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6月14日电 题:用创新“金钥匙”打开高铁“大门”——探访中车四方的发展“秘诀”
齐中熙、齐慧
6月初的青岛,满眼翠色。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白色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
中国近5
0%的动车组都出自这里。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首列时速200公里、300-350公里、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从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从这里开出的高速动车组安全运行超过13亿公里。
短短十年,中国高铁完成了由“跟随”到“领跑”的全过程,其“秘诀”何在?中车四方人会告诉你:创新,就是打开高铁大门的那把“金钥匙”。
10年完成从“跟随”到“领跑”
在中车青岛四方的厂区里,有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试验控制中心。
“我们投资4.14亿元,建成了这17个实验室,这些试验技术设备都是目前高铁列车试验中最先进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王岩介绍。
早在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就明确了“以我为主”的创新策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为此,中车四方提出“1比7”的投资理念,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投入7元资金进行自主创新。
2006年,第一列国产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问世,他们不仅完成所有原始图纸、资料和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还针对中国铁路特殊的运营环境进行了110项优化设计,解决了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难题。
在成功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后,中车四方发力培育自主化能力,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长编高速动车组,以及世界首列卧铺高速动车组,基本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设计、制造技术。
然而,要实现从“跟随”到“领跑”,必须全面自主创新,抢占制高点。
2008年,在科技部和原铁道部的主导下,中车四方全面自主创新,研制世界最快、设计时速达380公里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历经近两年攻关,中车四方成功突破了动车组系统集成、头型、铝合金车体、高速转向架、减震降噪等九大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H380A动车组震撼问世!
如今,CRH380A担当中国高铁的运营主力,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打造高铁“中国标准”
“打铁还需自身硬。”买得来技术,买不来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实现持续“领跑”?
近年来,中车四方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建成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在高铁领域搭建了世界领先的19个仿真平台和17个试验验证平台;汇聚创新能力强、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打造高铁“人才硅谷”,为持续创新提供强劲“引擎”。
创新驱动中车四方股份持续领跑。中国高铁最新技术成果——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也于去年在中车四方研制成功,目前正有序进行线路运用考核。该高速动车组在13个技术领域搭建了“中国标准”,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将成为中国高铁的下一代主力车型,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搭建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今天,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从热带海岛到西北荒漠,从零上40℃高温到零下40℃严寒,中车四方驶出的高速动车组不但以最快的运营速度领跑全球,而且适应世界最复杂的运营环境。
高端装备加速“出海”
今年3月,美国芝加哥刮起一阵“中国旋风”:中车四方在国际竞标中成功胜出,一举斩获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铁车辆采购——846辆地铁车辆订单。这也创下我国一次出口发达国家地铁车辆数量最多的纪录。
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机遇,中车四方以“技术+市场”双驱动,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引领高端装备加速“出海”。
在香港,2012年,中车四方在国际竞标中赢得香港9列高速动车组订单;2015年,再次在国际招标中胜出,获得香港774辆地铁车辆合同。
在新加坡,先后累计获得916辆地铁车辆订单,实现我国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高端地铁车辆。
近期,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印尼高铁等一批国际铁路项目相继启动或奠基,中车四方将继续在装备制造方面扮演关键角色。
“在高端装备走出去的同时,中车四方还将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打造全球框架下的创新体系。未来,我们将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持续的科技创新,培育满足全球竞争需求的新优势。”中车四方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说。来源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