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2015年,2016年保险资产端承受的压力将明显增加,除权衡资产安全性和收益率之外,还需要考虑资本金效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调研上市公司的次数超过去年同期,且中小创公司占比高达77.72%,电子元件和工业机械最受关注。
上
半年密集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保险机构对上市公司展开了密集调研,上半年,共有82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展开637次调研,较去年同期增加10.52%,平均每天3.5次。
上半年,保险资金共调研了334家上市公司,从行业来看,电子元件最受关注,共有亿纬锂能、天喻信息等21家上市公司被调研;紧随其后的是工业机械行业,有20家上市公司被调研;电气部件与设备、信息科技咨询与其他服务、应用软件行业分别有19家、16家、13家上市公司被调研。
从市值来看,保险资金调研的主板公司数量最少,仅有137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29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为184家,中小创公司占比高达77.72%。
“偿二代”自2016年一季度起正式实施,对保险资金在资产配置方面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在“偿二代”计算公式中,联营以及合营企业、主板股票、中小板股票、创业板股票投资被给予不同的基础因子(分别为0.15、0.31、0.41、0.48)来计算分母的最低资本。
平安证券研究所认为,投资主板股票的基础因子小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因此投资主板股票计算出来的偿付能力大于投资中小创股票的偿付能力。“偿二代”实施后,保险资金将增加主板股票投资,降低中小创股票投资。另外,集中持股至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提高偿付能力。
但仅从上半年保险资金的调研情况来看,并不符合这一特征。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调研只是投资决策的前端环节,通过调研寻找机会,但是被调研公司最终能不能进入股票池,进入股票池后配置多少资金等还需要相关决策流程。中小创公司存在投资机会,但是公司的实际营收能力、成长能力、投资价值等需要大量筛选。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总监称,要用投资PE的心态看待创业板股票。
6月调研频率降低
6月份有39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展开了87次调研,共涉及51家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今年1~6月,保险资金分别进行了100次、80次、125次、128次、116次和87次调研。可见,6月份保险资金调研次数仅略高于2月份,不过,由于2月份包含春节假期等因素,实际上6月份的保险资金调研频率为上半年最低。
保监会数据显示,5月份保险资金降低了股票和基金的投资占比。前5个月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851.51亿元,占比13.91%;而前4个月这一数据为16964.59亿元,占比14.17%。
从行业来看,工业机械行业最受关注,共有9家上市公司被调研;紧随其后的是电子元件行业,有8家上市公司被调研;电子设备和仪器、应用软件、信息科技咨询与其他服务分别有6家上市公司被调研。
从市值来看,保险资金调研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最少,仅有18家;中小板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45家;主板上市公司数量为23家。
值得注意的是,与5月份的“独具慧眼”不同,6月份,保险资金同时“青睐”1家公司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美的集团出现了同时有7家保险资金调研的情形;科大讯飞、深天马A分别有6家、4家保险资金同时调研。
美的集团也是上半年保险资金调研的“人气王”,共有中国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南山人寿等保险机构对其进行了11次调研,其中,中国人寿、南山人寿均两次调研了该公司;蓝思科技紧随其后,保险资金共对其进行了9次调研。
国寿积极性最高
上半年,中国人寿调研积极性最高,共进行了65次调研,分别调研了美的集团、安迪苏、华斯股份等59家上市公司;加上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调研的30家上市公司,国寿系上半年共调研了89家上市公司。天安财险、平安保险调研的次数位于第二和第三位,分别调研了43次和34次,调研了41家和31家上市公司。
去年以来,在股票投资上比较激进,频频举牌的前海人寿和安邦保险的调研情况受到市场普遍关注。安邦保险的调研总次数基本与去年持平,不过前海人寿调研热情大幅下降。
上半年,前海人寿位列调研次数排行榜第七位,共调研了博雅生物、名家汇、天银机电等23家上市公司;去年同期共调研了36次,涉及33家上市公司,名列调研次数排行榜第二位。
安邦保险上半年共调研了7家上市公司;去年同期,安邦保险调研了5家上市公司,同属安邦系的安邦人寿调研了1家上市公司。
此外,富德生命人寿今年没有参与上市公司调研,该公司去年上半年也仅调研了2家上市公司。
今年以来低利率、资产荒等多重因素叠加,市场对保险资金收益率预期比较悲观。一季度,受权益市场影响,保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仅为1.2%,较去年下滑1.03%。一季报中,中国人寿的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5%,总投资收益率仅为3.69%;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率为6%。
浙商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曹杰认为,“融资型保险公司”投资端比较激进,部分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接近100%的监管红线。由于发售万能险(中短存续期产品)需要大量投资权益市场,对资本的消耗比较大,为了提高偿付能力,现在这些“融资型保险公司”主要依靠不断增资或者在偿付能力评估日抛售股票来实现。不过,由于保监会在3月18日印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中限制了这些保险公司每年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的保费上限,所以通过相当高的财务杠杆来实现利差的时代宣告结束,像去年年底险资集中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或将难以再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