权转股权,允许银行在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的同时,可获得企业的部分股权或认股期权。

  其次,要落实和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这一点是全国科技大会上总书记和总理都强调的。根据我的理解,主要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但即使是像华为这样以科技创新闻名的公司,任正非也承认,“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所以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因此国家一定要补好基础研究短板,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力度。到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应重点投入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同时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二是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让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公共科技研发资源解放出来走进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需要政府应进一步转换职能。一方面要精简政府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给予企业更多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要补短板,在扶持政策、市场监管方面多下功夫。举个例子。我国研发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但一直被拒之临床门外,原因就是国家现有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政策中,没有针对“医疗创新技术”的扶持性政策和准入制度。

  这些潜心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在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窗口期,却被“雪藏”在繁冗的报批文件中,而国外同类产品却攻城略地、抢占市场。建议政府部门在创新技术的落地及应用领域要积极作为,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全程保驾护航。三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正如克强总理所说,“可以探索以年薪制、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效益分享比例,让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合理合法的富起来。”同时,要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瓶颈。四是推进科技管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第三,要重视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以合作求共赢。科技创新离不开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去年四季度,我接连去了以色列和美国西部考察,有两点感受特别突出:一是当前国际上第四次技术革命蓄势待发,已经到了爆发边缘,一大批新兴领域的科学技术正在或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二是技术问题基本解决以后,资金和市场成为技术落地、发展新的瓶颈,如美国的精准医疗就是如此。而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充裕的资本,对世界任何一项新科技成果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们都认同我的观点,即资本是衡量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而技术则是提高资本质量的坚实基础。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除了自己要大力创新突破之外,必须瞄准世界顶级的技术和人才,辅以国内外的资本和中国巨大市场,实现技术、资本和人才的聚集和融合,这才是中国未来的GDP。

  因此,我们应立足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实际,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实力。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来”。建议政府出面、出力、出政策,推动尽快建立起世界级的高科技成果转让市场。要进一步简化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准入的审批程序,探索实施“先自主承诺登记,后检查发证监督”的审批模式。要加快资源对接,对优质的、有放大效应的落地技术转让项目,应支持其组团建设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并实行差别化的供地、税收和公共服务绿色通道等政策。同时,应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建设科学仪器、智能制造、精准医疗学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提高项目承接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走出去”,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到国外投资科技公司或科研机构,特别是鼓励企业到海外市场投资一些初创期、孵化期的重大科技项目,让世界技术开出中国花。

  第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中国要在科技创新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正如总书记在科技大会上所说,“要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同时,“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活则财富活。”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交互影响的今天,加快科技创新,不仅是我国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也是在新常态下创造积累国民财富的主动力源

  谢谢大家!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605/n453012795.shtml report 8043 搜狐财经讯2016年6月4-5日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在青岛召开。本届论坛围绕“全球视野下的财富管理趋势”展开,从宏观的全球经济与财富管理趋势、货币政策分化与全
(责任编辑:唐绮 UF033)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